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曼昆宏观经济学中文讲义版(第四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566811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曼昆宏观经济学中文讲义版(第四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课件曼昆宏观经济学中文讲义版(第四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课件曼昆宏观经济学中文讲义版(第四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课件曼昆宏观经济学中文讲义版(第四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课件曼昆宏观经济学中文讲义版(第四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曼昆宏观经济学中文讲义版(第四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曼昆宏观经济学中文讲义版(第四版)(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齐绍洲 博士、副教授 武汉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系 电话:68761947 Email: cneuus 宏观经济学 教 材 宏观经济学 第四版 美 N格里高利曼昆 (N.Gregory Mankiw) 授课内容与学时数 内 容 学 时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习题课 2+1 失业+习题课 2+1 货币与通货膨胀+习题课 4+1 总需求分析+习题课 4+2 开放经济与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 习题课 4+2 总供给+习题课 4+1 经济增长+习题课 6+2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在有数据之前进行理论化是一个主 要的错误。从曲解事实去适应理论而不 是从使理论适应事实出发,是毫无意义 的。 谢洛克福尔摩斯 收入、支

2、出和循环流量 家庭 企业 劳动 收入(美元) 物品 支出(美元) 一、国内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国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 场价值总和。 2.计算GDP的一些规则 苹果与橘子的相加 二手货 存货的处理 中间物品与增殖 住房服务与其他估算 地下经济 3.实际GDP与名义GDP 4.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名义GDP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衡量产量(实际GDP) 另一部分衡量价格( 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衡量经济中产出的现期美元价值; 实际GDP衡量按不变价格评价的产

3、出; GDP平减指数衡量相对于其基年价格的产出的价格。 二、支出的组成部分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GDP=Y=C+I+G+NX 1.消费=耐用品+非耐用品+劳务 2.投资=企业固定投资+居民固定投资+存货投资 3.政府支出 4.净出口 三、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1.国民生产总值(GNP) 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 出 2.国民生产净值(NNP) NNP=GNP折旧 3.国民收入(NI) NI=NNP企业间接税 4.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 净利息红利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 个人利息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和非税 收支

4、付 四、存量和流量 1.存量 衡量一个既定时点上的数量。 2.流量 衡量每一时间单位的数量。 五、衡量生活费用:消费物价指数 1.CPI: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和劳务价格 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2.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差别 六、失业率 劳动力 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 失业率 失业率= 七.奥肯定理 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 2失业率的变动 第二篇: 长期中的收入、失业以及通货膨胀 第三章 国民收入: 从那里来和到那里去 我曾听说过,巨额收入是幸福的诀窍 -简奥斯丁 货币在经济中的循环流量 一、什么因素决定物品与劳务的总生产 1.生产要素 2.生产函数 Y=F(K,

5、 L) 规模收益不变 3.物品与劳务的供给 二、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 1.要素价格 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量 2.竞争性企业所面临的决策 利润=收益-劳动成本-资本成本 =PY-WL-RK =PF(K,L)-WL-RK 3.企业的要素需求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边际产量递减 从劳动的边际产量到劳动需求-实际工资 资本的边际产量(MPK)和资本需求-资本的实 际租赁价格 4.国民收入的划分 向劳动支付的实际工资总额是MPLL 向资本所有者支付的实际收益总量是 MPK K 企业支付了生产要素报酬之后留下来的 收入是企业所有者的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Y-(MPL L )- (MPK K) Y=

6、 (MPL L )+(MPK K)+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经济利润+(MPK K) 三、什么因素决定物品与劳务需求 Y=C+I+G 1消费 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MPC) 2.投资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3.政府购买 平衡预算/预算赤字/预算盈余 四、什么因素使物品与劳务的供求均衡 1.物品与劳务市场的均衡:经济产出的供求 Y=C(Y-T)+I(r)+G Y=C(Y-T)+I(r)+G 2.金融市场均衡:可贷资金的供求 (Y-T-C) + (T-G)=I 私人储蓄公共储蓄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Y-C(Y-T)-G=I(r) 因为,G和T是由政策固定的,而Y是由生产 要素和生产函数固定的: Y-

7、C(Y-T)-G=I(r) S=I(r) 投资I(r) 储蓄 实际利率r 投资、储蓄 均衡利率 3.储蓄的变动:财政政策的影响 政府购买的增加 投资、储蓄 I(r) 实际利率 储蓄减少 利率上升 税收的减少 投资需求的变动 利率提高 投资增加 S I I,S r 均衡投资量不变 储蓄是利率的函数 S(r) I,S r I 利率上升 均衡投资及储蓄增加 第六章 失 业 一个人想工作,而又找不到工作, 这也许是阳光下财富不平等所表现出来 的最惨淡的景观了。 -托马斯卡莱尔 一、自然失业率 1. 自然失业率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是经 济围绕其波动的平均失业率,它取决于 离职率和就职率。 离职率(s)每

8、个月失去自己工作的就业者比 例。 就职率(f)即每个月找到工作的失业者的比 例。 2.劳动力动态模型 L=E+U U/L=失业率 劳动市场的稳定状态条件: 找到工作的人数=失去工作的人数 f U=s E f U=s (L-U) f U/L=s (1-U/L) U/L=s/(s+f) 任何一种旨在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政 策都应该既降低离职率,又提高就职率 。 同样,任何一种影响离职率和就职率的 政策也会改变自然失业率。 二、失业原因之一:寻找工作 和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找一分工作需要时间而引 起的失业。原因: 部门性变动 不同行业需求的变动 不同地区需求的变动 工人自身 工作业绩 特殊技

9、能 迁移 只要企业间劳动的供求在变动,摩擦性失业就是无 法避免的。 公共政策与摩擦性失业 公共政策减少摩擦性失业 传播工作空位信息 再培训计划 公共政策增加摩擦性失业 失业保障 找新工作的压力变小 不接受没有吸引力的工作 减少失业量的改革 百分之百经历定额 要求解雇工人的企业承担工人失业津贴的全部成本 部分经历定额 失业原因之二:实际工资刚性 与等待性失业 工资刚性工资不能调整到劳动供给 等于劳动需求时。 供给 需求 失业量 刚性的 实际工资 雇佣的劳动量愿意工作的劳动量 市场出清 的实际工资 工资刚性与工作限额引起的失业称为等 待性失业。 工资刚性的三大原因: 最低工资法 工会的垄断力量 效

10、率工资 穷国效率工资理论:工资影响营养 富国效率工资理论:劳动力的流动性 第三种效率工资理论:逆向选择 第四种效率工资理论:道德风险 三、失业的形式 失业的时间 短期:摩擦性失业 长期:等待性失业 大多数失业持续时间是短的,但大多数失业周数要 归因于长期失业者 失业持续时间的证据对公共政策有重要意义: 如果目标是大幅度降低自然失业率,政策应该针对 长期失业者。 各人口集团失业率的差别 年轻人的失业率比成年人高得多 进入与退出劳动力 美、欧的失业情况 第七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没有什么手段比破坏一个社会的通 货能更隐蔽、更可靠地颠覆这个社会的 基础了。在破坏的一方,这个过程完全 是由隐蔽的经济规律

11、力量进行的,而且 ,这个过程以一种千百万人中没有一个 人能觉察到的方式在进行。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一、货币 货币 什么是货币 货币的职能 价值储藏 计价单位 交换媒介 货币的类型 法定货币 商品货币 金本位 法定货币的演变 如何控制货币量 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 公开市场业务 如何衡量货币量 C = 通货 M1=C+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 M2=M1+零星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储蓄存款+ 小额定期存款 M3=M2+大额定期存款+回购协定+欧洲美元+只 为机构服务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 L=M3+其他流动资产(储蓄债券和T-bill) 二、货币数量论 交易与数量方

12、程式: 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交易 M V = P T 从交易到收入 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产出 M V = P Y 货币需求函数和数量方程式 实际货币余额:M/P 货币需求函数 M / P=k Y M(1/k)=P Y M V=P Y (V=1/k) 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 货币数量论: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 量决定了经济产出的货币价值。 货币、价格和通货膨胀 物价总水平决定理论: 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产出水平Y 货币供给决定产出量的名义价值PY 物价水平P是产出的名义价值PY与产出水平 Y的比率 物价水平与货币供给同比例变动: M变动百分比+V变动百分比=P变动百分比+Y变动百分比

13、货币数量论说明了,控制货币供给 的中央银行最终控制通货膨胀率。如果 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给稳定,物价水平 也将稳定。如果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 供给,物价水平也将迅速上升。 三、金(银)币铸造税: 从发行货币得到的利益 (引起政府增加货币供给的因素) 政府筹资的三种途径: 税收 发行债券 发行货币 金(银)币铸造税(通货膨胀税) 通过发行货币筹集收入 四、通货膨胀与利率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银行支付的利率为名义利率 购买力的增加为实际利率 r = i - 费雪效应 费雪方程式: i = r + 通货膨胀率上升1%引起名义利率上升1%,通货膨胀率和名 义利率之间这种一对一的关系称为费雪效应 事前实际

14、利率与事后实际利率 五、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持有货币的成本 名义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既取决于收入水平又 取决于名义利率: M/P=L(i,Y) 未来货币与现期货币(下页图) 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率 名义利率 物价水平取决于现期货币供给与预期未来存在 的货币供给的加权平均值: 用费雪方程式把名义利率写为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货 膨胀之和: (M/P)= L(r+ ,Y) 该方程式所表示的物价水平决定比货币数量论更完 整 由于名义利率不是不变的,它取决于预期的通货膨 胀,预期的通货膨胀又取决于货币供给增长。货币 需求函数中名义利率的存在又引起了货币供给影响 物价水

15、平的另一条渠道。 较高预期的未来货币增长引起了现在较高的物价水 平。 六、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普通人的观点和古典理论的答复 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 皮鞋成本 菜单成本 通货膨胀率越高,相对价格的变化越大 税法 生活不方便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影响比稳定的、可预 期的通货膨胀的任何一种成本都更有害:它 在人们中间任意再分割财富。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还伤害了靠固定养老金 生活的人 高通货膨胀是多变的通货膨胀 七、超速通货膨胀 超速通货膨胀每月超过50%、每天 超过1%的通货膨胀 超速通货膨胀的成本 超速通货膨胀的原因 货币供给过度增长 政府为弥补赤字而印发钞票 超速通货膨胀的结束总是与财政改革一 致的 结论:古典二分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