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5679112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2018-2020年)南通市人民政府2018年12月前 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八项制度,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在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的重大战略判断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要求。随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省级空间规划试点、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建立资

3、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等多项制度改革的全面铺开,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理论探索走向了制度实践的新阶段。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及地方实践反馈,原环保部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指标进行了动态更新。2016年,原环保部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环生态20164号),对第一版试行指标进行了修订。2017年和2018年,原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评选工作的通知(环办生态函20171194号)与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评选工作的通知(环办生态函2018328号)又分别对修订指标进行了优化调整。南通市

4、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5-2020)依据原环保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环发201358号)编制,亟需修订。“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标杆,出台了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生态红线保护规划。2015年1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发201530号),提出了到2020年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的目标。2016年1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两减六治三提升”行动计划,要采取更加系统、更加精准、更加严格的措施,努力确保在实现“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更大幅度地改善环境质量,努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这一系列举措都对

5、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5-2020)实施的两年多时间,是“十二五”向“十三五”过渡的两年,国家、江苏省和南通市“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各部门规划陆续发布实施,南通市委、市政府开展了污染防治攻坚、“两减六治三提升”“三河三行业”“散乱污”企业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针对原环保部关于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和验收的新要求、国家和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对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5-2020)进行修编。修编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为2018年至2020年。修编过程中回顾了南通市生态文明

6、建设前期(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陆海统筹综合示范区建设、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等国家和省级战略背景下南通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聚焦与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考核新指标的差距,结合“三城同创”(园林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空间规划、制度创新等新目标,融合统筹南通市“十三五”时期各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任务,编制形成新的三年规划。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为契机,通过规划修编,助力南通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向更高水平迈进,为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先锋、

7、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提供有力支撑。目 录第一章生态文明建设背景1第一节基础条件1第二节规划实施回顾3第三节面临挑战4第四节规划总则7第二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15第一节科学优化国土空间15第二节推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18第三节加强生态修复与人居环境质量提升21第三章加快经济转型升级24第一节推进工业结构升级24第二节发展现代农业体系28第三节构建绿色服务业体系30第四节培育静脉产业体系31第四章改善生态环境质量33第一节深入推进污染减排33第二节加强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36第三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40第四节系统推进土壤污染防治44第五节强化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47第六节深化噪声污染管理50

8、第七节加强环境风险防范51第八节提升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54第五章积极培育生态文化58第六章强化重点领域科技创新63第七章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保障体系65第八章重点工程和效益分析71第九章保障措施74第一节组织领导74第二节制度保障74第三节资金保障75第四节人力资源保障75第五节公众参与75第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第一节 基础条件第1条 区位优越气候宜人南通市地处长江口北岸,滨江临海靠上海,三面临水、承南启北,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地带,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既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又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出海口和港口带动型城市,也是南北海上交通要

9、道和长江出海门户。境内河网纵横、岸线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具有“江海联动、陆海统筹、联通南北”的独特优势。在气候上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四季宜人;地形地势平坦,全市大气扩散条件较好,自然灾害少,且沿海临江滩涂淤涨每年持续新增土地资源和自然岸线资源,自然资源补充优势独特而显著。第2条 经济实力奠定基础南通为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近代城市建设特色突出,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改革开放后连续多年来,全市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在江苏省13个辖市中经济总量保持在第4位,进入中国新兴城市50强。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734.6亿元,比上年增长7

10、.8(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GDP达到105903元(按2017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15685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0.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5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472元。县域经济发展均衡,2006年以来,所辖县(市)全部跻身“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迄今南通市已荣膺“国家生态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长寿之都”等称号。这些成绩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第3条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南通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4.9:47.1:48;三次产业从业人口的比重分

11、别为19.58%、46.65%、33.77%,整体经济处于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的过渡阶段。近年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制造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六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3.8%,种植业食用“三品”占比达45%。节能减排持续推进,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稳步下降,低于江苏省和上海市平均水平,超额完成江苏省下达的减煤及节能强度控制目标任务。第4条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在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全市环境质量稳中趋好。长江(南通段)及内河水质基本稳定,2017年,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64.5%;饮用水源

12、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质在二四类波动,沉积物中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符合近岸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且除镉、有机碳外其他污染物含量比2015、2016年均有所下降;市区、海安、启东、海门等浅层下水水质符合地下水类标准,市区第一承压层水质为类标准,市区和各县(市)第三承压层水质总体为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稳中趋好,达标天数比例逐年增加,2016年,空气AQI达标率71.9%,PM2.5浓度46微克/立方米;2017年,空气AQI达标率72.9%,PM2.5浓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全市噪声总体质量较好,市区13类功能区昼间、夜间噪声质量均达到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4a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

13、等区域)夜间噪声有所超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17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67.97,处于良好状态。已划定生态红线保护面积1845.9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3.07%。饮用水源地、沿江湿地、沿海滩涂、河流水系、土壤土质和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耕地连续26年实现占补平衡。滨海、沿江、重点河口等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5%。第二节 规划实施回顾第5条 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健康南通市围绕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上海“北大门”新定位,突出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自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实施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由

14、25位跃居18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6.0:49.8:44.2演进为4.9:47.1:48.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43.6%提高至50.3%,居全省第二;研发投资占GDP比重由2.45%提高至2.69%;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9.4%。第6条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和“三河三行业”整治,强化生态创建、空间布局、污染防治、资源节约、风险防控。生态创建取得重要突破,全市所有县(市、区)均获得国家生态市(县)命名;积极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

15、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及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人居环境改善成效显著,获得“江苏人居环境奖”称号;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生态红线区域;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化工、印染、钢丝绳等行业低端低效产能企业;全面实施蓝天工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了2.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全省最低;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厂建设与城乡河道治理,2017年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达到省定考核要求;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积极开展污染场地修复;全力推进固废处理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管,实现对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监控;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由67.2提高到67.97,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在省内名列前茅;持续深化节能减排,单位GDP能耗下降31.5%;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百姓满意率全省名列前茅。第7条 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实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机制体制创新,生态文明制度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创新推进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进河岸共治,通过省级“河长制”验收,统筹落实“断面长制”;建立覆盖全市的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探索推进陆海生态环境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