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备课”与“两次闭关”——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的策略.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661432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轮备课”与“两次闭关”——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的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轮备课”与“两次闭关”——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的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轮备课”与“两次闭关”——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的策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轮备课”与“两次闭关”——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的策略.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 m a il :jx y g lx x b 1 6 3 e o m 袭 管 理2 0 1 6 年5 月1 5 日 2 1 当前, 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专 业发展进程的莫过于 日常备课和 教科研能力。因此 , 如何备课既能 减轻教师工作重负, 又能引导学生 积极主动学习, 还能够促进教科研 的发展 , 此乃大多数教师思虑至繁 却又无从破解之困。 浙江外国语学 院张寿松教授的“ 三轮备课与两次 闭关修炼 ” 两种策略 , 相辅相成 , 助教师轻松实现教学与教科研同 步发展之愿望 。 一 、三轮备课 百年大计 , 教 育为本 , 教育大 计 , 教师为本 。教师专业发展程度 有多高, 教师的课堂执

2、行能力就有 多强 。 影响教师执行能力的因素众 多, 其中备课和教科研水平乃关键 因素 , 备课与科研得以同步发展是 教师独步教育生涯的保证。 备课即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愈优化 , 课堂 教学效率就愈高。 不管是特级教师 的示范课 , 抑或各级评 比中呈现于 世人之公开课 ,之所以吸引人 , 令 人赏 心悦 目, 为之赞叹 , 首先源 于 教学设计精巧得当,令人拍案叫 绝 。 备课 , 一般分为学情分析( 备学 生 ) 教材解读( 备教材 ) 相 关材料学习 ( 备资料 ) 教学设 计撰写( 备流程 , 即日常所谓教案 ) 四个环节来准备 。 教师即便对此烂 浙江平阳县麻步中心小学 郭松杰

3、 熟于心, 却仍会因未能设计类似于 公开课那般精妙绝伦 的教学设计 而黯然神伤。 张教授提 出的三轮 备课方案 是教师高效备课的有效途径。 与集 体合作的三轮备课不同, 本文所谓 三轮备课乃完全由教师个人独立 完成 , 经首轮实施改进二 轮实施优化三轮实施 。 1 首轮备课夯实基础 首轮备课是打好基础的关键 , 教师必须按 以上 “ 四环节 ” 考虑周 全, 周密准备 , 尤其是顺序不可颠 倒 , 主客观皆不可马虎。首先要对 学生做客观全面分析 , 诸如已有认 知水平 、 学 习心理特点 、 学习及生 活环境等;其次要认真钻研教材, 准确把握教材特点 目标 , 梳理教材 的知识点 , 发掘重难

4、点 ; 再 次要 阅 读教材相关材料 ,如作者生平 、 该 文撰写 的背景 因素等等 , 在大脑中 构建相关知识系统 ; 最后根据 自己 的构思设计教学流程 , 扎实地撰写 结构完整的详细教案 :单元主题 、 课题 、 教材分 析 、 三维 目标 、 重难 点 、 教 法选择 、 导学 过程 、 板 书设 计 、 作业布置等 , 缺一不可。 撰写的 同时要对版式做精心布局 , 留足两 次续写的空间。 为便于操作及保留 原稿 , 可据此设计“ 三列两行” 式活 页教案 , 按 “ 首轮备课 , 改进要点 ; 二轮备课 , 优化策略; 三轮备课 , 比 较反思” 三环节思路撰写教案 。 2 二轮

5、备课 改进 不足 第二轮备课必须是在首轮实 施当天进行 , 不宜迟于艾宾浩斯记 忆曲线的第三个周期。 围绕课堂教 学 中遇到的困惑 、 失误 、 效果及课 后作业等方面, 及时删除、 修改或 补充使之得 以改进 , 在下轮上课前 再次根据学生实际补充调整。 由于 首轮备课经验不足, 难免存在诸多 不尽人意之处。因此 , 只要在是实 施之前有所思考和发现 , 皆可及时 充实 , 做到教后必改 、 教前必补 。 3 三轮备课完善优化 第 三轮备课 要进一步优化 教 学设计 , 更要结合当下教学新理念 去伪存真, 去其糟粕 , 取其精华, 趋 于完善 。 每次修改皆应使之适合 自 己的教学风格, 适

6、合学生的年龄特 点 、 学习习惯, 能够体现生本主义, 使学生快乐学 习 、 喜欢学习 , 以获 得较好学习效果为宗 旨。 需要指出 的是 , 备课务必灵活机动, 设计流 程无论达到何种满意程度, 始终有 动态生成意识 , 尽可能减少硬性僵 化的导学策略, 增强便于适时调整 的弹性机制。 当然 ,该方案仅适用于小循 2 2 郭松杰: “ 三轮备课” 与“ 两次闭关” 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的策略 环 即根 据教师 的个 性特点及 个人喜好和学校实际 , 按低 、 中、 高 三段 或高低两段针对性规划教师 专业发展的两三年为一循环 。 因为 儿童教育有规律可循 , 教材万变不 离其宗 , 然而教师的

7、有效记忆和精 力是有限的, 若欲使三者有机结合 寻求最佳状态 , 笔者认为以小循环 推动教师发展规划有可取之处 。 至 于从一到六年一循环的教师 , 由于 时间跨度过长 , 二轮启动时已然忘 记前一轮备课 的主 旨和要义 , 无异 于从零开始 。 二 、 两次“ 闭关修炼” 三轮备课优化 了教学设计 , 必 然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 教 师的一条腿备课得到健康发 展 , 而另一条腿教科研水平 同 样不应成为其短板。 两次 “ 闭关修炼 ” 或许 是提高 教科研 的一条捷径。顾名思义 , 本 文所谓 ” 闭关修炼 ” 即 自觉切断与 外界任何联系 , 潜心钻研教师的独 门绝技教科研。 闭关

8、修炼有利 于教师静心独思 , 在不受干扰中总 结得失 , 提升理论水平。 1 反 思 总结修 炼 关 学期结 束第一周宜进行 第一 次闭关反思总结修炼关 。 此时 学期刚刚结束 , 教师对 自己的教学 经历记忆犹新 ,诸如知识性错误 、 程序遗漏 、思虑不周等均历历在 目。该环节是基 于 日常教学的失 误 、 遗漏等不足展开 , 必须 以知识 性错误 、 程序遗漏 、 思虑不周和阶 段性收获 四个方面为经 , 以备课得 失 、 上课效果 、 作业与辅导三个环 节为纬,完成相关文稿撰写任务, 最后做综合反思。当然, 教师如果 结合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卷的题型、 深浅度及学生成绩 , 更有利于客观 全

9、面把握现象 , 形成典型事例 。其 次 , 根据无数优秀教师和优秀学霸 的成长经验 , 将错题汇编成册作为 日后分类归因反思之凭借, 通过总 结改进 , 从而杜绝重蹈覆辙 , 不失 为捷径 。 2 理论提升修炼关 暑期第 三周是教师 的第 二次 “ 闭关修炼 ” 理论提升修炼关 。 此时教师 已有一年的实践积累 , 在 备课反思经历 中也有 了些许凝 练 的归纳 、 概括 , 有必要进行从感性 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 阅读建构 是进行第二次“ 闭关修炼” 的前提, 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指 出, 人对外 界的认识从无到有 , 从点滴积累到 系统性的整体建构, 大脑把零散的 感性认知提升到理论概括

10、必然有 一 个 构 建 过程包含 模 式 、 框 架 、 方法 、 体系等 的建构无不来源 于阅读摄人 , 张寿松教授曾以建构 主义的故事 鱼就是鱼 形象而生 动地揭示 了阅读建构的重要意义。 因此理论提升修炼可分三步进行: 首先 , 组合一支 学习团队 , 既可 以 是要好的教学伙伴 , 亦可以是常态 下的教研组 , 要求每人征订 ( 选定 ) 一 份各 自喜爱的杂志 ; 其次 , 每期 杂志到来 时,小组成员环坐一圈 , 取出各 自杂志 , 先选取 自己重点关 注的文章 , 再按顺时针方向将杂 志 递给相邻 同伴 , 同样选取 自己喜欢 的文章 , 依此循环直至无喜爱之文 可选; 再次 ,

11、 对一学年所搜集的杂 志文章进行分类梳理, 形成多个主 题, 选择资料积累最丰富的一个主 题,利用一周时间 自我 “ 闭关修 炼” , 详细阅读并撰写不少于 2 0 0 0 字左右的论文一篇, 倘若教师思虑 成熟 , 理解深刻, 即便手头资料不 足, 亦可从其他途径补充。当你享 受到研究成果带来的喜悦时, 不妨 一 鼓作气完成多篇微观主题论文 , 进而把若干主题进行串联 , 形成 中 观成果。 至此, 三轮备课与二次“ 闭 关修炼” 圆满结束 。 教师通过首轮夯实基础 , 第二 轮改进不足 ,第三轮完善优化 , 从 而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 实现教学设 计精 妙化 , 课堂教学 自如化 , 学

12、习 高效化。如此 , 根据小循环的教师 专业发展规划 ,两三年为一循环 , 即完成一轮备课 , 三轮备课长则九 年 、 短则六年。每学期经历一次反 思总结修炼 , 一学年经历一次理论 提升修炼 , 三轮备课共经历六次反 思总结修炼 ,三次理论提升修炼 , 必能养成“ 吾 H三省吾身 ” 之习惯 , 有思必有得 , 教科研水平提升 自然 水到渠成 。 三轮备课为二次闭关提 供感性认识 ,丰富教师素材积淀 , 二次闭关又深化教师感性认识 , 指 导教师备课实践趋于完善 , 二者相 辅相成 。如此循环往复 , 无论是实 践素材还是理论文献都有丰硕的 累积 , 教学与科研齐 头并进 , 二轮 驱动 ,

13、 两翼齐飞 , 教师专业发展必 指 日可待。马克 吐温说 : “ 人的思 想是了不起 的, 只要专注于某一项 事业 , 就一定会做出使 自己感到吃 惊的成绩来。” 【 1 斯特佛 , 盖 尔 教 育 中的建构主 义【 M】 高文 , 徐斌艳 , 程可拉 , 译 上 海: 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 0 0 2 【 2 】 郭思乐 教 育走 向生本 I M】 北 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 0 0 1 【 3 】“ 送培 到 市” 培训 心得 ( 1 ) 三 轮 备 课 三 重 境 界 z 1 方 正 c a o l f o 3 6 3 6的 博 客 网 址 : h t t p : b l og s i na c o m c n s bl og _4 e b6 c e 9 c 01 00 g 3 1 1 ht m1 【 责任编辑: 白文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