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三:“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计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75299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三:“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作业三:“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作业三:“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作业三:“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作业三:“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业三:“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三:“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三:“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 日期:9 作业三:“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作业题目:在本模块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作业要求: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3.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2、4.字数不少于300字。教学设计方案模板:“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地震中的父与子姓名宋元芝工作单位新苏莫花都什小学年级学科五年级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这对父与子为什么了不起。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第一句是在文中提领全文的关键句;第二句在文中出现了类似的话有三次,体

3、会这样有什么作用。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问题,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救儿子的画面。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4、领

4、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跟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是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

5、好选择。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 细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批注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配乐朗读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 分角色朗读 汇报交流配乐朗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拓展提升,配乐朗诵小诗。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爱”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自学提示:细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学生默读思考,边读边批注引导学生读

6、懂课文内容,学会批注阅读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初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全班汇报交流,出示课件一、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父亲的绝望。(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1)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板书:坚定)2)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4)理解重点句子:他挖了

7、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件出示】1)说说你从这一句读懂了什么?(挖的时间长)师:同样表示挖掘的时间,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比较:读读这两句,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课件出示】A: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B: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反复读读第二句,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父亲寻找儿子过程的漫长及艰辛? 2)这里有一个字突出父亲挖的艰难,找到了吗?抓住这个“挖”字想开去,你还能读懂什么?(任务的艰巨)师引读:是呀,多么艰巨的任务啊3)这里的“挖”

8、还可以写成什么词?(掰、抱、拣)一个“挖”字包含了这么多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挖掘的辛苦)师再引读: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4)“没人再来阻挡他”,联系前文,哪些人曾阻拦过他?他们阻挡他,是因为?师:到底会发生什么危险呢?让我们快来看看吧!5)师生分角色读【课件出示】 6)这么危险,为什么父亲还是不顾一切的挖呢? 过渡:正是这一语千金的承诺,支撑着父亲走向废墟,不顾劝阻,不畏艰险,挖了两天一夜,38小时,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以至于父亲成了这个样子。7)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课件出示】师读(两遍):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

9、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8)引读:是的,一位历经艰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父亲已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都成这个样子了,他还在苦苦挖掘。这哪里是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呀,这分明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这分明是一尊高大的塑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9)指名读: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吧,【配乐】二、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过渡:正是这身后伟大的父爱穿越了生死,创造了奇迹,到了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从瓦砾堆底下传来儿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这样伟大的父亲,同样有个了不起的儿子。你

10、又从哪儿看出了儿子了不起?1小组分角色朗读。2学生汇报;1)(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你抓住了儿子语言读出了儿子的自信。)【课件出示】板书:坚信。 2)(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你也抓住了儿子语言读出了儿子的勇敢。)【课件出示】学生汇报交流(指名读,评读,齐读。)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比较朗读,交流体会学生接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没希望、太危险了分角色朗读(在现在这场大地震中,阿曼达困在了废墟里,父亲想的是一定把他救出来,并对他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学生朗读分角色朗读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出

11、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描写人物外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领悟作者的表达顺序。通过教师配乐朗读的情境渲染,让学生想象父亲的样子,体会父亲的伟大升华情感体验,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品读关键句子,突破教学难点抓住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进行品味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爱”过渡:终于令人感动的时刻到了,谁来读读文章的结尾?【课件出示】1.课文学到这里,

12、你想对这对了不起的父子说些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写出来吧。【课件出示图片并配乐】2.小结:这就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同学们,你觉得创造这个奇迹的力量是什么呢?(爱)爱是一曲不老的歌,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是一首感人的诗,愿我们都能成为故事中了不起的人物!请大家随着音乐朗诵这首小诗。情感升华,加深体验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大声朗读课文我会自主学习我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交流活动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地 震 中 的 父 与 子 父 子坚 坚定 信了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