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567826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从5m高处落下一个小球,它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2m高处被接住,则在全过程中A.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B. 小球的位移为2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C.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D. 小球的位移为4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答案】A【解析】【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物体实际经过的轨迹长度。【

2、详解】一个小球从5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2m高处被接住,小球首末位置的距离为3m,则位移的大小为3m,方向竖直向下;物体经过的路程为S=5+2=7m,故A正确,BCD错误。2.对于体育比赛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 m,指的是位移大小为4.50 mB. 运动员跑完800 m比赛,指的是路程大小为800 mC. 某场篮球比赛打了两个加时赛,共需10 min,指的是时刻D. 足球比赛挑边时,上抛的硬币落回地面猜测正反面,该硬币可以看作质点【答案】B【解析】【分析】在时间轴上,时间间隔用一段线段表示,而时刻用一个点表示;位移是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效线段,而路程是运动轨迹

3、的实际长度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时,物体即可以看作质点。【详解】运动员铅球成绩为4.50 m,4.50 m指的是位移的水平分量的大小,不是位移,故A错误;运动员跑完800 m比赛,轨迹是曲线,故800 m指的是路程大小,故B正确;某场篮球比赛打了二个加时赛,共需10 min,10 min指的是一段时间,是时间间隔,故C错误;足球比赛挑边时,上抛的硬币落回地面猜测正反面,该硬币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故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3.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

4、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A. 亚里士多德B. 伽利略C. 牛顿D. 爱因斯坦【答案】B【解析】解:A、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的快,他用快慢描述物体的运动,故A错误B、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故B正确C、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故C错误D、爱因斯坦的成就主要在量子力学,如光子说、质能方程、光电效应方程等,故D错误故选B【考点】物理学史【专题】常规题型【分析】亚里士多德用快慢描述物体的运动

5、,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成就主要在量子力学,如光子说、质能方程、光电效应方程等,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点评】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能顺利完成此类题目4.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A. 舰载机离开航母甲板时的速度B. 导航仪提醒“你已超速”时车的速度C. 雨滴落地时的速度D. 小明百米跑的成绩为14s,速度约7m/s【答案】D【解析】A、舰载机离开航母甲板时的速度是某一位置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A错误;B、导航仪提醒“

6、你己超速”时车的速度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B错误;C、雨滴落地时的速度是某一位置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D、小明百米跑的成绩为14s速度约7m/s是指某一过程的速度为平均速度,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D5.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B. 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C. 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D. 质点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答案】C【解析】【分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详解】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匀速直线运动

7、,故A错误;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比如竖直上抛运动到最高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故C正确;质点速度变化越大,时间不一定短,所以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无关。6. 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列所给的图象中不能反映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位移时间图像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A选项由图知初位置x=0,末位置x=0,故A错误;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

8、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与下方的位移方向相反,B图描述物体先向前加速再向前减速运动,B正确;C、D两图中总位移为零,回到出发点,故CD错误;考点:s-t图像,v-t图像【名师点睛】学生要清楚v-t图像中图线在第一象限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图线在第四象限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7.一辆汽车以25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以大小是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2s内与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1:3B. 2:3C. 16:25D. 16:9【答案】C【解析】【详解】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已知初速度v0=25m/s,a=-5m/s

9、2,设汽车从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为t,根据匀变速运动速度时间公式,得,当t1=2st,当t2=6st,说明6s内汽车的位移等于汽车从刹车到停止的位移,,则x1:x2=16:25;故选C.【点睛】我们在运用运动学公式时要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实际的生活问题汽车刹车是匀减速运动,不能把时间直接带入,而要考虑刹车的时间8.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秒内的位移为x,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可知:前(n-1)内物体的位移前n内物体的位移第n 秒内的位移x=x2-x1由上可得:;所以选项D对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及位

10、移公式等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5分,选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零分) 9.关于竖直上抛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于下降过程的加速度B. 当物体到达同一高度时,速度相等C. 从抛出点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和从最高点回到抛出点的时间相等D. 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等于物体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答案】CD【解析】【分析】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向上,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加速度为g,上升和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同一位置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详解】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向上,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加速度为g,故A错误;

11、当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只受重力,加速度不为零,故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各阶段具有严格的对称性,物体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段高度所用的时间相等,故C正确;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各阶段具有严格的对称性,物体在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正确。所以CD正确,AB错误。1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对任意1s来说,下列说法中错误是A. 某1s末的速度比该1s初的速度总是大3B. 某1s末的速度比该1s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C. 某1s末的速度比前1s末的速度大3D. 某1s末的速度比前1s初的速度大6【答案】

12、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即在任意1s内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详解】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某1s末比该1s初多1s,根据得:某1s末的速度比该1s初的速度总是大。故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某1s末比前1s末多1s,根据,知某1s末的速度比前1s末的速度大,故C说法正确;某1s末比前1s初多2s,根据,知某1s末的速度比前1s初的速度大,故D说法正确。所以选B。11.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零时刻起,汽车运动过程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B.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2 sC. 0时刻的初

13、速度为10 m/sD. 刹车过程的位移为10 m【答案】BCD【解析】A、根据公式和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可得:,解得:,符号表示与运动方向相反,故A错误,C正确;B、刹车时间,故B正确;D、刹车位移为,故D正确。点睛:由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可知刹车时初速度和加速度,就可判断刹车时间,从而可求刹车位移。1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 t=2s时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均改变B. 在13 s内质点做加速度为2 m/s2的匀变速直线运动C. 前3s内的位移大小为4mD. 在23 s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与12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答案】BD【解析】A、. t=2s

14、时质点的速度方向改变,但是加速度方向不变,仍然为负方向,故选项A错误;B、根据加速度公式可以得到在13 s内质点做加速度为:,加速度度恒定,故这段时间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选项B正确;C、根据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即前3s内的位移为:,故选项C错误;D、由图像可知:物体23 s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为负方向,加速度方向与12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故选项D正确。点睛:本题是速度图象问题,培养基本的读图能力:由速度的正负读出速度的方向,斜率读出加速度。13. 如图是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从图象上可知( )A. A做匀速运动, B做匀加速运动B. 20s末A、B相

15、遇C. 20s末A、B相距最远D. 40s末A、B相遇【答案】ACD【解析】【分析】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代表物体的加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物体通过的位移,面积差越大代表距离越远,面积相等代表相遇【详解】A、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物体A的速度保持不变,故A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B的斜率保持不变,故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C、在020s内物体A的速度始终大于物体B的速度,并且A的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A的位移,而B的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B的位移,两个面积的差代表两者之间的距离.由图可知在相遇之前20s末A、B相距最远;故B错误,C正确.D、由图可知:40s末,A的位移x1=540=200m,B的位移,可知40s末两个物体的位移相等,故40s末A、B相遇;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点睛】解决追击相遇问题可以利用运动学公式,也可以利用速度时间图象,但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更简洁,计算量更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