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5679175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历史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晋国大败,在逃跑途中,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楚国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这反映了当时A. 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B. 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C.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D. 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礼乐制度的影响,中国贵族文化的首要标志是“礼”,在春秋时代的社会,“礼”无处不在,在战场上,人们

2、也要遵守“战争礼”。春秋时代的战争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礼”的约束,材料内容体现了战场上“礼”的表现,故D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春秋时代的战争礼,无法得出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故A选项错误;春秋时代儒学没有被作为治国理念,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春秋时代战争所共同遵守“礼”的体现,没有体现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的信息,故C信息错误。2.如图为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下面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此图反映了当时A. 铁犁牛耕的应用B.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

3、体劳作D. 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图片可以看出,在汉代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故A正确。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汉代时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C。犁耕的发展进入到成熟阶段是在唐朝时期,排除D。3.唐末五代时期,军阀争相“收养”部将为义儿。终五代之世,不仅有百余平民子弟以军阀义子的身份留名史册,更有四位义子承继大统登上皇位。对军阀养子之风的解读合理的是A. 彻底抑制和改善了骄兵悍将难以节制的局面B. 军阀养子之风是政权割据和更替频繁的根源C. 假借宗法伦理笼络将才以强化对军队的控制D. 五代皇位继承已经

4、摆脱血缘宗法伦理的束缚【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收养”“义儿”可知是宗法伦理关系,军阀收养“部将”为义儿,可知是军阀假借宗法伦理笼络将才以强化对军队的控制,故C项正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改善骄兵悍将难以节制的局面,不能做到彻底,故A项错误。政权割据和更替频繁的根源是“方镇太弱,君弱臣强”,故B项错误。只有四位义子承继大统登上皇位,这不能说明五代皇位继承已经摆脱血缘宗法伦理的束缚,故D项错误。故选C。4.如表为明万历六年(1578年)各地田赋税收情况表(表中的北直隶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山东小部分;南直隶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和上海)。据此可知南直隶浙江江西北直隶实征

5、收麦数(石)94370715286488072178642实征米数(石)506815423697642528270419986田地数(亩)77394672466969824011512749256844每亩平均米麦数(升)7.775.406.521.22实征麦占总数百分比20.49%3.32%1.91%3.88%实征米占总数百分比23%10.76%11.47%1.91%A. 各地经济结构差异显著B. 区域一体化初露端倪C. 南北粮食结构逐渐分化D. 江南地区重要性凸显【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题意可知江南地区亩产量高于北方,政府田赋中对江南地区实征麦、米的比重也很高,说明江南重要性凸显,故

6、选D项。材料主要体现北方和南方的米麦收入,不能体现各地经济结构差异,A错误。表格内容主要提现了税赋的征收,没有涉及到区域一体化,故B错误;题目中没有体现粮食结构逐渐分化,故C错误。5.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上奏称台湾“惟沿海仅数县之地”,“气候未成”,闽台“本为一省”,“仍须唇齿相依”。清政府依奏设“福建台湾巡抚”,并要求福建为台湾提供五年“协饷”。此举A. 化解了列强侵略带来的边疆危机B. 反映了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C. 体现了加强东南海防战略目的D. 扫除了台湾经济发展的障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惟沿海仅数县之地”“闽台本为一省,仍须唇齿相依”等可知,刘铭传强调东南沿海

7、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并要求福建为台湾提供五年协饷”体现了加强东南海防的战略目的,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刘铭传强调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要求加强东南沿海地区的战略,并没有化解列强侵略带来的边疆危机,故A选项错误;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时提出的口号,材料无法体现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故B选项错误;材料上述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推动台湾经济的发展,但不能够说扫除了台湾经济发展的障碍,故D选项错误。6.1923年,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曾举行过一次民意测验,当问到“现在中国流行关于政治方面的各种主义你相信哪一种”时,被调查的426个男生中,社会主义获得203票,其他主义如三

8、民主义得103票,民主主义只有51票,合作主义仅1票以上民意测验结果说明了当时A. 部分国人对社会主义的渴求B. 国共合作思想条件已具备C. 统一战线策略受到国人排斥D. 马克思主义排挤了其他学说【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这次民意测验中,选择支持社会主义的人占多数,结合材料中时间“1923年”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国人表现出对社会主义的渴求有关,故选A项。材料只是提到部分国人对社会主义和三民主义的认同度,并不能反映国共合作的思想条件已具备,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形成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是实

9、事求是、与时俱进,不会排挤其他学说,排除D项。【点睛】在阅读历史史料的时候切记不可以偏概全,如材料中的“426人”,显然这只代表了这部分人的看法,我们不能把它替代为全部国人。7.抗战期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碍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A. 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 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C. 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D. 打破了同民党的经济封锁【答案】C【解析】【详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2年建立的,A错误;国共力量的对比不可能因为报道而改变,B错误;美国人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报

10、道,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C正确;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报道不可能打破经济封锁,D错误。8.如表是中央部属企事业单位数目的变化表年份1957195819621965企事业单位数93001200580010533这表明A. 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B.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C. 经济建设与改善民生同步进行D. 实施“八字”方针任务完成好【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期,面对中国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中央进行调整,经济有所好转;材料题干涉及的时间信息正是曲折发展时期,故B正确;A项“全面”说法不能体现,排除A。经济建设与改善民生同步进行不符合表格的信息主旨

11、,C错误;D项“完成好”说法不合史实,排除D。9.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A. 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B. 推崇人文主义精神C. 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D. 忽视历史的真实性【答案】A【解析】由“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可见古希腊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排除B;C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保存人类的丰功伟绩,并非忽视历史的真实性,排除D。10.18世纪末,同法国作斗争几乎成为欧洲各国一切国际会议和外

12、交谈判中心问题。这反映了当时法国A. 工业生产领先欧洲B. 实行殖民扩张政策C. 掀起反封建的浪潮D. 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极大的冲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因此干涉法国大革命成为欧洲各国封建主的主要任务,C选项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是英国,A选项排除。当时的法国主要忙于革命战争,实行殖民扩张政策的说法不符当时的史实,B选项排除。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11.如图为部分年份俄国的工业生产情况图(以1913年为100)图中1920年工业生产情况出现的因素是A. 推行五年计划刺激工业发展B. 当时面临严峻的国

13、内外形势C. 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的国有化D. 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答案】B【解析】【详解】从图中可知,19131920年俄国的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当时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故B正确;AD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排除;C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点睛】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2.1975年至1989年,欧共体依据洛美协定共向非洲等落后地区提供了约422.5亿埃居的发展援助。20世纪90年代欧盟发展总司发布的评论中指出:“1989年的巨变使得洛美协定变得不再重要”。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

14、. 力图弥补经济全球化弊端B. 对外援助受到冷战思维影响C. 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 经济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从“1989年的巨变使得洛美协定变得不再重要”可得出,欧盟对非援助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能抗衡苏联等东欧国家,争取更多中间地带新兴国家支持欧洲。这种对外援助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带有极强的政治色彩,故答案选B。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材料无法体现这种趋势的弊端,排除A。当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是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而不是先进的欧洲提出来的,C选项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出欧洲经济一体化程度是否提高,故D选项错误。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

15、列要求。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训以“家书”或“令”的形式为主,世家大族重视对子弟的教育,内容从修身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唐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唐柳氏家规是家训史上最早的一部比較系统、完整的家法。宋袁氏世范最初是袁氏家塾训蒙之作,因其“厚人伦,美习俗”,经版印后广泛流传。这一时期还诞生了大量家训诗,内容涉及报国恤民、为官廉正、重节崇德、耕读传家等明清时期,上至帝王显宦,下至普通百姓,多有家训问世。明代家训纷纷引用朱元璋亲制的圣谕六言,特别注意求子弟修身养徳,“做个好人”,“学而优则仕”。同时还有宣扬勤道、诚实等商德准则的,比如清代官商胡雪岩的“五字商训”。此外当时社会上还出现了记录手工艺和科技的家训。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等材料二 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以其严格的家风著称。在他写给家人的115份家书中,谢觉哉常教育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