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作业本答案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663791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作业本答案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药理学作业本答案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药理学作业本答案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药理学作业本答案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药理学作业本答案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理学作业本答案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作业本答案综述(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理学作业本答案第一部分第1章 药理学总论1. 药物是D、用以防止及诊断疾病的物质2. 药理学是医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因为它D、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3. 药效学是研究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4. 药动学是研究A、药物在机体影响下的变化及规律5. 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E、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6. 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必须提供E、临床前研究第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1. 大多数药物是按下列哪种机制进入体内B、简单扩散2. 主动转运的特点是B、通过载体转运,需要耗能3. 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4.

2、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5. 吸收是指药物进入C、血液循环过程 6. 药物的首关效应可能发生于C、口服给药后7. 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属于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8. 一般来说,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C、肌内注射9.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C、是可逆的10. 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11. 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C、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12. 药物经肝代谢转化后都会C、极性增高 13. 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B、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14. 下列药物中能诱导肝药酶的是B、苯巴比妥15. 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D、作用持续时

3、间16.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和速度17. 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统称为B、消除18. 肾功能不良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B、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19. 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表明其:B、口服吸收完全20. 某药半衰期为4小时,静脉注射给药后约经多长时间血药浓度可降至初始浓度的5%以下C、20小时 21. 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B、其血浆半衰期恒定22. dC/dt=-kCn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23. 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dl,经计算其表观

4、分布容积为D、20L24.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与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为A、0.693/K25. 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E、体内消除速度 26. 药物吸收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27. 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到稳态血浓度B、46次 28. 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C、药物半衰期 29需要维持药物有效期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是E、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 30.相对生物利用度等于A、(试药AUC/标准药AUC)100%31. 对药物生物利用度影响

5、最大的因素是E、给药途径32. 负荷剂量是D、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第3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1.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E、引起半数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2. 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属于E、副作用3. 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起反应的细胞成分4. 当某药物与受体相结合后,产生某种作用并引起一系列效应,该药是属于B、激动剂 5. 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E、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6. 完全激动药的概念是药物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7. 加入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A、平行右移,最大

6、效应不变8. 加入非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9. 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C、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10. 药物的常用量是指C、治疗量11. 治疗指数为A、LD50/ED5012. 安全范围为E、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13. 氢氯噻泰100mg与氯噻泰1g的排钠利尿作用大致相 同,则B、氢氯噻泰的效价强度约为氯噻泰的10倍14. 下列哪一组药物可能发生竞争性对抗作用C、去甲肾上腺素-哌唑嗪15. 药物的pD2大反映D、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大,用药剂量小第4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1. 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目的是D、减少不良反应2. 安慰剂是一种

7、E、不具有药理活性的制剂3. 药物滥用是指D、无病情根据的长期自我用药4. 联系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的改变不包括C、耐药性5. 短期内应用数次麻黄碱后其效应降低,属于B、快速耐受性 6. 先天性遗传异常对药物动力学影响主要表现在B、药物体内生物转化异常7. 对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药物时,应着重考虑患者的D、对药物转化能力8. 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其总的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叫做A、增强作用第5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1. 分布于血管平滑肌上的肾上腺素受体是A、1受体2. 分布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是D、Nm受体3. 分布于神经节细胞膜上的主要受体是E、Nn受体4. 分布于心脏的胆

8、碱受体B、M2受体5. 胆碱能神经不包含D、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6. 合成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始初原料是B、络氨酸7. 乙酰胆碱作用的主要消除方式是C、被胆碱酯酶破坏8.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主要消除方式是E、被神经末梢再摄取9. 外周肾上腺素能神经合成与释放的主要递质是B、去甲肾上腺素10. 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至突触间隙,其作用消失主要原因是C、神经末梢再摄取11. 乙酰胆碱释放至突触间隙,其作用消失主要原因是D、乙酰胆碱酯酶代谢12. 外周胆碱能神经合成与释放的递质是D、乙酰胆碱第6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1. 静注小剂量乙酰胆碱可引起E、以上都对2. 毛果芸香碱缩瞳是B、激动瞳孔括约肌的M受

9、体,使其收缩3. 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是A、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4. 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最好选用C、毛果芸香碱5. 关于卡巴胆碱的叙述错误的是E、禁用于青光眼第7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1. 有机磷酸脂类中毒者反复大剂量注射阿托品后,原中毒症状缓解或消失,但又出现兴奋、心悸、瞳孔扩大、视近物模糊、排尿困难等症状,此时应采用B、毛果芸香碱对抗新出现的症状 2. 治疗重症肌无力,应首选E、新斯的明3. 用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产生了胆碱能危象B、表示药量过大,应减量停药4. 碘解磷定治疗有机磷酸脂中毒的主要机制是A、与结合在胆碱酯酶上的磷酸基结合成复合物后脱掉第8、 九章 胆碱受体阻

10、断药1. 关于阿托品作用的叙述中,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B、口服不易吸收,必须注射给药2. 阿托品抗休克的主要机制是C、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3. 阿托品显著解除平滑肌痉挛是C、胃肠平滑肌4. 治疗过量阿托品中毒的药物是E、毛果芸香碱5. 东莨岩碱与阿托品的作用相比较,前者最显著的差异是D、中枢抑制作用6. 山莨贋岩碱抗感染性休克,主要是因A、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 7. 琥珀胆碱的骨骼肌松弛机制是E、运动终板突触后膜产生持久去极化8. 筒箭毒碱的骨骼肌松弛机制是A、竞争拮抗乙酰胆碱与N2受体结合9. 使用治疗量的琥珀胆碱时,少数人会出现强而持久的肌松作用,其原因是B、遗传性胆碱酯酶缺乏10. 胆绞

11、痛止痛应选用D、哌替啶+阿托品第10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 大剂量时明显收缩肾血管,而小剂量时增加肾血流的要是C、麻黄碱2. 禁止用于皮下和肌肉注射的拟肾上腺素药物是C、去甲肾上腺素 3. 选择性地作用与受体的药物是B、多巴酚丁胺4. 溺水、麻药意外引起的心脏骤停应选用B、肾上腺素5. 能促进神经末梢递质释放,对中枢有兴奋作用的拟肾上腺素药是D、麻黄碱6. 具有舒张肾血管的拟肾上腺素药是B、多巴胺7. 过量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选用对症治疗药物是D、去甲肾上腺素8. 微量肾上腺素与局麻药配伍目的主要是D、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及防止吸收中毒 9. 治疗鼻炎、鼻窦炎出现的鼻粘膜充血,选用的滴鼻药

12、是D、麻黄碱10. 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是C、去甲肾上腺素11. 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剂量过大或过于频繁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是D、心悸或心动过速12.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最显著的组织器官是E、皮肤、粘膜及腹腔内脏血管13. 麻黄碱与肾上腺素比较,其作用特点是A、升压作用弱、持久,易引起耐受性 14. 抢救心跳骤停的主要药物是B、肾上腺素15. 下面哪一项不是肾上腺素的禁忌症D、支气管哮喘16. 治疗休克继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最好选择E、多巴胺第11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 下列药物中可用于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的是B、酚妥拉明2. 酚妥拉明使血管扩张的原因是A、直接扩张血管和阻断a受体3.

13、 普萘洛尔没有下面哪一项作用E、直接扩张血管产生降压作用4. 普萘洛尔的禁忌症没有下面哪一项A、心律失常5. 可翻转肾上腺素升压效应的药物是E、a受体阻断药6. 下列属非竞争性a受体阻断药是C、酚卡明7. 下列属于竞争性a受体阻断药是B、酚妥拉明8. 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非选择性受体阻断药是D、普萘洛尔9. 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可被酚妥拉明B、翻转为降低10. 普萘洛尔不具有的作用是D、增加糖原分解11. 受体阻断药可引起E、外周血管收缩和阻力增加第15章 镇静催眠药1. 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共同的特点不包括D、剂量加大都有麻醉作用2. 临床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为A、苯二氮卓类3. 苯二氮卓类临床

14、上取代了巴比妥类传统镇静催眠药的主要原因是D、苯二氮卓类有较好的抗焦虑、镇静作用,安全性好4. 电生理研究表明,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A、增强GABA神经的传递5. 巴比妥类药物急性中毒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静滴碳酸氢钠6. 苯巴比妥类药不宜用于D、消除新生儿黄疸7. 主要用于顽固性失眠的药物为A、水合氯醛第16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1. 对惊厥治疗无效的药物是A、口服硫酸镁2. 大仑丁抗癫痫作用的机制B、稳定膜电位,阻止癫痫病灶异常放电的扩散3. 对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是C、卡马西平4. 对癫痫小发作的首选药是A、乙琥胺5. 对惊厥治疗无效的药物是D、口服硫酸镁6. 对癫痫失神性小

15、发作疗效最好的药物是B、丙戊酸钠7. 在抗癫痫药物中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是A、苯妥英钠8. 使癫痫小发作恶化的药物是A、乙琥胺第17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1.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宜选用E、苯海索2. 左旋多巴应用初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C、胃肠道反应3. 左旋多巴对何种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无效C、氯丙嗪4. 左旋多巴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症状无效是因为D、药物阻断多巴受体5. 能降低左旋多巴疗效的维生素是D、维生素B6 6. 苯海索抗帕金森病的机制为D、阻断中枢内的胆碱受体第18章 抗精神失常药1. 氯丙嗪治疗精神病的机理是 B、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通路的多巴胺受体2. 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时最常见较突出的副作用是D、锥体外系反应3. 氯丙嗪对正常人产生的作用是C、安定,镇静和感情淡漠4. 小剂量氯丙嗪镇吐作用的部位是 D、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5. 氯丙嗪后分泌增多的是D、催乳素6. 吩噻嗪类药物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机制是阻断 C、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