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综合信息技术阅卷机的使用和创新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697838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综合信息技术阅卷机的使用和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综合综合信息技术阅卷机的使用和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综合综合信息技术阅卷机的使用和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综合综合信息技术阅卷机的使用和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综合综合信息技术阅卷机的使用和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综合信息技术阅卷机的使用和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综合信息技术阅卷机的使用和创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豆在线文档分享平台(http:/)阅卷机的使用和创新九江市同文中学 李海浪“你的工作场所和你关于教育的观念,将被改变得几乎面目全非。”比尔盖茨21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将发生第四次大规模的教育技术革命,现代信息技术将会引起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变革,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理所当然地也应与时俱进,在阅卷和试卷分析等各环节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但是,尽管阅卷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已出现多时,有的老师仍觉得,阅卷机仅仅只能评判选择题的分数,而选择题在大部分学科中所占的分数值较少,感觉阅卷及用途不大,不值得用。因此,绝大多数老师几乎从未涉足,个别学科的部分老师使用阅卷机也几乎只是把它

2、当成选择题的评分机,并未充分利用其软件分析处理考试信息的强大功效。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笔者开始也持这样的观点,但通过试用和研究探索,彻底改变了观念。可以说,阅卷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使用,将极大地减轻教师考试阅卷特别是试卷分析的负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有力地促进教学反馈、教学评估、教学改革,且很容易地全面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错误因材施教,总体来看效益很高。本文以廉价实用的“百事易阅卷机”(其它阅卷机类似)为例,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研究结果,从实用出发,介绍阅卷机的应用要点、难点、技巧及其它相关问题。一、 安装要点阅卷机对计算机硬件要求很低,一般电脑均能达到要求。硬件的驱动程序

3、安装跟一般USB接口的其它硬件安装相同。注意阅卷机正常使用中,有些操作因运算量很大,等待的时间稍长。安装“考务管理系统”软件时,按使用说明操作,方法简单。但第一次使用时,需要进行相关的一些设置,很容易出现一些非法操作等问题,无法正常工作,但只要仔细阅读“帮助”中的使用说明、严格按步骤操作或请教已使用过的老师,则较容易成功。考试计划出题制卷考试收考卷并整理主观题评分新建考务客观题评分(机读)导出考务考务文件中主观题分数录入并设置总分自动求和重新打开考务(自动得总分)新建考务客观题评分(机读)在软件中录入主观题分数自动得出总分将主观题得分填涂到答题卡上新建考务客观题及总分评分(机读)在学生考卷上写

4、总分查看和打印成绩和其他有关信息结束考务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二、 应用流程图及难点问题 阅卷机的应用是整个考试全过程中的一部分。阅卷机的“帮助”文件只对部分环节作了简单说明,而对一次真正的考试,从制定考试计划一直到最终结束考试,我们应有一个步骤清晰、高效有序的操作流程,下图是我所设计的一个应用流程图。其中的难点是主观题分数的录入问题,上图已给出本人总结的三种方法,补充说明如下:1 方法一:在答题卡右上方直接填涂,注意如分值有小数则前两位表示十位和个位,无小数则第一位表示百位,后两位表示十位和个位。2 方法二:导出考务文件后,在Excel表格里修改有关数据,此法对一般老师而言原理较为复杂,但掌握之

5、后,方便灵活。具体方法参见下文“高级应用”。3 方法三:打开“考务文件信息”,单击“考生答案”、“修改”,在“主观题成绩”栏内输入对应考生成绩。有的老师为简单起见,把机器评出的客观题(选择题)分数直接加在试卷上,这样做不仅累总分时错误率高,更可惜的是不能充分应用阅卷机考务管理软件进行全面分析、处理考试成绩。这就像花了昂贵的门票进了旅游区,但只是在门口看了看就走了。事实上把主观题分数录入考试管理系统虽有点麻烦,但综合效益还是很高的。三、 主要功能简介阅卷机绝不仅仅是一个选择题评分机,通过考务管理软件可以很容易实现以下功能。1、 客观题(选择题)评分。可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每道题答题情况,详细显示出

6、学生答错的题号及错误选项。2、 统计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缺考人数等常用数据(见电脑截图1)。3、 学生名次及答题情况分析。“学生排序表”中可按总分排序,也可按学号排序;“题合计图1目情况明细”中有:选择题答案、每题正确率、答A、B、C、D分别占多少百分率(见电脑截图2)、多选题全部15种情况的对错名单(点“详细”可见),特别有利于对学生个别教育、个别辅导。图24、 历史成绩比较。方便对学生和班级的历次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评价,有“按个人自我比较”、“按班级学生比较”、“按班级之间比较”三种方式。5、 打印成绩和各种分析报表。所有以上数据信息均可直接打印或通过Excel软件导出打印。便于

7、保存数据和进行书面分析研究。6、 考务导出。可以把所有考务信息以Excel电子表格的形式导出,便于保留、修改数据,方便在其它地方继续使用。四、 高级应用通过考务系统软件导出Excel考务文件,在此基础上修改考务文件,录入主观题得分,对考试信息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特别方便适用于主观题分数的输入。“考务导出”文件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操作:第一页表:所有考生成绩,注意:此表中的成绩修改无效。第二页表:考试和考题信息,如B1单元格中记录的是考试名称,可以改动。BAAAAAAAAAAAOCGIEBJMMB第三页表:答案信息,C2单元格中记录的是考试答案,对多选题,每一种答案(不管答案选项有几个)用一个特定字

8、母标记。例如某次考试中右表所示“答案信息”:第一列中“B”表示B卷,对应右边的一排“A”表示空白(未考B卷);第一列中“A”表示A卷,对应右边十个字母分别表示十个选择题中多选题的各种答案组合情况,如“G”表示正确答案选“BC”, “O”表示正确答案选“ABC”等等。第四页表:考生答案,信息丰富,如G列中记录的是所有考生每题所选的选项,H列中记录的是每个考生每小题的得分数(用逗号隔开),I列记录全卷总分,J列记录客观题单选题总分,K列记录多选题总分,V列记录主观题总分。考生的主观题得数及全卷总分,可以对照学生名单在V列中输入学生成绩,并且在I列中设置自动求和每行的J(单选题分)、K(多选题分)与

9、V(主观题分)单元格求和。如果要进一步分析每道主观题的得分情况,可以把每一道主观题的分数输入上述“考务导出”文件“考生答案”表中的K与V单元格之间的10个单元格中(对应10道主观题),并在V单元格设置对主观题分数自动求和。五、 几点使用技巧1、 年级学生ID号最好跟学号对应、在开学初由年级统一规定,任何人(包括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不能随意改动,否则会造成混乱和错误,平添很大麻烦。位于ID号前面的数字若为零可以不填涂,只需从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开始填涂(系统会自动识别)。2、 分A、B卷考试可以较好地防止同桌学生相互舞弊,发卷时要注意A、B卷间隔发放。收卷时不必区别A、B卷,阅卷机会自动读取不同试

10、卷的信息。3、 特殊情况下可以用其他深颜色的笔填涂(如黑色水笔等)答题卡,阅卷机一般也能读出,不过一旦填涂错误,则不能擦掉,阅卷机将认定所有填涂过的选项。显然,不应让学生养成随意用其他笔填涂的习惯。4、 正确答案的录入要注意按ABCD顺序录入,不得出现“ADC”等非法操作的情况,否则答案不被接受。如题目很多还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找一个优秀学生的满分答卷,利用机读方法直接读入正确答案,如果没有满分的答卷,可以先读入较为优秀的答卷,在此基础上修改答案。5、 每次考试后答题卡未填涂部分可在下次考试中延续使用。只要卡表面平整,干净,可以使用到最后一题。且以后使用不再需要填涂考生姓名、学号等信息,既节约

11、学生的宝贵时间也节约答题卡成本。6、 除总人数、缺考人数、班平均分、学生排序表等经常用的数据外,利用考务管理软件可以导出各分数段成绩分布表和分布图,对试卷分析总结很有用。7、 便于修改答案。如果因某种原因输入的答案错了,分数全部错了也没关系,只要重新设置正确答案即可让计算机自动更新,片刻之后正确分数全部出来。极大地减少了返工的工作量。六、 思考和建议1、 选择题题型有利有弊,利的一面:答案唯一,评分客观公正,不受评卷人主观因素影响,弊的一面:无法测量考生创造、组织、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且学生容易舞弊。因此,一方面选择题题量要适当,另一方面可考虑分AB卷考试等措施,减小舞弊现象。2、 阅卷机除应用

12、于考试以外,还可用于对学生进行教学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开展这方面的学生民意测验,或进行问卷调查等科研活动。3、 利用阅卷机高效阅卷、便于试卷分析的特点,并借助于Excel等应用软件,我们可以做很多以前很难、甚至不能做的教学及考试研究,如试题难度、区分度、标准差的统计研究,进行Z检验、t检验、2检验、F检验等教育统计学中的统计检验。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年代,教育科研也将推进到新的高度。计算机的使用为考核过程的量化、科学化处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必将减轻许多日常的繁杂劳动,大大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效率。让我们记住澳大利亚科学家彼得伊利亚德说过的一句名言:“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明天将生活在过去。”参考书目1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编著现代教育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2 叶存洪主编考试理论与实践江西高效出版社,20003 陈建翔,王颂涛著新教育:为学习服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 杨东,许定璜,杨萍中学物理解题教程武昌:华中科技大学,20015 王孝玲编著教育统计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6 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编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指导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7 广东长荣科技有限公司百事易考务管理系统(版本号:3.0)使用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