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主观题(广东)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701772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原理主观题(广东)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学反应原理主观题(广东)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学反应原理主观题(广东)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化学反应原理主观题(广东)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化学反应原理主观题(广东)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原理主观题(广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原理主观题(广东)(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反应原理主观题1. (4分)以甲醇为原料制备甲醛的工业方法有两种:反应:CH3OH(g)HCHO(g)H2(g)H192.1 kJmol1,平衡常数K13.91011反应:CH3OH(g)O2(g)HCHO(g)H2O(g)H2149.7 kJmol1,平衡常数K24.51029回答下列问题(上述数据均在298 K下测定的):(1)从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来看,反应_(填“”或“”)制甲醛更有利。(2)298 K时,向1 L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H3OH(g),按反应进行反应,下列措施能提高CH3OH(g)转化率的是_。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C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 mol CH3OH(g)

2、D加入催化剂E将生成的HCHO移走(3)如图是利用甲醇制甲醛有关反应的lg K(平衡常数的对数值)随T(温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表示的是反应_(填“”或“”)。(4)298 K时,在某密闭容器中测得c(CH3OH)2.0106molL1,c(O2)1.0108 molL1,c(HCHO)0.1 molL1,c(H2O)0.1 molL1。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v正_v逆(填“”“”或“”)。解析(1)K13.91011K24.51029K2K1所以对制甲醛更有利。(2)对于CH3OH(g)HCHO(g)H2(g) H0升温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使平衡逆向移动,再充入1 mol

3、CH3OH相当于加压,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移走甲醛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所以选AE。(3)H10升温,K增大,lg K增大;H20升温,K减小,lg K减小;所以曲线a表示(4)Qc51074.51029所以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即v正v逆。答案(1)(2)AE(3)(4)2(5分)醋酸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酸,可用做调味剂、杀菌剂和工业生产原料,有广泛的用途。(1)实验室以冰醋酸、无水乙醇为原料制备乙酸乙酯时,以浓硫酸作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优于稀硫酸,其原因是_(从平衡移动原理解释)。(2)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常数见下表。酸电离常数CH3COOH1.8105HNO24.6104HCN6.210101 L

4、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HNO2、HCN分别与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锌粒反应时,产生H2速率最快的是_。改变下列条件能使醋酸溶液的pH增大,同时CH3COOH的电离程度减小的是_(填字母)。A升高温度B加水稀释C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D加少量等浓度的亚硝酸(3)一定温度下,向20.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1的NaOH溶液,并在滴加过程中不断用pH计测量混合溶液的pH,绘制的pHV(NaOH)图像如图所示: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若测得pH7时共用去NaOH溶液V mL,则该温度下CH3COOH的电

5、离平衡常数K_(表达式中可含V)。解析(1)CH3COOHHOC2H5 CH3COOC2H5H2O浓H2SO4有吸水性,使水的浓度减小,有利于平衡右移。(2)电离常数HNO2CH3COOHHCN,所以c(H)大小顺序为HNO2CH3COOHHCN,与Zn粒反应产生H2最快的为HNO2。升温使电离程度增大,pH减小;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pH增大;加少量CH3COONa固体,使c(CH3COO)增大,电离程度减小,pH增大;加入少量等浓度的亚硝酸c(H)增大,电离度减小,pH减小。(3)A、B两点溶液中有大量CH3COOH,对H2O的电离有抑制作用,C点呈中性,水的电离程度最大。pH7时,CH3

6、COOH电离的n(H)与NaOH提供的nOH相等,即V103 0.01105 V。则CH3COOH CH3COOH201030.1 molV105molV105molV105mol(2103V105)molV105molK答案(1)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HNO2C(3)C3(9分)氮的氧化物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1)合成亚硝酰氯(NOCl):2NO(g)Cl2(g)2NOCl(l)H77 kJmol1,若恒温恒压下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He,则平衡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反应的H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2)已知:NO(g)O2(g)NO2(g) H56.5 kJmol1N2(g)O2(g) 2NO(g) H182.6 kJmol1则反应2NO2(g)N2(g)Cl2(g)=2NOCl(g)2NO(g)的H_kJmol1。(3)NO2与N2O4存在平衡:2NO2(g)N2O4(g),T 、1.01105 Pa时,平衡体系中c(NO2)0.03 molL1,c(N2O4)0.018 molL1,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利用N2O4与Cu可制取无水Cu(NO3)2,同时生成一种氧化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25 时,0.1 molL1Cu(NO3)2溶液的pHa,则溶液中Cu2的水解百分

8、率为_,此时溶液中c(Cu2)_。解析(1)恒温恒压下充入He,相当于扩大体积,则平衡向左移动,H不发生变化(2)由2NO(g)Cl2(g) 2NOCl(g)H177 kJmol1NO(g)O2(g) NO2(g)H256.5 kJmol1N2(g)O2(g) 2NO(g)H182.6 kJmol12得,2NO2(g)N2(g)Cl2(g)2NOCl(g)2NO(g)所以HH12H2H3218.6 kJmol1(3)2NO2(g) N2O4(g)K 20。根据质量守恒可写出化学方程式(4)pHac(H)10a, c(OH)10a14则水解的c(Cu2)(10a10a14)Cu2的水解百分率为1

9、00%500(10a10a14)%溶液中c(Cu2)0.1(10a10a14)。答案(1)向左不变(2)218.6(3)20Cu2N2O4=Cu(NO3)22NO(4)500(10a10a14)%或5(10a10a14)100%;molL14(5分)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关键步骤。已知:SO2(g)O2(g)SO3(g)H98 kJmol1。(1)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若在此温度下,向10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0 mol SO2(g)、16.0 mol O2(g)和3.0 mol SO3(g),则反应开始时v(正)_(填“”“”或“”)v(逆)。(2

10、)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SO2和1.0 mol O2,此时容器体积为2 L,达到平衡后容器体积变为1.6 L,则SO2的平衡转化率为_。(3)在(2)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SO2(g)的平衡浓度比原来小的是_(填字母)。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0 mol O2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0 mol SO3C降低温度D移动活塞,压缩气体(4)若以下图所示装置,用电化学原理生产硫酸,写出通入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解析(1)Qc反应向右进行v(正)v(逆)。(2)恒温恒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SO2(g)O2(g)SO3(

11、g)始2 mol1 mol转 xx平2x1x则x1.2 mol则SO2的转化率为100%60%(3)A项恒温、体积不变下充入O2平衡右移,SO2的浓度减小B项恒温、恒压下充入SO3相当于扩大体积,平衡左移SO2的浓度增大C项降低温度平衡右移,SO2的浓度减小D项压缩气体,浓度增大(4)在酸性条件下O2得电子生成H2O即O24e4H2H2O答案(1)(2)60%(3)AC(4)O24H4e=2H2O5(7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各国都在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碳捕捉技术是处理二氧化碳的重点,二氧化碳会与胺类物质反应,二者在低温下结合,高温下分解,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二氧化碳与胺类

12、物质的反应属于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冰岛采用将二氧化碳与玄武岩泥浆反应,产生新岩石的方法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玄武岩的主要成分为CaOaMgObSiO2,其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所得新岩石的化学式为_(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已知30 时,Ksp(CaSiO3)1.14108,Ksp(MgSiO3)2.29105,二者的饱和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浓度较大的是_(填“Mg2”或“Ca2”)。一定条件下硅酸镁_(填“能”或“不能”)转化为硅酸钙。(3)乙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和液体燃料,利用CO2制取乙醇,可谓一举两得:2CO2(g)6H2(g) CH3CH2OH(g)3H2O(g)向

13、0.4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4 mol H2,不同温度下,测得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数据如下表:温度()500600700800CO2转化率(%)60432815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焓变H_(填“”或“”)0。5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解析(1)低温有利于CO2与胺类结合,所以为放热反应。(2)碳酸酸性强于硅酸,应生成碳酸盐所得岩石为CaOa MgOb CO2。Ksp(MgSiO3)Ksp(CaSiO3)所以MgSiO3溶解度较大,Mg2浓度较大,一定条件下MgSiO3可以转化为CaSiO3。(3)温度越高,CO2的转化率越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H02CO2(g) 6H2(g)CH3CH2OH(g)3H2O(g)始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