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南片)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验语文试题(word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70218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验语文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验语文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验语文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验语文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验语文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验语文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南片)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验语文试题(word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东城区(南片)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测验语文试题(WORD版)13 / 13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24分)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 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躯壳(k) 羁绊(j) 吞噬(sh) 气冲斗牛(du)B. 踌躇(ch) 蓦然(m) 炽痛(zh) 戛然而止(g)C. 遒劲(qi) 剽悍(bio) 亘古(gn) 浑身解

2、数(xi)D. 磐石(pn) 畸形(j) 重荷(h) 叱咤风云(zh)2. 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花圃 蝉蜕 孜孜不倦 变换多姿B. 屏障 玉簪 锋芒必露 略胜一筹C. 污秽 确凿 沥尽心血 养精蓄锐D. 筹划 赢弱 忧心冲冲 珊珊来迟3. 下列句中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A. 他(闻一多)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B.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C. 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谷

3、,穷尽,指困境。D. 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益处,好处。4. 下面各项中对修辞判断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生动写出了人们只要牢牢记住母语,就能激起爱国意识,团结起来,从而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B.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分析:这两句话里运用了排比和夸张,写出了安塞腰鼓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

4、开闭塞的力量之美,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C.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分析:这句话运用拟人,赋予国旗以“耀武扬威、扬扬得意”的情态,生动写出了挪威国旗在风中飘扬飞舞的样子,表现了斯科特他们当时失败的沮丧、痛苦。D. 他(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良方。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生动写出了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究救国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爱国情怀的赞美。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 诚信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整体形象,更体现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B.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C. 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

5、说:“中学生是一个人一生学习的重要阶段。”D. 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我们要注意找出并认真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6. 对下句中划线词语的词类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 中国 是 世界 四 个 文明 古国 之一,有 着 悠久 的 历史。A. 名词 动词 数词 量词 名词 形容词B. 名词 代词 数词 量词 形容词 名词C. 代词 动词 数词 量词 形容词 名词D. 代词 代词 数词 量词 名词 形容词7. 作家作品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选自其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B. 口技作者是清代的张潮。本文选自笔记小说虞初新志,文中给我们记叙了一场精彩的

6、口技表演,让人“以为妙绝”。C. 猫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郑振铎。文中详写了“我”冤枉第三只猫的事情,表现了“我”难过、自责、愧疚之情。D. 伟大的悲剧是意大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写了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经历。二、填空。(10分)8. 默写(7分)(1)昔者,_,怒而触不周之山。(共工怒触不周山)(2)士别三日,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3)_,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口技)(4)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5)有约不来过夜半,_。(赵师秀约客)(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艰苦战地生活的诗句是:_,_。9. 名著阅读(3分)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

7、,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了样,说:“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清净,分吧!”以上文段描写的是_(请填人名)刚来到外祖父家时,所看到的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向外祖父提出分家的情景,真实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这是出自前苏联作家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小说所写虽是回忆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但因为是以_的眼光来描述的,所以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8、。第二部分 理解感悟(36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012题(共3题,共10分)【选段一】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选段二】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扁鹊见蔡

9、桓公)10.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意暇甚:_ 一狼洞其中:_屠暴起:_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_11.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_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_12. 从【文段一】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狼有怎样的特点?从段中哪些描写句可以看出来?(2分)答:_四、现代文阅读(26分)(一)阅读课文社戏选段,回答问题。(9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

10、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

11、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地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大意:_。(2分)14. 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段中的加点词语有何作用。(3分)_15. 请分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_(二)阅读康乃馨,回答问题。(13分)康乃馨仲禾在花丛里,我的情绪一直提不起来。下岗一年多了,好不容易开了这间花店,生意却平平淡淡,真不想干了。店里冷冷清清的。门外的法桐发出一阵阵“哗哗”的声响,初冬的风像威严的队列,啸叫着一拨拨地过去,已经变得稀有的阳光从玻璃窗无力地钻进来。我独自一人瞪着天花板出神。“吱嘎”响

12、了一下,我连忙直起身,这是今天第一位顾客。门只开了一小半,钻进来一个五六岁样子的小女孩,头上梳着两个小翘辫,笑脸红扑扑的。走进来,小女孩的双手紧握在胸前,紧盯着一株深红色的康乃馨。“小朋友,你要买花吗?”我问道。“阿姨,”小女孩仰起脸,小手伸到我面前,“我想买一束康乃馨。”她手里只有几张皱巴巴的小钞票。“要买一束康乃馨?”我有些意外,特别在“一束”上加重了语气。“钱不够吗?”她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似乎要着急起来。我摇摇头:“你买花送给谁?”“嗯,送给我的爸爸妈妈。”“那他们怎么不来呢?”不知怎的,我开始喜欢起这个孩子来了。小女孩抬起头看着我说:“嗯,他们不知道,他们下岗了。”“哦!”我心里不禁一动,“你怎么知道的,妈妈告诉你的吗?”“不是,是我自己发现的。原来都是姥姥来接我放学,现在不是爸爸就是妈妈来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