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问题意识”模式的构建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6937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问题意识”模式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问题意识”模式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问题意识”模式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问题意识”模式的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问题意识”模式的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问题意识”模式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问题意识”模式的构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问题意识”模式的构建新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弘扬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学生“问题意识”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通过体验、探究、参与、讨论、调查、实践等学习方式,把苦读书变成为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展示个性、积累知识的活动过程。 “问题意识”是指当人们的认识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会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意识,心理学上称为“问题意识” 。 那么,如何构建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的“问题意识”模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手。 一、了解学习主题

2、,萌发问题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问题意识培养和训练的主体。作为教师应首先了解这个主体,满怀爱心去接近学生。教师要想充分诱导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学有所得,教师应清楚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动机、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等,利用迁移规律,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因势利导,使他们萌发问题意识。比如,教师在讲解人生观问题时,可以结合部分高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展开相关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对“现阶段能不能谈恋爱?” “早恋会不会对学习产生影响”等等问2题进行反思,从而萌发问题意识。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的表现与变化,注重反馈在教学中重要作用。而了解学生的方法,形

3、式可灵活多变,谈话、练习、书面调查都可以,使对主体的了解更加真实和准确。多方面了解学生实际,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准备阶段。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往往因害怕发言过于浅显或落俗而遭人讥讽,故顾虑重重、示以沉默。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生动案例中,用趣味悬念缓和他们的心理紧张。例如: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教学中,我一开始可先抛出一个看似怪诞的问题:“和尚需要木梳吗?”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成功向和尚推销木梳呢?”学生在一楞之后,接着就会饶有兴致地思考、讨论并纷纷展示他们的“推销之道”:有的说“和尚要念

4、经,利用这一点可以推广梳子有助于记忆的功效,告诉和尚梳了以后会增强记忆力,念经念得更好” ;有的讲“可加工一下木梳,如在木梳上印几句佛经、让寺庙里的长老名僧为木梳开光或者题上墨宝,游客准喜欢” ;更有的推荐“木梳梳眉毛有助生长特异功能 ,凡是得道高僧,眉毛都很长,如果想成为得道高僧,那就要多用木梳梳眉毛”在一番热烈献策中学生深刻体会到:坚持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统一,才能办好每件事。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木梳除了具有梳理头发的普通功能,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特殊功能,因此,从实际出3发不是从单一、不变的成见出发,而要求我们用创新思维探索各种可能性,不能墨守成规;人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

5、复杂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才能达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营造宽松氛围,催化问题意识 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面对千姿百态的社会问题,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但是问题意识能否得以张扬,受制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设置和谐、自由的发问氛围。 1.加强师生的交往,密切师生关系。 由于政治课的课时量相对较少,使得政治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少,加之政治课内容容易给人“假大空”的错觉印象,政治课老师更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交往与接触,努力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消除学生认识上的误区。2.设计开放性的教学环节。 改变课

6、堂教学中过分强调组织性和有序性的倾向,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如“实话实说” “另眼看世界” “各抒己见”等拓展学生自由度,鼓励学生提出独立的见解;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提问,对学生的每个问题都要认真分析、耐心解答。只有在宽松、民主的环境和氛围下,才能完成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再从敢问到善问的引导工作。 四、作好问题评价,活化问题意识 许多学生在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问题之后,就会提心吊胆,唯恐4教师的评价会是“当头一棒” 。这说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视。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1.提供成功体验,做到随机应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难是易、或深或浅,教师都应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及时予以

7、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就像英国著名剧教师给予的评价应是一缕灿烂的“阳光” ,能照亮学生的心田,使师生均从提问中获得愉悦的成功体验,经过学生讨论问题,教师组织引导,靠集体的智慧攻下了难题,感受体验团队的力量。评价的作用在于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走向更大成功。教师评价应做到随机应变、因人而异,对优等生评价应客观,防止他们滋生骄傲的情绪;对后进生多采用鼓励性评价,保护和促进他们的成功情绪体验、自尊心和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学而思,思而疑,疑而问”的好习惯。 2.采用多种方式,注重素质和能力的考查。 评价的具体方式可以是教师口头表述与学生书面交流相结合,也可以是学生自评或互评,如在学生“课

8、前三分钟时政演讲”后就可安排穿插学生他评和自评环节。如一些学生的提问或评价会超出拟定的范围,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可予以必要的指导。目前,考试仍是评价检验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无可厚非;但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考试能否发挥应有功能涉及“怎么考,考什么”等问题。考题的编制,应该更多地为学生思想能力发展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即应该少考关于知识和信息记忆的闭合性求同问题,以防5止学生在应考中出现“死背答案”的不良倾向,注重的只是纯记忆的知识,也无力无睱在“书山题海”中深入思考问题,缺失了对问题的敏感性。为此,试题编制要多侧重关于能力和素质的开放性求异问题,为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张扬创设必要的条件。实践证明,一个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要将考试与其他的评价的方法有机结合,注重统一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总之,在新课改下,教师只是课堂的指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只有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究欲求,继而使学生有疑而问、有疑就问、敢于诘问、善于提问,我们最终才能构建起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高中政治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