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5667418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教学建议】一、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条理清楚的特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2、结合作者的评论,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义,着重理解“伟大”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做简单的评论,并能根据要求写一段话。二、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整堂课的教学以“粗读浅议精读品味朗读写作”为脉络展开。重点应放在对“伟大”一词的理解上,即文中所赞颂的队员们的优秀品质。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应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并搜集课文的相关材料。教学中教师最好适当创设情景,以启发引导为主,步步深入。首先是对课文的

2、整体把握,教师要提出阅读的要求,要求必须简单明确,学生易于领会操作。然后是对课文语言的理解,目的是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深刻意义,把文字变成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场景等,再要求学生通过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把对课文的理解表述出来。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明确“悲剧”与“伟大”的含义,完成课文的情感教育。课文学习后设置写作练习是考察学生对课文主题把握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首要的,要自己动手整理课文信息,这是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叙述条理清楚的特点,完成课文的知识教育,搜集相关资料,积极讨论思考,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集思广益理解课文的精髓,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完成课文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教师活

3、动学生活动一、导入(多媒体展示资料)注:可采用学生课前搜集的历史上南极探险的资料。导语:南极洲是地球上最遥远最孤独的大陆,它严酷的奇寒和常年不化的冰雪,长期以来拒人类于千里之外。数百年来,为征服南极洲,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数以千计的探险家,前仆后继,奔向南极洲,表现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光辉的名字。(多媒体展示资料)自由阅读多媒体展示的资料。进入学习情景。二、学习课文课文伟大的悲剧就记录了南极探险史上最为悲壮的篇章。请快速阅读课文,列出课文所写的主要事件和发生的时间。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列出课文所写的主要事件和时间。学生完成后展示自己列出的时间表。教师

4、用多媒体给出参考表格。提出问题: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回答。提问:在刚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可将学生回答中的关键词板书。)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你认为作者所说的“悲剧”是指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很可能只认识到探险队成员的死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要加以引导。)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反复说“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学生回答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探险队员的死亡无疑是一个悲剧,可是更为深刻的悲剧在于,历尽艰苦后他们发现,他们的探险成果已由别人捷足先

5、登而取得,对于探险家们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伤心绝望呢?因此,作者所说的悲剧具有这两层含义,也使这个悲剧带上了更惨烈的色彩。(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提问:文中的哪些语言描述让你感受强烈?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示例。)学生思考,然后四人一组交流,然后回答。先朗读找出的句子并在全班交流。同学们所选取的语句都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那么我们怎么去理解作者所说的“伟大“呢?学生自由组合讨论。结论:“伟大”是指在这个失败的探险中,队员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意志。具体表述哪些精神和意志: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毅力、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勇敢面对失败、国家荣誉高于一切、诚信、博大无私的爱等等。作者在

6、文中最后一段才点题,为什么?(让学生理解传统的卒章显志的写法。)“伟大的悲剧”到底指什么?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指名学生回答。作者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一次失败的探险,却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为什么?这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请把你的感想用两三句话写出来。写自己学习后的感受并自由交流,学生间互相点评,推荐出写得好的文句全班欣赏。结束语: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到,胜利和失败不能单看结果,“伟大”也不在于成功的辉煌,真正的伟大是人们面对成败的态度。二、教学反馈建议练习检测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

7、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为什么斯科特上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要写日记呢?作者为什么说“生命的最后一息”而不说“生命的最后一天”?怎样理解文中划线的句子?这段文字使你感受到人物怎样的精神?参考答案1、表现出斯科特的镇静和伟大的科学精神。2、用“生命的最后一息”更能表现出斯科特在生命快要结束时对朋友、同伴、妻小、祖国和人民的无私的爱。3、真实

8、地描写了斯科特痛苦而又悲壮的内心,歌颂了他勇敢的牺牲精神。4、感受到队员们勇敢面对失败、国家荣誉高于一切、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博大无私的爱。三、教学反思【案例推荐】伟大的悲剧教案(节选)河南省灵宝市阳店一中方琳艳【教学流程】生齐读名言:顽强奋战后的失败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同样可贺可敬!导语:是啊,失败和成功应同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说,历史便是为他们而写的,其实并非如此,千百年来,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中,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接下来,让我们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再次回顾那段光荣的历史吧!(板书课

9、题)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作个简单的测试,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一个环节“闯三关”第一关:你会读了吗?拽(zhui) 癫狂(din)(kung) 吞噬(sh)羸弱(li)凛冽(ln)(li)步履(l)告馨(qng)销蚀(xio)(sh)角(ju)逐第二关:你了解了吗?(多媒体展示南极探险资料)关于南极,你了解多少?(冷、冰天雪地、人迹罕至、荒无人烟)第三关:你想到了吗?你觉得在南极考察,应该注意些什么?(食物、路线、天气变化、耐寒的动物)恭喜大家闯关成功!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熟悉课文整体感知:咱们分成两队“雄鹰队”和“猛虎队”比比看,哪队最能干?跳读课文,注意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0、:1、课文读完之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他们真伟大;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虽然他们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他们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2、复述课文(可以单个复述,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抓住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只好丧气地踏上归途,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的死去)3、你觉得文中哪些细节令你难忘,说给大家听听。(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大风雪天自杀事件;威尔逊博士在生命无保障的情况下,还拖着16公斤的珍重贵石样品;斯科特海军用冻伤的手指给亲

11、人写信)生评出获胜队,并做简单的点评。品味语言,谈体会读读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自选研究:问问不懂的问题悟帮助解决疑难合作探究:课文的题目是伟大的悲剧,我们大家都知道,悲剧就是以悲惨的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又蕴含着“伟大”两字呢?他们付出这样沉重的代价,为了什么呢?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失败之悲、死亡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2、伟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他人)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创造性阅

12、读:今天,大家都挺能干的,看着同学们的兴致这么高,我们不妨一醉方休,一起走进智力测试宫创造性阅读。对哪道题感兴趣,就说哪道题(多角度,有创意)1、假如你是挪威探险队员阿蒙森,当你通过卫星电视看到斯科特一行在南极艰难的情景,你会怎么办呢?2、假如你是挪威国王,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遇难的消息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最想做的事又是什么呢?3、假如你是一位作者,你会为谁作书立传呢?是啊,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一切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斯科特和胜利的阿蒙森呢?海滩拾贝: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伟大的悲剧式”的人物或

13、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如:非典事例、抗洪事例等,他们都具有崇高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练习题库】一、基础积累运用请从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里任意选出15个词,联成一段话。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利春晓舍身救人的一幕堪称壮烈!1994年4月9日下午,就读于阳江市一中初三班的利春晓与10多位同学到市郊田螺山照相留念。突然,附近的连环水库传来一阵阵呼救声。他们循声望去,只见水面有一个人没时间了,救人要紧!利春晓一把甩开同伴的手,沿着水库边飞快地跑了700多米,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扑入水中。一米,二米,三米他奋力游向溺水者。此刻,同伴们下至齐腰深的水中,将一棵六七

14、米长的小树伸出去,大叫“抓住树,抓住树!”春晓只要回头就可以拉着树安然脱险,但他没有回头,依然奋力向出事地点游去。到了!他一手拖着溺水者,一手划水,艰难地往回游。不幸,溺水者在本能的挣扎中猛然紧紧地抱住了利春晓,春晓气力不支,他再也划不动了,随后便慢慢下沉了, 永远定格在青春亮丽的17岁。利春晓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家庭。他的父亲经过艰苦创业,现拥有建筑公司、家具厂和鳗鱼养殖场等企业,拥有自己的小洋楼和小汽车。利春晓从八九岁起就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但是,他的父亲从农村到城市,勤劳俭朴、助人为乐的美德一直没有丢。家里人的衣食住行与常人并无多大差别,家里购物花钱,也从不大手大脚。但

15、为公益事业,却从不吝惜。这些年,他家先后为家乡建设和扶贫捐款超过100万元。每次做善举时,他的父母都与孩子们一起商量,告诉孩子们:一个人要有爱心,多为他人、多为公众做事,自己的生活才会充实和有价值。置身于这样的家庭,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晓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品格。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读小学时,他经常帮助家乡的孤寡老人做家务,挑水劈柴,买菜买米。他曾经有过三次舍己救人的历史:一次冒着被撞伤的危险,拉住一头奔向小孩子们的受惊的牛牯;两次跳入水中救起在水中挣扎的一名小孩和一位女同学。1、用简短的文字说明第2自然段记叙的要素。时间:_人物:_地点:_事件:_2、在文段中找出集中表达作者痛惜少年英雄牺牲的情感的一个句子。3、指出对画线句子的内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句:利春晓有帮助他人的自觉性。B、句:利春晓救人果断勇敢。C、句:利春晓游水动作缓慢。D、句:利春晓救人义无反顾。4、第4自然段为何要写利春晓家庭的“不寻常”?选择分析确切的一项()A、表现利春晓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