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一种范式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70792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1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一种范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一种范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一种范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一种范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一种范式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一种范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一种范式(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制造业的一种范式 工 业 互 联 网 报告内容 01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与内涵 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范式 结语 02 03 04 05 1.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工业 互联网 1.智能 机器人 2.先进 分析 3.工作中 的人 第一个工业互联网提案第一个工业互联网提案美国美国GE“GE“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 ” 2012年末,美国GE公司提出的关于产业设备与IT融合的概念 定义:基于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设备、人和数据分析(工业互联网三要素)连接起来,用过对大数据 的利用与分析,升级航空、医疗装备等工业领域的智能化,降低能耗,提升效率。 工业革命

2、通过先进的传感器 ,控制和软件将全 球设备,机群和网 络连接起来 信息革命 将基于物理世界的 分析预测算法,自 动化和专业领域知 识结合起来 决策者、执行者 将任何时间段工作和移 动的人员连接起来支撑 更加智能的设计,运作 ,维护和更高的服务质 量和安全 1.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工业互联网提出的背景工业互联网提出的背景 GE要为大量的工业、航空、医疗装备提供运维服务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可以显著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增值 【传统方式】数据获取、计算分析和决策优化分 离,围绕历史数据分析的结果难以实时、精准作用到 设备 运行过程 【工业互联网】设备、人和数据互联,三个过程 实时、并行开展,数据分

3、析同步反映设备状态,实时 控制设备动作、精确优化运行效率 由此带来的“1%的威力”1%提效创造1万亿美元市场: 中国,未来15年燃气发电机组能耗降低1%,节约80亿美元燃料; 油气勘探开发的资本利用率提高1%,则能省下70亿美元; 铁路网络的运输行业运营效率提高1%,又能省下20亿美元燃料成本。 全球,燃气发电厂生产效率提高1%,将节约价值660亿美元燃油;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资本利用率提高1%,每年将减少近900亿美元支出 ; 铁路、航空、医疗、电力、石油天然气行业提效1%,15年内带来2760亿美元增长 1.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传统制造系统存在的问题传统制造系统存在的问题 感知深度不足

4、 传统仪表自动化系统仅感知过程变量 信息维度低、难以反映物理过程深层次动态特性 互联广度不足 跨领域信息孤岛难以互联互通 无法准确描述领域间复杂关联关系,决策全局性差 分析的综合预见性不足 对工业运行数据的挖掘深度不足 导致决策不准确、盲目 1.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提升感知深度提升感知深度 视觉感知相比传统温度变送器: 从检测“温度点“ ,到感知 “温度场” 感知信息具有更高的维度和更大的信息量 为实时,精准优化制氢过程提供可能 通过多路摄像头感知对温度场建模、分析与实时调节 实例:美国“智能过程制造(SPM)”计划,制氢工厂 1.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提升互联广度提升互联广度 实例:德国“

5、数字工厂”项目 生产规划产品规划产品设计试制 量产使用服务 数字工厂 1.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提升分析预见性提升分析预见性 实例:欧洲“Knowledge based Factory”项目 1.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制造业的需求制造业的需求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系统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系统深度融合 1.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互联网互联网+第三产业释放巨大活力,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极第三产业释放巨大活力,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极 能否把“互联网+”在服务业的技术体系,直接平移到工业领域? 报告内容 01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与内涵 平台的核心关键

6、技术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范式 结语 02 03 04 05 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与内涵 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架构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架构 摘自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7),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与内涵 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架构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架构 摘自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7),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与内涵 从信息网络维度,对平台的四个定位:从信息网络维度,对平台的四个定位: 从信息网络视角看,工业互联网是计算机网络在工业的延伸 按照计算机、网络、软件定义的思路,解构传统工业系统 遵循灵活、开放、生态的原则,重新组织工业系统运行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

7、是传统工业云平台的迭代升级 大量工业用户参与的软件生态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工业体系的“操作系统” 扁平、灵活、软件定义的组织架构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资源集聚共享的有效载体 各方资源汇聚,社会化协同生产 四、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打造制造企业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抓手 平台/生态成为企业垄断地位的标志 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与内涵 工业互联网本质内涵:工业互联网本质内涵:“人人- -机机- -物物”深度融合的智能网络空间深度融合的智能网络空间 主要特征: 三元融合 人行为模型 工业过程模型 信息系统模型 时空关联 实时反映工业过程的时空变化 平行演进 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同步演进 智能涌现 实现工业过程

8、的自感知、自分 析、自优化、自执行 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与内涵 工业互联网本质内涵:工业互联网本质内涵:“人人- -机机- -物物”深度融合的智能网络空间深度融合的智能网络空间 主要特征: 三元融合 人行为模型 工业过程模型 信息系统模型 时空关联 实时反映工业过程的时空变化 平行演进 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同步演进 智能涌现 实现工业过程的自感知、自分 析、自优化、自执行 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与内涵 背景与内涵背景与内涵 网络空间体系架构和演进 时延敏感网络新架构及网络行为特征 数据科学问题 多源异构、时空关联大数据分析 网络空间安全问题 信息与物理一体化安全 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与内涵

9、从智能制造维度,工业互联网不是一张网,是互联的工业系统从智能制造维度,工业互联网不是一张网,是互联的工业系统 企业内部: 制造系统互联:各类制造设备互联 管理控制互联:业务系统与控制系统互联 跨企业间: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联,构成制造网络 互联工业系统的需求: 互联的最终目的是为智能决策提供支撑,进而实现工业过程的运行优化 亟需大量与工业过程相关机理、运行、优化知识的高效获取、融合、处 理与应用 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与内涵 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目标: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目标: 由由“信息网络支撑的互联智能信息网络支撑的互联智能”向向“知识驱动的自主智能知识驱动的自主智能”发展发展 - 2020202

10、52030 主导技术: 数字化 主导技术: AI 主导技术: 互联网 物联网 制造信息空间 制造物理空间 数字化深化应用 -全过程的数字化集成 当前状态 当前目标 互联智能 -企业内互联 -跨企业互联 -生命周期互联 未来目标 自主智能 -工况自感知 -工艺自学习 -装备自执行 -系统自组织 当前当前 未来未来 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与内涵 “工业智脑工业智脑”的构建(的构建(MIMI) 现有工业控制系统特征: 智能:依靠人的编程输入,无法演进 通信计算:分布式采集-集中式计算 感知:仅可感知、检测过程量 “工业智能”特征 1.系统自主学习自我优化能力 2.以连接为特征的分布式计算能力 3.跨

11、媒体信息融合认知能力 人脑特征: 1.智能发育 2.神经网络 3.视听触觉 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与内涵 发展动力发展动力技术技术- -模式双轮驱动模式双轮驱动 “技术技术”推动推动“模式模式”演进,二者共同作用,实现跨越式变革演进,二者共同作用,实现跨越式变革 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 仅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架构(末梢感知+骨干神经) 技术模式 物联网、 大数据、 互联网、 云计算 个性化定制、 远程监控、 预测性维护、 云制造 报告内容 01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与内涵 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范式 结语 02 03 04 05 3.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 工业互联网平台

12、关键技术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技术体系 摘自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7),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3.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 泛在化感知技术泛在化感知技术 设备、生产过程的泛在化感知 : 实现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 互联通信的WSN技术: 工业应用的挑战: 抗干扰 高实时 低功耗 工业应用的挑战: WirelessHART ISA100.11a WIA-PA WIA-FA 3.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 泛在化感知的新技术方向泛在化感知的新技术方向 WIA-PAWIA-PA 面向流程工业泛在感知的低速、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在801.15.4物理层基础上,实现自适应跳频,多跳高实时传输技术、高精度同

13、步技术,使得数 据传输可靠性99%以上,网络功耗微安级。 2011年11月,IEC/TC65投票通过,成为IEC国际标准。 3.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 3.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 3.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 泛在化感知的新技术方向泛在化感知的新技术方向 3.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 全互联制造网络全互联制造网络 基于Internet的TCP/IP架构实现对工厂管理 网络、控制网络、传感网络进行全面互联,并与 Internet集成,实现无缝信息传输 实现工厂全覆盖,管理和控制业务混流传输,并 提供安全可靠保障的组网与传输技术 工业应用的挑战 异构网络互联、高安全、管理流控制流混合 传输、控制业务毫秒级时延 3.平

14、台的核心关键技术 全互联制造网络新技术方向全互联制造网络新技术方向 IEEE 802.1 Time-Sensitive Networking 基于802.11无线网络实现管理业务与控制业务的混流传输,保障控制业务流的同步低时延通信; 在802.11的MAC机制进行改进,借鉴Profinet的全网调度方法,通过对传输任务载止期的精细化调度保障传输 时延; 提出了802.1Qbu帧优先级和802.1Qbv传输调度两个标准补充,已经通过项目授权(PAR),正在技术研究阶 段。 3.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 全互联制造网络新技术方向全互联制造网络新技术方向 ISA100.15 Wireless Backha

15、ul Network 基于远距离宽带无线技术实现现场传感网与 工厂骨干控制网的互联,支撑现场感知数据回 传到控制中心; 设计了回程网络的标准接口和管理架构,研 发了多种无线网络共享频谱下的共存技术; 2013年8月巴西油田RIO de Janeiro开展了 面向油井远程测量的回程网络现场验证,70余 家企业参与。 3.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 全互联制造网络新技术方向全互联制造网络新技术方向 工业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 基于SDN技术实现工厂管理业务与控制业务的混流传输; 针对工厂管理业务和控制业务特征,设计了基于流交换的处理核心和基 于SDN的协同调度机制,形成了混流传输模式下的确定性传输保障技术 体系; 已研制出工业SDN交换机原型。 3.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 提出了提出了SDNSDN协议扩充协议扩充 提出了Openflow的工业SDN协议扩充 当前的Openflow协议的meter表是用于限流 的简单协议,缺少对工业级实时保障的支撑; 对Openflow协议提出修正草案,对meter表 进行扩充,支持对每个流的优先级、带宽预 留、截止期优化等QoS策略; 与华为、信通院合作,在ONF基金会成立 Openflow in Industry 工作组,讨论在下一版本 中增加面向工业的协议修正。 3.平台的核心关键技术 智能制造云服务智能制造云服务 以模块化、服务化的模式,实现制造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