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复试辅导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566783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复试辅导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复试辅导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复试辅导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复试辅导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复试辅导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复试辅导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复试辅导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复试辅导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专业介绍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复试辅导班,分而析之,中国古典文献学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

2、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很“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总体的就业很不好,只有学的精的那些人可以顺利的找到工作。但近几年人们对古典文献的关注程度有所上升,就业方面会有所升温。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一定的限制。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九:“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

3、不足征(征训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郑玄和朱熹解释“文”为“文章(典籍)”,“献”为“贤”或“贤才”。元初史学家马端临作文献通考,取“文献”一词作为书名,他在本书自序中说:“凡叙事,则本只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复试辅导班,”稍后,元代大诗人杨维恢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指的

4、“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这门学问开创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刘氏父子整理群书,广泛搜集各种本子,把同一种书的不同的本子进行校雠,缮写出比较完备的本子,同时撰写叙录,也就是撰写提要,然后编纂出所有书籍的分类目录,以揭示学术源流,并供查考之用。刘氏父子所做的工作,就是古典文献学最基础的研究工作。后人用广义的“校雠学”来阐释刘氏父子所开创的学问,也就是将目录、版本、校雠三者统统塞进“校雠学”的大口袋中。于是,校雠学就几乎成了古典文献学的别名。中国古典文献学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古文献学即目录、版本、校勘。广义的文献学则包括辨伪、辑佚、考证、小学等多方面。我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工作是从上世纪五

5、十年代末开始,由魏建功、张舜徽等老一辈文献学工作者倡导在北京大学开设的。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复试辅导班,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国学的基础,甚至与国学之间有着直系亲属的关系,随着国学的雄起,古典文献学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一、填空题(每题不论几空均1分,共25分)1.庄子寓言云:“寓言十九,重言十七,日出,和以天倪。”2.莱辛在一书中,将时空概念引入文艺理论。认为绘画是空间艺术,而诗歌是时间艺术。3.丹纳艺术哲学认为艺术形成有三大因素:种族、环境与。4.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取材于唐代小说。5.“元嘉体”的三位代表诗人是颜延之、谢灵运。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

6、威6.白蛇许仙的传说在明代被改编成警世通言中的著名小说。7.1918年4月,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复试提出以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8.瞿秋白的是一篇较早运用阶级分析观点研究鲁迅的经典文献。9.在“两个口号”论争中,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相区别的另一个口号是。10.1943年9月,赵树理的由华北新华书店出版。11.1978年4月30日,文汇报刊出艾青复出后的第一首短诗。12.“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包括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和。13.民间长诗按照基本表现手法可以划分为民间叙事长诗、民间戏剧体长诗和。14.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是。15.一般性、模糊性和是词义概括性的三种

7、重要表现。16.八个基本元音中,前半低不圆唇元音是。17.是在听感上可以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也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18.“一米”的“米”与“大米”的“米”的关系是。19.“值得学习”的结构类型是。20.中国最早的字典是东汉许慎所著,它将所收的9353字分为部。21.说文解字:“祯,祥也,从示贞声。陟盈切。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复试,”这种注音方法是字汇:“囵,音伦。”这种注音方法是。22.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其中“望洋”的意思是。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23.春秋战国之交,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以木星所在星次来纪年的纪年法,称为。24.我国古代制作竹简

8、的程序之一谓之,后多以此泛称缮成定本或校刻付印。25.我国现存最早的书籍目录是。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这一观点出自()一书。A、锡德尼为诗辩护B、贺拉斯诗艺C、亚里斯多德诗学D、雪莱为诗辩护2.“花鸟缠绵,云雷发奋,弦泉幽咽,雪月孔明,诗不出此四境”这句话出自()。A、沧浪诗话B、艺概C、石林诗话D、人间词话3.提出“战国之文既源于六艺,又谓多出于诗教”观点的论者是()。A、刘师培B、刘咸炘C、章学诚D、林传甲4.唐代诗坛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的诗人是()。A、李白B、王维C、李颀D、王昌龄5.鲁迅先

9、生所说的能令人“忘怀得失,独存赏鉴”的一部古代小说是()。A、西游记B、水浒传C、儒林外史D、红楼梦6.庄周梦蝶的寓言出自()。A、庄子齐物论B、庄子逍遥游C、庄子大宗师D、庄子养生主7.下面作家中的()不是“创造社”的成员。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A、陶晶孙B、穆木天C、徐祖正D、耿济之8.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除了死水微澜、大波,还有()。A、还乡记B、暴风骤雨C、暴风雨前D、田家冲9.梅行素是茅盾小说()中的人物A、虹B、蚀C、子夜D、霜叶红似二月花10.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的作者是()。A、白桦B、闻捷C、公刘D、邵燕祥11.胡风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一文的作者是()。A、何

10、其芳B、林默涵C、周扬D、冯雪峰12.神话中汉字的发明者是()。A、周文王B、伏羲C、燧人氏D、仓颉13.杞梁妻的故事在民间文学分类中属于()。A、民间故事B、神话C、民间传说D、笑话14.古代民间文学中,童谣被看作是()发布的政治预言。A、天帝B、荧惑星C、启明星D、北斗星15.阿拉伯文是()。A、意音文字B、音节文字C、辅音文字D、音位文字16.现代英语中最不明显的语法范畴是()。A、数B、性C、时D、态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17.下列不属于仿译词的是()。A、黑板B、足球C、啤酒D、超人18.一下()方言不属于吴方言。A、上海B、无锡C、金华D、扬州19.语音的()属性是语音

11、的本质特征。A、物理B、生理C、社会D、声学20.下列词语中()有语素义失落现象A、蹊径B、窗户C、细软D、带鱼第二部分: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基础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宗法制2.轴心时代3.静嘉堂文库4.书院5.石鼓文6.句读7.校勘记8.和刻本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9.传是楼数目10.新学伪经考二、写出下列古籍的编著者及时代(每题2分,共20分)1.春秋传2.文献通考3.遂初堂书目4.方言注5.一切经音义6.陔余丛考7.明儒学案8.岛夷志略9.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10.古今图书集成三、结合我国先秦文献学成就,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复试,谈谈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文明史

12、上的地位与影响。(20分)四、标点下段文字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