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小学)品德与社会-小学-小学社会课的社会性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668951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小学)品德与社会-小学-小学社会课的社会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综合(小学)品德与社会-小学-小学社会课的社会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小学)品德与社会-小学-小学社会课的社会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小学)品德与社会-小学-小学社会课的社会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社会课的社会性小学社会课是关于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综合课。实现儿童个体社会化是社会课的宗旨。因此,社会课的教学要始终围绕“社会”这个基点使用教材、组织教学和开展活动。具体说应在严格依照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参的基础上,重点做到以下两点。一、注意丰富教学内容与提炼社会课观点丰富教学内容和提炼社会课观点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社会课教材与教学不是同一概念,由于教材内容有限,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补充现实生活中的新鲜材料、新鲜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领受到社会和时代的脉搏及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对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渴望。反对满足于课本上有限的篇幅和照本宣科。同时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交流

2、信息。课前就某一专题搜集图片、资料、见闻;课堂上互相交流、主动参与教学,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发展了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逐渐学会用因果关系的方法把握事物,学会越来越细致地观察外部世界的事物及现象。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提供这些材料的同时应注重把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知识中提炼社会课观点,始终把社会常识放到社会背景下去认识。抓住小学社会课特点,把握社会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及区别。如:同样讲“交通”,思想品德课侧重如何遵守交通秩序,注意交通安全;而社会课则侧重交通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小学生乘坐车船的能力;思想教育方面则从交通管理的角度来讲交通安全的

3、问题,包括一些工程技术和法制手段。二、注意运用课堂操作、社会实践和专题研究等多种教法小学社会课与其他学科一样有许多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但因社会课具有社会性,所以应注意用课堂操作、社会实践和专题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便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操作与社会实践的方法强调的是知行统一,是能力培养的好方法之一。如乘坐车船、寄信、打电话、存取款等项内容,都涉及能力的问题。而在培养能力时应做到课堂动手操作与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操作时认真做好教材中的“做一做”、“活动”等内容。不能一带而过,光说不练。同时要面向社会这个大课堂,依靠和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使学生走出课堂,体验、

4、学习在课堂中感受不到和学习不到的东西。如带领学生参观现代化的饲养场,使学生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形成对比。专题研究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从正在学习的内容中自由选定研究题目,使学生自发地寻找所需的信息资料,运用资料组织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以此培养科研能力和创造力。如美国教师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自己需要而且比自己能够记忆多得多的知识;另一个是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如第三册教材中历史知识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历史感,教师可安排学生学习写小论文。比如围绕我国历史上反对外来侵略斗争有哪些,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对自己有何启示等方面进行研究。这种专题研究的方法将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迅速形成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