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567570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5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河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河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河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河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 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条形码填在指定区域。考试结束,将答题卡收回。3.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卷用黑色水笔答在答题纸上。第卷(选择题,满分75分)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禝”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

2、非常重视祭祀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社稷的含义,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反映了我国古代是以农业为立国之本。从祭祀的对象来看,“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这两项都与农业有关系,所以体现出古代对农业的重视,故B正确。选项A只是描述了表象,而且表述片面,排除;选项C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并未挖掘出现象背后信息,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小农经济特点,排除选项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地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铁犁牛耕的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

3、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农业发展是还坏直接影响到民生,影响到国家的安定。2.汉代,北方干旱地区盛行将农作物播种在垄沟中(如图),等幼苗长成后,通过中耕除草,逐渐把垄上的土铲下来,培在禾苗根部;到盛夏时,垄上的土已全部培在禾苗根部了,于是庄稼的根很深,庄稼抗风和抗干旱的能力增强了。这反映了当时A. 使用铁农具提高了生产力B. 农业产量已大大提高C. 农耕文明养活了更多人口D. 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答案】D【解析】由题干描述可以北方通过垄沟种植方法,使庄稼抗风和抗干早的能力增强了,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不

4、选,铁农具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农业产量;C项与材料无关。3.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C. 租佃关系开始出现D. 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可知佃农可以自由租种地主的土地,有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表明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D项正确。A

5、BC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宋代的租佃关系4.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版图”。 “版籍”、“版图”的出现A. 加重了农民负担B. 便利了赋税征收C. 强化了中央集权D. 确立了土地私有【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写画在版上”得知主要是用来政府征收赋税,并未提到对农民的负担的加重,故A错误,选B;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错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故D错误。 5. 下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

6、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知应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6. 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 铁农具的推广程度B. 牛力等畜力使用程度C. 封建政府重视程度D. 土地私有化发展程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一家一户的个

7、体生产成为可能,但是耕牛相对铁农具而言,成本要高,不及铁农具使用更广泛。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7.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A. 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B. 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C. 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D. 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即可选出D项;北魏的均田制并未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故排除A项;题目中未涉及对北魏

8、的均田制的评价,故排除B、C两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北魏的均田制8. 史书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反映了盛唐时期( )A. 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B. 政府向全国推销白瓷产品C. 唐朝白瓷生产技术已经成熟D. 邢窑制瓷技术在全国推广【答案】C【解析】【分析】略【详解】盛唐时期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反映的是白瓷这种手工业制作技艺的高超,故C项正确。9.唐代,尚书省之下设有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工部之下又设有工部司,“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由此可见在唐代A. 尚书省是三省之中

9、最重要的部门B. 尚书省是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政务部门C. 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D. 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工部为当时掌管各项工程的中央机关,而工部又是尚书省的下属部门,故B项正确;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地位平等,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故A项错误;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比较,无从得知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故D项错误。10.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A. 主人公在晋商会馆里喝茶B.

10、 主人公在尚书省担任三司使C. 主人公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D. 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商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作为当时国际大都市的长安城有很多外国商人进行贸易。故答案为D项。A项晋商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B项三司使出现于宋朝,排除;C项青花瓷流行于元明清时期,排除。【点睛】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比较开放、开明和广泛的,唐朝经济发达,社会、科技、文化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11.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但“千里无一桑株”;四川的阆中“家种桑而人饲养”,却不搞丝织业。这些现象反映了A. 经济重心的南移

11、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城市规模的扩大D. 长途运输的便利【答案】B【解析】南宋时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明朝商业较发达,许多行业都出现了分工的情况,故B正确;材料未提及城市规模,故C错误;D中长途贩运与材料中信息不符合。12.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 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B. 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C. 使手工业缺乏市场D. 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2、【答案】B【解析】晋商等区域性的商邦的崛起是对商业发展有利的,可是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更多的人选择将自己的资本投入到仕途,而不是选择扩大生产,这就使得资本流失,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这是积极影响;C选项错误,手工业市场依旧广大;D选项错误,晋商等商邦从事的并不是农业商品的贸易,故排除。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强调的是消极影响。晋商带来的影响有很多,其中要与材料描述的事情相关,而且还要是消极影响,而不是积极影响。明确这两点,问题很容易解决。13. 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

13、主张是 ( )A. 农业仅赖百工B. 百工亦为本业C. 农工比重适当D. 农工任其消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 以明朝张翰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明朝时期经济政策的主张和材料分析、综合应用的能力。解答本题 关键在于把握明朝时期经济特征和材料信息,经济特征是商品经济活跃,材料突出农末业适均,强调比例适当,故C正确。A项与作者主张相反;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14.“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材料反映的商业繁荣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 商代B. 汉代C. 唐代D. 宋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反映出城市中市、坊的界限被打破,

14、店铺可以随处可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北宋开始,城市中市、坊的界限被打破,故D项正确;唐代之前,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市、坊严格分开,故ABC项排除。15.明朝李鼎的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了明代A. 出现了区域性的商帮B. 长途贩运日益发展C. 海外贸易趋于繁荣D. 乡村集市开始兴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北方的货物能到南方,南方的货物能到北方,可以看出明代国内的长途货运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区域性的商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国内贸易,并未涉及海外贸易。故排除C项。乡村

15、集市兴起并非在明朝,且材料未涉及乡村集市,故D项。16.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 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真正“闭关锁国”B. “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C.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D. “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的实行,阻碍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闭关锁国下,在广州进行通商的外国人是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而且限制较多,排除;B项闭关锁国根源于封建小农经济,排除;D项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不符合史实,排除。17.晚清官员卞宝第认为,“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当成用于种茶的山地),置耕织为缓图。”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西方对华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