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差异性浅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6811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差异性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差异性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差异性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差异性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差异性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差异性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差异性浅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差异性浅析【摘要】新世纪初,以新课程为主要改革内容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的进展令人瞩目,但同时初高中教学衔接方面的问题亦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差异性比较,揭示了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 、 “基本理念” 、 “课程目标” 、 “课程内容” 、 “实施建议”等方面的区别,通过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力求找寻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症结所在,为任教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课程标准差异历史教学衔接 初高中历史教学这两个阶段是一脉相承的,课程标准的设计是统一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2、)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的衔接,但笔者认真研读了二者的主要内容,发现其差异性亦非常明显,本文就此做一初步探讨。 一“ 课程性质”的差异性 “历史(79 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从其对课程性质的定义上我们就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和普通高中的历史课程所承担的任务迥然2不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 二“ 基本理念”的差异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

3、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都要求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获取基本的历史知识,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可见,在指导思想上,二者具有统一性。但在教育理念上,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更多地注重其“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 “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则是“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体现的是“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原则, “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

4、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坚持的是“基础性、时代性” , “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 在历史课程改革方向上,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强调的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3力” 。总之,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改革是为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 ;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是为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 由此可见,在初高中历史课程理念上

5、,尽管有其内在的联系性,但体现更多的却是其差异性,普通高中阶段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 三“ 课程目标”的差异性 1 “知识与能力”方面 在知识上,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兼顾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则选取微观和宏观双向纵深发展的知识,更加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 “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 。 在能力上,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要求掌握基本的历史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如历史年代的正确计算、历史图表的识别使用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除了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外

6、,更要求“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过程与方法”方面 在过程上,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强调“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强调“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4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 在方法上,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学习注重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及实践性学习;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更侧重于自主性学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在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

7、段的历史教学中,都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放在了首位。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相应知识的了解,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意识进行引导;高中阶段则通过学生对相应知识的认知、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终极目标。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都强调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但二者在对学生历史知识培养的目标上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

8、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但不能根除。 四“ 课程内容”的差异性 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历史分为 42 个主题,基本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先中后外的次第,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5史,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在主题形式的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还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历史的时序性和线索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对新的内容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组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编排体系的局限性,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历史内容的呈现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9、,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其中,必修课包括三大模块,主要涉及政治文明历程(9 个专题) 、经济成长历程(8 个专题) 、文化发展历程(8 个专题) ;选修课共 6 个模块,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这样,既避免了与义务教育阶段历史知识的简单重复,又利于高中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不管是初中的主题还是高中的专题,都力求在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上打破过去的通史模式,主题是专题学习的基础,专题是主题学习的提高和深化” 。 五“ 实施建议

10、”的差异性 1教学建议方面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的“教学建议”都提出了落实课程目标、把握好课程内容、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和方式的转变等三方面的要求,都积极倡导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这说明了6学科不同层次间具有相似性。而义务教育阶段更“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而高中阶段则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 。在探究学习上,义务教育阶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 , “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高中阶段则要求“在探

11、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义务教育阶段建议“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高中阶段还提出了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注意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建议。 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截然不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建议尚停留在认知层面,而高中阶段则提出了更深层次的建议。 2 “评价建议”方面 在评价建议的表现上,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对两个教学阶段的要求差别较大。在历史教学评价的性质和功能上,义务教育

12、阶段要求“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在高中教育阶段,历史教学评价则要求“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 ,发挥“反7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 。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评价的性质和功能上,两个教学阶段的差别较大。 在评价方法上,义务教育阶段要求“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根据教学阶段性的特点,历史教学评价可分为“课堂教学评价、单元教学评价、学期教学评价

13、、学年教学评价等” ,比较实用的评价方法有“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 、 “观察法” 、“活动法” 、 “学生自我评价法” 、 “测验法”等;高中教学阶段更注重“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对有效学习评价方法的探索” ,主要通过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考试等方法对历史教学做出客观评价。在评价方法上,看似高中阶段比初中阶段显得单一,其实更多地注重了评价方法的多元性。 综上所述,尽管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在课程标准的编制时考虑到了初高中各方面的衔接性,但由于其教学性质、教学理念等各方面的不同,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还有很多衔接不到位的地方,这就使得初高中历史教师对教学教材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这也成为一些步入高一年级的学生感觉知识出现鸿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地消弭这种鸿沟,这就需要任教于中学历史教学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同时,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寻求适用于本地域教学的方式。 8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张波. 浅议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区别与联系. 中学历史在线,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