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导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91481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导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作者: 日期:23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我们民族的节日一、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一年中的主要节日及相应的风俗,感受节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学习关注节日中的文化。2.用查日历、找资料、上网等多种方法调查、统计本地区和其他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学习做适当记录。3.体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了解本民族的节日、风俗基础上,还应对其他民族的习惯有所了解,并知道应该尊重其他民族的习惯。4.知道尊敬老人是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视的美德,能力所能及地关心父母和老人。二、单元活动设计思路分析1.整体设计思路节日学问多:调查、统计一年中有多少个节日,了解不同节日的风

2、俗。爷爷奶奶的节日:了解世界各地敬老节的风俗,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关心老人。民族风俗大看台:调查、了解各民族的节日、风俗习惯,调查身边少数民族同学,并知道应该如何尊重少数民族同学。2.教学内容的分析这一单元主要由三个主题活动构成:一年中的节日敬老节有趣的多民族节日。这一单元的活动意在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各民族的节日来了解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有关介绍民族节日的书籍和资料很多,尤其在网上可以查到的资料更多,注重有重点地搜集材料,并将材料整理后与小组和全班同学共同分享、交流,并通过这些知识感受民族文化。尤其在了解老人节的有关知识时,一定不能限定在对节日的简单了解上,尊敬老人的教育要重点说

3、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老人的需要,再从老人的需要出发关心老人、理解老人、尊敬老人。三、活动准备1.学生状况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民族问题还没有形成基本的概念,对于各种节日的认识恐怕大多也仅停留在有好吃的、可以放假、会有一些聚会等表象上。至于各种节日所蕴涵的文化、各民族有何风俗、应如何对待这些风俗等问题学生不会有更深入的理解或思考。因此在设计本主题活动时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们玩得高兴、热闹,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引导他们理解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各自的风俗。在与不同民族的人交往时应尊重他们的习惯。第二个二级主题敬老节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4、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总是处于全家人的关注中,他们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爷爷、奶奶对孩子尤其溺爱,孩子对他们总是依赖多于敬重,因此在该主题活动中应引导学生由关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入手,扩展到关心其他的老人。2.活动的物质准备(1)不同的民族风俗有很大差异,不身在其中很难体会,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再现节日中人们的庆祝场景,帮助学生提高感受能力。(2)收集各种有关的图片、实物、歌曲等资料。3.活动课时:610课时第一课 一年中的节日活动目标1.用多种方法调查、统计一年中的节日,并填写节日调查表。2.了解不同节日的风俗、故事,感受节日的气氛,树立对民族节日的情感。3.学习调查、搜集材料的

5、方法,能把调查和搜集到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作分类处理,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活动准备教师:对各节日进行深入了解、课件制作、对学生的课外资料收集进行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节日的材料。教学活动过程1一年节日知多少(节日猜想)(1)一年四季,我们会迎来很多节日,比如4月5日的农历8月15是农历1月1日是。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包括节日食物,庆祝的方法,调动学生对节日的直接体验,创设相应的氛围。(课件出示春节、元宵节、舞龙灯、赛龙舟、包粽子等图片)你知不知道这些画面展示的分别是什么节日?(2)一年里的节日统计,调查的途径很多,统计方法也很多,最简单的就是查看日历,标记出一年中的各节日

6、。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一年中的节日调查,写清节日时间及名称,在小组里交流。提醒学生在统计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才能不漏下内容。2节日学问多同样的节日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风俗,让学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找到的资料相比较,知道各地区是有一定差异的。节日大多是为纪念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设的,代表人们一定的心愿,有一定的寓意。节日里大抵分为这样几个类型:全国人民都参与的中华传统节日,如:春节、元旦、中秋节等;有一定政治意义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十月一日国庆节等;为某个特殊群体专设的节日:教师节、妇女节、护士节等;为某个特殊事件或需要而专设的节日:植树节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开斋节、火把节、

7、泼水节等。3.讲节日的故事和读诗歌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传说是为驱逐“年”这个怪兽,所以有放鞭炮的习俗,另外还有相互拜年,吃元宵、做年糕、吃饺子等习俗。(1)、关于传说,有另一种说法,说“年”不是怪兽,怪兽是“夕”,所以在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大年夜,要放爆竹,是为了除去“夕”,所以这一天叫除夕,除了夕就可以高高兴兴过年了。(2)、春节是我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最热闹,最隆重,庆祝时间最长,从腊月底“守岁”,直到开春正月十五“闹元宵”才告结束。(3)、过春节也叫过年,是因为我国过去用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而公历一年的开始是元旦。有人说元旦是外国人过年,春节是中国人过年,这说法对吗?答:不

8、对,外国人也有自己过年的传统节日,如:欧美人以圣诞节为新年的开始,而亚洲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因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有过春节和中秋节的风俗。(4)、身处异乡的海外华人心想祖国,心想亲人,始终保持着过春节的风俗,中国人走到哪里,就将此风俗带到哪里。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持久性和“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5)、你喜欢春节吗?为什么?学生说:“可以收压岁钱,吃好吃的东西,家人朋友聚一起很好玩。”收到的压岁钱可不要乱用,要合理安排。另外,在许多大城市的中心区为了安全,不许燃放烟花爆竹,请你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代替燃放烟花爆竹来增添节日的气氛呢?二、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

9、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所以人们对此加以庆祝,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者“灯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元节的内容十分丰富,人们在晚上可以“闹花灯”,即张灯、观灯、打灯虎、猜灯谜,还可以放花炮焰火。上元节的应节食品是元宵,香甜味美,深受大家的青睐。三、清明节四月二十八清明节,在清明这个节气,习俗:上坟扫墓,踏青,吃青团。现在新的含义是怀念先烈,继承传统。带领同学们读清明诗文,找一些烈士诗词。四、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

10、。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腿肉熬汤,献给重耳。重耳做了国君后,开始时还铭记介之推,但是时间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难受,和其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隐居在山中。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内疚,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但是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就是不见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没有出来

11、。火熄之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来历与屈原投江的故事有关。习俗有吃粽子,划龙船,都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的“端”是开端,起初的意思,“午”的原文是“五”,端五就是初五,本来每月的初五都是端五,后来指五月初五,因为唐玄宗的生日在八月五日,过去皇帝很专制,他的名字、生日,别人都不能用。这个“五”字要回避,就改写成“午”,这样就成了端午。端午节是我国

12、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

13、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六、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习俗是赏月、吃月饼。与它相联系的传说是嫦娥奔月。(1)、每个月的十五,月亮都是圆的,为什么特别定在八月十五赏月?因为冬天赏月太冷,春、夏季云雨比较多。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碧空如洗。因此,月儿分外明,八月十五正是中秋,所以最适宜赏月。(2)、学生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这当然是个传说,但它表达了中国人很早就有探索宇宙空间以及其他星球奥秘的愿望。现在,我国已经发射了多颗人造卫星,也就是小月亮,不久的将来,中国人一定能实现登月的梦想。(3

14、)、今年的中秋节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今年的中秋节正好是我国的国庆节。中秋月圆,象征合家团圆,也象征祖国大家庭团圆,人们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联系我们前面提到的王维的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的祖国正在步步登高,香港、澳门回归后也和祖国同胞一起登高,现在“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是谁?是啊,台湾,我们在过中秋节时,在过春节时,就会更加深刻怀念台湾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日子能早日来到。(其他的传统节日,学生能讲多少就讲多少,老师在学生交流时适当补充。) 第二课 敬老节活动目标 1. 能收集有关老人节的材料,知道敬老爱老是全世界人民都推崇的美德。2.学习用看看、听听、问问等方法了解关心

15、身边的老人,并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和老人做事情。3.能自主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能按计划行动。活动准备收集世界各地敬老节的资料和图片教学活动过程1. 先讲解重阳节故事,后引出敬老节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终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