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考试重点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66214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学考试重点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科护理学考试重点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科护理学考试重点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科护理学考试重点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科护理学考试重点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学考试重点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考试重点综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等引起。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也称院外肺炎,指在医院外罹难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医院内肺炎,指病人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在住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出院后48h内发生的肺炎。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COPD(慢性阻塞性

2、肺炎):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这些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迅速缓解,长期反复发作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下呼吸道:环状软骨以下的气管、支气管至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端为。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参与气体交换的通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乘以呼吸频率。咯血:至喉及其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咳出。体位引流: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体外,称。大叶性肺炎:病原体先在肺泡引起炎症,经肺泡间孔

3、向其他肺泡扩散,至使病变累及单个、多个肺叶或整段肺段,又称肺泡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指病变起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继而累及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又称支气管性肺炎。原发综合征:肺结核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称。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的不同反应的现象称。外源性感染:继发性结核病是由于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再感染而发病称。结核球:干酪样坏死灶部分消散后,周围形成纤维包膜,或空洞的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内干酪物质不能排除,凝成球形病灶称。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

4、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指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外或肺内严重疾病侵袭后,引起广泛性毛细血管炎症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型属于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但不一定同时出现。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律、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病窦综合征: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肥厚性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阴、舒张期顺应性下

5、降为特征的心肌病。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从心房传入心室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滞,可发生在心房、房室交界、房室束、双束等部位。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的突然中断,10s左右病人即可出现意识丧失。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施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

6、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际致心肌坏死。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病程中,血压显著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出现头痛、烦躁、眩晕、心悸、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高血压脑病: 表现为血压极度升高的同时伴有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轻者可仅有烦躁、意识模糊,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电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

7、地搏动。PTCA:是用以扩张冠状动脉内径,解除其狭窄,使相应心肌供血增加,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基本手段。窦性心律:正常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的心律。期前收缩: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脏收缩。消化性溃疡:是发生于胃与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胃炎:指不同病因所致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肝掌:手掌大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位皮肤发红。肝性脑病:过去称感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

8、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晨僵:僵硬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静止或休息后,病人试图再活动某一关节时,感到局部不适、难以达到关节活动范围的现象。由于常在晨起时表现最明显,故又称。雷诺现象:病人出现因寒冷、情绪激动等原因的刺激,导致突然发作的肢端和暴露部位的皮肤苍白继而青紫再发红,并伴有局部发冷、疼痛的表现。急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急性肾炎,是一组起病急,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征的肾脏疾病,伴有一过性

9、肾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和水肿为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是指由各种肾脏疾病所致的,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低蛋白血症(血清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急性肾衰(ARF):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肾功能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CRF):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以代谢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血液病:指原发于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的疾病,而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脾、淋巴

10、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也称网状内皮)系统。贫血:指外周血液在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低值的一种病理状态。 造血干细胞: 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所形成的一种胞低色素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是指由于叶酸和维生素b2的缺乏后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药物的作用,导致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贫血。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征,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

11、疾病。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或淋巴)干细胞的恶性肿瘤、其?或其他造血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异常增生,并浸润破坏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受抑制。急性白血病:是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多器官、组织,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类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主要由于血小板受到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数目减少。血液病的分类1红细胞疾病如缺铁性贫血2粒细胞疾病如白细胞减少与粒细胞缺乏3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4淋巴细胞。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及存在于机体某些脏器中

12、的内分泌组织和细胞所组成的一个体液调节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从而分泌甲状腺素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稍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有全身多系统、多种器官损害的症状。SLE病人血清具有以抗核体为主的大量不同的自身抗体。病程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类风湿关节炎:是

13、对关节功能破坏性最强的疾病之一;是一种主要侵及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h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h,可反复发作,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帕金森病:

14、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肌强直和体位不稳为临床特征。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癫痫持续状态: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不自行停止。阿司综合症: 心搏停止15s以上可出现晕厥伴抽搐、呼吸暂停,称阿-斯综合症,又称脑缺氧综合症。蛋白尿:每日尿蛋白持续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比率200mgg称。简答题肺炎严重过程的评估指标:1意识障碍;2呼吸频率大于30次|分;3 PaO2小于60mmHg、PaO2FiO2小于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4血压小于90

15、60mmHg;5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小时内病变扩大大于等于50;6少尿:尿量小于20mlh,或小于80ml4h或急性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1休息与生活护理:发热病人应卧床休息,减少氧耗量,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病房安静、环境适宜,室温1820c,湿度5060,做好口腔护理,鼓励病人经常漱口,口唇疱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软膏,防止继发感染;2饮食与补充水分:提供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鼓励病人多饮水,12Ld,保持血钠小于145mmolL,尿比重小于1.020,心脏病或老年人应注意补液速度,避免过快导致急性肺水肿;3降温护理:高热时可采用酒精擦浴、

16、冰袋、冰帽等措施物理降温,以逐渐降温为宜,防止虚脱,儿童要预防惊厥,不宜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以免大汗、脱水和干扰热型观察;4病情观察: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以便观察热型,协助医生明确诊断;5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肺炎并发症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1体位:病人取仰卧中凹位,抬高头胸部20、抬高下肢30,有利于呼吸和静脉血回流;2吸氧:给予高流量吸氧,维持PaO2大于60mmHg,改善缺氧状况;3补充血容量:遵医嘱给予右旋糖酐或平衡液以维持有效血容量,降低血液粘滞度,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明显酸中毒可应用5碳酸氢钠静滴,因其配伍的禁忌较多,宜单独输入,监测中心静脉血压,作为调整补液速度的指标,中心静脉压小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