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主要功能要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66478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6.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主要功能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物流主要功能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物流主要功能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物流主要功能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物流主要功能要素.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主要功能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主要功能要素.(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物流功能要素 第三章 物流功能要素与主要功能 第一节 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 第二节 运输 第三节 储存 第四节 配送 物流的基本功能 功能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物流功能概述 一、物流的基本功能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 、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功能 主要功能 (一)运输 运输功能在物流体系的所有动态功能中是核心功能,它所实现的实质实体 由供应地点向需求地点的流动,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二)储存 储存功能包括了对进入物流系统的货物进行堆存、管理、保养、维护等一 系列活动,储存功能可以实现物资的时间效用,是物流体系中唯一的 静态环节

2、,相当于物流系统中的一个节点,起着缓冲和调节作用,其 主要载体是仓库。 (三)配送 配送活动以往被看成运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末端运输。实际上,配送 集经营、服务、运输、库存、分拣、装卸、搬运与一体。某种意义上 ,配送已成为整个物流体系的缩影 辅助功能 (一)装卸搬运(二)包装 (三)流通加工 (四)物流信息处理 物流信息 包装 流通加工(包装) 物流功能要素之间关系 运 输 装卸搬运 储 存 运输和储存是 物流的两大支 柱,是最基本 的功能要素。 装卸搬运是连 接运输和储存 的桥梁。 配送是运输和 储存功能的结 合与延伸。 包装是方便其 他功能操作的 保障。 流通加工是为 改善运输效率 ,在

3、配送和储 存场所所发生 的简单加工过 程,包含包装 。 物流的所有功 能产生物流信 息,物流信息 是所有其他功 能要素的基础 。 配送 物流功能要素之间关系 运输与储存 运输与配送 储存与配送 其他功能要素的关系 运输与储存的关系 运输与储存被誉为物流的主要功能,分别承担了创造“空 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的主要作用。 运输和储存是物流系统中两大支柱型环节,是构成物流 成本的主要来源。 运输是库存控制的一个外部影响要素,储存保管是货物 的停滞状态,是货物投入消费前的准备。 运输对货物的储存有重大影响,如果运输活动组织不善 或运输工具不得力,就会延长货物在仓库的储存时间, 这不仅增大了货物的储存量

4、,而且还会使货物的损耗增 大。 运输与配送 运输与配送两者均是利用运输车辆与运输路线规划安 排所构成,是达成货物分配目的之基本运输型态,也 是完成物流程序的必要条件。 运输和配送都是线路活动。物流活动根据物品是否产 生位置移动可分为两大类,即线路活动和节点活动, 产生位置移动的物流活动称为线路活动,否则为节点 活动。 运输与配送 运输与配送的区别 (1)活动范围不同。 (2)功能上存在差异。 (3)运输工具不同 (4)配送始终以服务优先;运输则以效 率优先。 运输与配送 运输与配送的互补关系 配送与运输都属于线路活动,二者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形成了互 补的关系。物流系统的根本功能就是把产品从制造企

5、业运送到 消费者手中。 从运输的角度看,装载的重量越多,运输距离越长,单位运输 成本越低。而大批量、长距离的运输不能满足分散消费者的要 求,小批量、多批次的配送工作正好给予补充。一般来讲,运 输和配送同时存在的物流系统中,运输在配送的前面,先通过 运输完成长距离的物资转移,然后交由配送完成短距离的输送 。 运输和配送要根据产品特点和用户需求的状况来选择。在一个 物流系统中,运输和配送至少有一种形式存在,当两种形式同 时存在时,配送处于末端位置。 第二节 运输 一 、运输的概念 二、运输的功能与作用 三、运输的分类 四、 运输方式 一、运输的概念 国标(GB/T183542006)对运输(Tra

6、nsportation)的定义为:“ 用专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其中包括集货 、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运输的功能 物质产品的运输功能是创造物产品的空间效用,消 除物质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在空间位置上的差异 ,实现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和满足社会对物质产品 的各种需求。 1产品转移 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产品在价值链中的来回移动。 2产品储存 对产品进行临时储存是一个不太寻常的运输功能,也即将运输车 辆临时作为储存设施。会计科目,常称作“在途库存”。 运输的作用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3)运输可

7、以创造“场所效用” 。 (4)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三、运输的分类 (一)按运输的范围分类 (1)干线运输。 (2)支线运输。 (3)二次运输。 (4)厂内运输。 (二)按运输的作用分类 (1)集货运输。 (2)配送运输。 (三)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分类 (1)一般运输。 (2)联合运输。 (四)按运输中途是否换载分类 (1)直达运输。 (2)中转运输。 四、运输方式 铁道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多式联运 铁道运输 是陆地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 适应性强运能好 速度较快安全高 运营成本较低廉 保护环境能耗小 转运繁琐少机动 基建设备投资高 线路 车站 客运站 蒸汽

8、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货车 公路运输 是最普及的一种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门到门, 简化包装货损少, 运营费低技改易, 设备便宜基建高, 安全最差较能耗。 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是使用船舶及 其它水上工具通过河道 、海上航道运送货物的 一种运输方式。 水路运输又可分海运和 内河运输, 海运又有沿海和远洋运 输两种。 运能大、效率高。 成本低、投资少。 航速低、少能耗。 大宗货物慢慢漂。 客货船 杂货船 散装船 冷藏船 油船 液化气船 滚装船 集 装 箱 船 内河货船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的运行速度 最快,航线最直,但 运费高、运量小、耗 能大。 我国目前的航空运输 线只能负担各大城市 和国际交流,

9、旅客运 输、报刊邮件和急迫 、鲜活贵重物资的运 输。 速度最快成本高, 耗能最大运量小, 运送贵重急快件, 基建费低设备高。 建设周期短,回收快 航空运输在物流中占的比重小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一种新型运输方式 建设简单易维护, 安全可靠运量大, 具有高度自动化。 投资节省占地少, 运送经济利环保。 适用范围有局限, 液体气体和粉尘。 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比较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基本建设* 设备投资* 运营成本* 可达性( 适应性) * 运输能力* 运输速度* 安全程度* 能耗* 污染* 第三节储存 一 、储存的概念 二、储存的功能与作用 三、储存作业 四、储存分类 一 、储存的概念 库

10、存 库存指的是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物资。 储存作为今后按预定的目的使用而处于闲置或非生产状态的物品。广义的库存还 包括处于制造加工状态和运输状态的物品。GB 储备 储备是一种有目的的储存物资的行动,也是这种有目的的行动和其对象总体的称渭 。 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对物品进行的储存。可分为当年储备 、长期储备、战略储备。GB 储存 保护、管理、贮藏物品。 GB 储存是包含库存和储备在内的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经济 现象。 二、储存的作用 (1) 可以调节商品的时间需求,进而消除商品的价格波动; (2) 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3) 通过商品在

11、消费地的存储,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4) 通过储存,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货者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三、储存作业 (一)储存作业的一般程序 接货保管发货 三、储存作业 (二)作业原则 1. 效率的原则 2经济效益的原则 3服务的原则 (三)储存作业的目标 (1) 空间的最大化使用。 (2) 劳力及设备的有效使用。 (3) 所有品项皆能随时准备存取 (4) 货品的有效移动 (5) 货品良好的保护 (6) 良好的管理 储存作业 储区选择 (1) 依照货品特性来储存。 (2) 大批量使用大储区,小批量使用小储区。 (3) 能安全有效率储於高位的物品使用高储区。 (4) 笨重、体积大的品项储存於较坚固的层

12、架及接近出货区。 (5) 轻量货品储存於有限的载荷层架。 (6) 将相同或相似的货品尽可能接近储放。 (7) 不活泼之物或小、轻及容易处理的品项使用较远储区。 (8) 周转率低的物品尽量远离进货、出货及仓库较高的区域。 (9) 周转率高的物品尽量放於接近出货区及较低的区域。 (10)服务设施应选在低层楼区。 储存的分类 1按储存的集中程度分类 (1)集中储存。 (2)分散储存。 (3)零库存。 2按储存的位置分类 (1)仓库储存。 (2)车间储存。 (3)站、场、港储存。 3按储存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1)生产储备。 (2)流通储备。 (3)消费储备。 (4)国家储备。 第四节 配送 一

13、、配送的概念 二、配送的作用 三、配送作业的一般流程 四、配送模式与分类 一、配送概念 国标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对配送( Distribution)的定义为:“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 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 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二、配送的作用 1.配送有利于促进物流的社会化、合理化 2.配送有利于促进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技术进步 3.配送使仓储的职能发生变化 4.促进商物分离 5.有利于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 三、配送作业的一般流程 1集货 2储存 3. 分拣与拣选作业 4配装 5配送运输 6送达服务 7配送加工 配送模式 自营配送模

14、式 共同配送模式 互用配送模式 第三方配送模式 自营配送模式 概念: 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 货物配送的模式。 有利于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作业,系统化程度 相对较高。既可满足企业内部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配 送需要,又可满足企业对外进行市场拓展的需求。 企业为建立的配送体系的投资规模将会大大增加,在企业 配送规模较小时,配送的成本和费用也相对较高。 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 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合作。 共同配送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实现配送资源的有效配置,弥补配送企业功 能的不足,促使企业配送能力的提高和配送规模

15、的扩大,更好地满足客 户需求,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共同配送模式的原则 (1)要坚持合理化和系统化的原则。共同配送的核心在于充实和强 化配送的功能,提高配送效率,实现配送的合理化和系统化。 (2)要坚持功能互补的原则; (3)要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 (4)要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 (5)要坚持协调一致的原则。 互用配送模式 互用配送模式是几个企业为了各自利益,以契约的方式达到某种协议,互 用对方配送系统而进行的配送模式。 其优点在于企业不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人力,就可以扩大自身的配送规 模和范围,但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以及与相关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 。 互用配送模式比较适合于电子商务条件下的BB交易方式。 互用配送模式的特点 共同配进模式旨在建立配送联合体,以强化配送功能为核心,为社会 服务;而互用配进模式旨在提高自己的配送功能,以企业自身服务为 核心。 共同配送模式旨在强调联合的共同作用,而互用配送模式旨在强调企 业自身的作用。 共同配送模式的稳定性较强,而互用配送模式的稳定性较差。 共同配送模式的合作对象需是经营配送业务的企业,而互用配送模式 的合作对象既可以是经营配送业务的企业,也可以是非经营配送业务 的企业。 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