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学导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6083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学导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案 作者: 日期:2 新人教版精品文档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蟋 蟀 嚼 贮 咽 蹭”6个,理解相关词语,区分“贮藏”“蕴藏”的意思。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3 能通过读文章、查阅资料解决阅读中的疑难,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教学过程一、 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板书:旅行 说说你去过哪里旅行?感觉怎样?2、板书完整课题:10 在牛肚子里旅行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3、看图整体感知。(媒体出示) 过渡: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样呢?二、初读课文,提出疑问。1、 (媒体出示)

2、自学要求: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2、学生自学3、交流:(1) 分段指名读课文。(2) 集体评议,纠错正音。(媒体出示)读准字音:ch 骨碌贮藏(3) 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蟋蟀贮藏消化悲哀细嚼慢咽知觉 蹭来蹭去区别:贮藏蕴藏(4) 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5) 说说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4、 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呢?(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个别疑问,提出最想研究的问题。(2)大组交流: 老师归纳整理、并板书:牛的胃是怎样的? 牛的胃是如何消化食物的?三、深入理解,探讨疑问1、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读读课文来研究,而有些问题需要查阅资料

3、。提出研究要求:(媒体出示)(1)认真读老师提供的资料;(2)每组一份资料,小组讨论;(3)要求在交流时不看资料。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媒体出示)a) 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b) 指名反馈。c) 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d)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2)划出文中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媒体出示)(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4、交流研究成果a、牛的胃是怎样的?(1)学生交流。(2)研究问题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动手画一画:请学生边画边讲解。(3)

4、引读课文:青头对牛的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当红头认为自己马上要死而大哭起来的时候,青头安慰它说 因为 b、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1)学生交流:(2)结合读文。5、再读课文,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帮助、鼓励。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1)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媒体出示)(2)指名反馈找句子。(媒体出示)(3)练习说话:(媒体出示)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告诉红头躲过牛的牙齿);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告诉红头牛的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管消化的);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鼓励红头是勇敢的蟋蟀,它一定能出来);当红头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

5、弹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开导红头不要哭,就算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4)组织谈话:从青头的语言和行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5) 根据提示写出第7节和第11节的主要意思。(媒体出示)第7节写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第11节写青头大声告诉红头(要躲过牛的牙齿。)(6)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四、总结课文,复习巩固1、读词语蟋蟀 贮藏 消化 悲哀 知觉 蹭来蹭去 细嚼慢咽2、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五、完成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词语蟋蟀 贮藏 消化 悲哀 知觉 蹭来蹭

6、去 细嚼慢咽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媒体出示)圣人之言 行身之则-论语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

7、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泰伯第一章: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第二章: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第三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泰伯第四章: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泰伯第五章: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

8、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泰伯第六章: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泰伯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第八章: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第九章: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第十章: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泰伯第十一章: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第十二章: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第十三章: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

9、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第十四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第十五章: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泰伯第十六章: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第十七章: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泰伯第十八章: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泰伯第十九章: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泰伯第二十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泰伯第二十一章: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10、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泰伯是论语的一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见解。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圣人之言 行身之则-论语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

11、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泰伯第一章: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第二章: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第三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

12、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泰伯第四章: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泰伯第五章: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泰伯第六章: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泰伯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第八章: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第九章:子曰:“

1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第十章: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泰伯第十一章: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第十二章: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第十三章: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第十四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第十五章: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泰伯第十六章: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第十七章: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泰伯第十八章: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泰伯

14、第十九章: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泰伯第二十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泰伯第二十一章: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泰伯是论语的一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