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5678181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_(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姓名:_学校: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5 页(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要结束了。半年来的教学虽苦乐相伴,但是让我欣慰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特别是大部分差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班级学风优良,有正气。但也有个别学生成绩偏差。学风懒散。现将一学期以来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我始终按照语文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尤其是在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等方面,兢兢业业,从不敷衍

2、了事,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做好备课工作。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预先备好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难点,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3、作业布置做到合理,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及时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并做好成绩

3、登记。4、抓好培优扶差工作。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5、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达到了开学初制定的学习目标,掌握了以下知识认识500个字,会写4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

4、、整洁。学会了使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学生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通过学习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了爱护图书的习惯。认识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会了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通过这学期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有了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在语文教学中对习作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

5、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6、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加强习作指导。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坐姿,课外也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在习作方面,注重习作技巧的指导。注重培养学习习惯,培养习作的习惯。二、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打算、班级发展不平衡,本班的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有待提高。、教学中对高效课堂的运用不够娴熟,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有待于巩固,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还有待于培养。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总之,一学期来的工作有得有失,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工作。第 4 页 共 5 页教育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