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新中国奋斗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69156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新中国奋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新中国奋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新中国奋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新中国奋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新中国奋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新中国奋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新中国奋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练习题 为新中国而奋斗一、单项选择 1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矛盾 B.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C. 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D.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2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广大人民要求实现和平民主 B. 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C. 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就绪 D. 想借机诱使共产党交出政权 3 、 1946 年 1 月政协会议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A.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B. 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C.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D.

2、 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 4 、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不断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这说明国民党() A. 内战失真,和谈是假 B. 企图以军事优势争取谈判优势 C. 根本不把中国共产党放在眼里 D. 军队纪律败坏,根本不服从调遣 5 、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A. 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 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 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 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6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共同点是() A.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消灭封建剥削 C.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7 、 1947 年 6 月,中国人民解放

3、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 A. 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 B. 全面扩大解放区 C. 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D. 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8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从此应是() A. 恢复和发展生产 B. 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C.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D. 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革命 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经转移。下列按转移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B. 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 C. 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 D. 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 10 、中国共

4、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 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 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二、多项选择 1 、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 尽力争取国内和平 B. 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 C. 准备反击蒋介石的进攻 D. 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E. 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2 、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A. 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 争取和平民主 C. 召开政协会议 D. 改组国民政府 E. 反对内战独裁 3 、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表述中,正

5、确的是() A. 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 通过的决议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 国民党被迫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 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E. 共产党通过谈判团结和教育了广大人民 4 、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下列哪些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A. 陕北 B. 山东 C. 山西 D. 河南 E. 河北 5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国统区内制造了一系列暴行,主要有() A. 一二 . 一血案 B. 较场口血案 C. 五二 O 血案 D. 下关惨案 E. 李闻惨案 6 、中国的民主党派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 中国民主同盟

6、B. 中国民主建社会 C. 中国民主促进会 D. 九三学社 E. 中国致公党 7 、 1946 1948 年国统区纸币发行量呈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这说明() A. 国民政府财政金融体系出现严重危机 B. 国统区经济飞速发展 C. 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D. 必然导致工商企业的大量破产 E. 国民政府对人民血腥掠夺和肆意搜刮 8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经济陷于空前严重的危机中。导致这种危机的原因是() A. 美国加紧经济侵略 B. 国民政府的野蛮掠夺 C. 大规模战争的巨大消耗 D. 民族资本家将资金转移至境外 E. 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 9 、 1947 年土地改革政策对内容包括

7、() A. 实行减租减息 B.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 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E. 发展农业生产 10 、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背景是() A.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B. 我军兵力迅速增加,装备改善 C. 国民党兵力不足,开始重点防御 D.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E. 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三、简答题 1.重庆谈判: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援助,力图恢复其优势,便带起“和平”的假面具,在 1945 年 8 月 14 日 、 20 日、 23 日,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家大计”。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

8、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决定派代表毛泽东等前往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 8 月 28 日 ,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经过 43 天的谈判, 10 月 10 日 ,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这次谈判在政治上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极大的主动,而是国民党陷于被动,因而是成功的。 2.中国土地法大纲: 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 1947 年 7 月至 9 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9、并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乡村农会、贫农团及其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 3.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1949 年春,三大战役均告胜利结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经被消灭,离蒋介石政权的灭亡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已经为时不远了。毛泽东在 1949 年的新年献辞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1949 年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

10、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会议还通过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决议。 七届二中全会在全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条件下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和革命胜利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作了重要准备,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会上通过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决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简答题 1 、简述举行重庆谈判的历史原因。 答:首先是国民党方面:蒋介石作出和平姿态。因为:第一,当时国际国内舆论给蒋介石一

11、定的压力;第二,蒋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因此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故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其次是共产党方面:若不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则正中蒋介石的圈套,即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将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若与之谈判,则可以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还可以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因此,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决定派代表赴渝谈判。 2 、简述“双十协定”签订的意义。 答:“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这场斗争,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双十协定”的内容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对人民有

12、利;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他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3 、美国实行扶蒋方针的原因是什么? 答:美国在中国追求的长期的基本的目标,在于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府;其短期目标,首先是“避免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它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让蒋介石政府成为他在亚洲的主要支持者,以此稳定他的亚洲战线;二是从“遏制苏联”这个总的战略考虑和反对人民革命的一贯立场出发,担心“一个共产党统治的中国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和苏联结成紧密的联盟”,担心中国革命的胜利会对整个亚洲发生深刻的影响;三是为了维护美国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即为了便于是战后的中国成为他的倾销商品、获取廉价原料和进行自由

13、投资的场所。 4 、政协协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意义如何? 答:主要内容有: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五项议案。 意义: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强调了和平建国方针,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受到普遍欢迎。 5 、全面内战是怎样爆发的?人民解放军怎样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答: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在美国支持下完成了内战部署,立即撕毁政协协议, 1946 年夏向中原解放区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人民军队视美蒋为“纸老虎”,以运动战为主,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头 8 个月便粉碎了敌军的全面进攻

14、。继而,陕北战场人民解放军采取“蘑菇”战术,三战三捷和沙家店战役的胜利;山东我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全胜。这样,蒋军的重点进攻被粉碎了。 6 、简述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及其作用? 答:第二条战线是指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带有鲜明的民主性质。直接原因是破坏民主团结,破坏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制造了一系列暴行,如一二一血案、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等。 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作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不仅有力的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而且标志着新的人民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使蒋介石政府处于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政治包围之中。 7

15、 、简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 答:土地改革是解放区这个大后方日趋巩固,又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特别是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积极从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援前线。它是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怎样从战略反攻到取得战略决战胜利的? 答:第一,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敌我双方力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共中央作出了战略反攻的决策。 1947 年 6 月底起,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开始了战略反攻。第二,解放战争第三年,解放军兵力迅速增长,装备有很大改善,战斗力大大提高。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士气低落。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中共中央经过分析,认为战略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 1948 年 9 月 1949 年 1 月,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单打战役,并取得了胜利。 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他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答:会议的主要内容: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具体有:制定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确定了国家首都、国旗、国歌。会议召开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被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了。 10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具体表现是:及时抓住战略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