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713099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单选,共54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核素的化学性质不同 B. 16O2、18O2彼此是同位素C. 14N、14C两种核素的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 D. 白磷与红磷是磷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2R原子的质量数为Y,mgR2-中含有电子Xmol。则R原子核内中子数为A. B. Y-X+2 C. D. Y-X-23已知碳有两种常见的同位素12C、13C;氧也有常见的三种同位素18O、17O、16O。由这五种微粒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最多可能有A. 6种 B. 10种 C. 1

2、1种 D. 12种4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A. 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 核电荷数逐渐增大C.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副族中没有非金属元素B. 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C. 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它所属的族序数D. 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6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A. 制农药的元素 B. 制催化剂的元素C. 做半导体的元素 D. 制耐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 碱性:KOHNaOH B. 金属性:NaMgC. 稳定性:HF

3、CH4 D. 酸性:HFHCl8某元素原子最外层上只有两个电子,该元素A一定是金属元素 B一定是A族元素C一定是过渡元素 D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不是金属元素9硒为第四周期VIA族元素,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推测,硒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 硒的氧化性比硫弱 B. 可以存在至少三种以上的化合价C. SeO3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BrO4弱 D. 硒化氢的分子式为SeH310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2、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ABDC B. 原子序数dcbaC. 离子半径CDBA D. 阴离子的还原性C2 D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

4、子序数依次递增,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二倍。m为元素Y的单质,n为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p、q、r分别为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YZZWC.x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D. X、Z、W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12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B. 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Q的强C. 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D. 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13下列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

5、反应的是A.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B. 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应C. Ba(OH)2 8H2O与NH4Cl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14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都存在共价键B. 金属和非金属所形成的化学键均为离子键C.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D.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1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W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X、Z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X和Z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r(W)r(Z)r(Y)B. Z的最高价氧化

6、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W的强C. 化合物X2Y2和Z2Y2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D. 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W的氧化物制备W的单质16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B.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 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mol H2,同时生成2mol NH317已知分解1mol H2O2放出热量98KJ。在含有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 H2O2+ I H2O+IO(慢)H2O2+ IO H

7、2O+O2+ I(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 B. 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该化学反应速率由反应决定 D. 18对于反应A23B22C来说,以下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B2)=0.8 mol/ (Ls) B. v(A2)=0.4 mol/ (Ls)C. v(C)=0.6 mol/ (Ls) D. v(B2)=1.8 mol/ (Ls)二、非选择题(共46分)19X、Y、Z、M、G五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8、为 (2)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写化学式),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还原性最强的是 (写化学式)(3)Y、G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的有 (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4)ZX的电子式为 ;ZX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0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实验装置:填写所示仪器名称 B (2)实验步骤:连接仪器、 、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的作用是 ;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

9、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依据试管D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 (填“能”或“否”),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1X、Y、Z、W四种常见元素,其中X、Y、Z为短周期元素有关信息如表:原子或分子相关信息单质及其化合物相关信息XZX4分子是由粗Z提纯Z的中间产物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最强酸Y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Y的氧化物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可用于制造一种极有前途的高温材料Z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Z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其单质是制取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要原料W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W的常见化合价有+3、+2,W

10、X3稀溶液呈黄色(1)Z在周期表的位置为 ,W(OH)2在空气中不稳定,极易被氧化,由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X的简单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与Y的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Z的氧化物在通讯领域用来作 ,工业上制备Z的单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锗与Z是同一主族元素,门捷列夫曾预言了这一元素的存在,它用来制造半导体晶体管,最新研究表明:有机锗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锗不与NaOH 溶液反应但在有H2O2 存在时可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锗酸盐,其方程式为 (4)在50mL l molL1的YX3溶液中逐滴加入0.5molL

11、1的NaOH溶液,得到1.56g沉淀,则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 种情况(填一或二)22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开始至2min,以气体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若X、Y、Z均为气体,反应达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 (填“增大”“减小”或“相等”)2017下学期期中考试一二区化学答案1D2A3D4C5A6C7D8D9D10C11D12D13B14D15B16B17A18D19(1)第二周期第A族;(2)HClO4;H2(3):O3、ClO2等;(4

12、):;NaH+H2O=NaOH+H220【解答】(1)圆底烧瓶;(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Cu+2H2SO4(浓)CuSO4+SO2+2H2O;除去SO2气体;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否;SO2+2HCO3=SO32+H2O+2CO221【解答】(1):第三周期第IVA族;4Fe(OH)2+O2+2H2O4Fe(OH)3;(2);6H+Al2O3=2Al3+3H2O;(3)光导纤维;SiO2+2CSi+2CO;Ge+2 H2O2+2NaOH=Na2GeO3+3H2O;(4)二22(1)X+3Y2Z;(2)0.05mol/(Lmin);(3)增大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认为解释变量是影响被解释变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而这种变量关系是否确实存在或者是否明显,会在回归系数1的估计值中反映出来。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