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现代文阅读》ppt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5660792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5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现代文阅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学现代文阅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学现代文阅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学现代文阅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学现代文阅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现代文阅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现代文阅读》ppt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 指导的教学 一:现代文阅读的基本分类 教学阅读 测试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指导基本对象的确认 何种水平的学生 对初中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初一:阅读记叙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 容和记叙特点。开始读一些说明文和议 论文。 初二:阅读说明文,能理解文章的内容 ,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 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继续培养阅 读记叙文的能力,读一些议论文。背诵 基本课文的一些篇和段。 初三:阅读议论文,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 容,把握文章阐述的观点,了解论 证 方法,领会语言的严密性。 继续培养阅读记叙文、说明文的能 力。 能背诵文言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能对程度适宜的课外读物作评析

2、。 课标中的有关规定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扩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 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 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 方式。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 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 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 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 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 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

3、体验;品味作品中富 于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 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 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 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 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 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 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略读、浏览的评价: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 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 中捕捉重要信息。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 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

4、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 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几个基本原则 强调观察能力 培养文体意识 争取一材多用 力求渠道丰富 文体问题 文学四分法(散文不讲,有教育学院的老 师讲) 小说的文体知识 文体特征:以叙述和描写笔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 现手法;通过情节细腻完整地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 三要素,理解小说所描述的环境、情节和人物;填补小说 虚构世界的空白,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进行理性思考分析,作 出审美判断。 人物。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小说通过外貌描 写

5、,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 人物形象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环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 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 。完整的故事是由生动的情节构成的。小说的情节贵在曲折、跌 宕。 小说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时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 展组织材料;有的以空间为线索,以地点转换为契机组织材料; 有的以时间为经线、地点为纬线,经纬交织组织材料;有的单线 前进,层层深入交代人事沧桑;有的复线缠绕,多头并进,显出 错综复杂之美。 记叙文的

6、文体知识 1. 记叙文的特点 :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它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文章的 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表达。 2.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般情况下,记叙文的 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但有些时候记叙的某些要素 可以省去一些,因为这些要素不需作者交待读者 就明白。 3.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 明、抒情和议论。 记叙分为概括记叙和详细记叙。 4. 记叙的线索 : 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 以是物,还可以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 变化,也可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记叙

7、文则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5. 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 顺叙、倒叙、插叙。 6. 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采用第 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种亲切感和真 实感。采用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 面自由叙述。有时单独使用第一或第三人称叙述 ,有时两种人称交叉使用。 7. 记叙的中心和详略: 记叙的中心是作者通过人和事件体现出来的对生 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意思贯穿着文章的始终,贯 穿在对具体材料的叙述、描写之中。 8. 记叙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 自然景物的描写,重点是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 节

8、及景物等。 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交待背景,渲染气氛, 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 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达主题的需要。 刘老师在课堂 上的具体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或 反应 刘老师的品质 特点 刘老师笑谈残 腿。 (3) (4) (5) (1)学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 (2)学生沉浸其中,时而激 动,时而悲痛。 刘老师赞赏 、 鼓励学生。 学生受到鼓舞,感到亲 切。 阅读说明文的技法 1.说明顺序。准确理解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能 够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排列句序。 2.说明层次。熟练划分不同类型段落的说明层次 ;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将抽出的句子能够还原 到文章中去,并说明理由。 3.说明结

9、构。准确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理清段 与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过渡句段、照应句段、总 括句段的作用;对局部内容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 用做出阐述,并说明是否删掉的理由。 4.说明方法。能够快速判断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 ,并阐述其作用。 5.说明语言。对文章的语言特点进行归纳概括;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阐述具体句段的语言 特点。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 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 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

10、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 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 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 ,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 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 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 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 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 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

11、发展的时间先后来 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 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 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 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 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 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 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 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 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 、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 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说明的方法(常用的10种) 1举例子 2列数据 3打比方 4作比较 5下定义

12、6作诠释 7画图表 8分类别 9引资料 10摹状貌 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 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 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 ,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 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 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 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 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 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母亲河的自述(黄冈市2005年) 我叫黄河,全长5464公里,生于10万年以前 ,我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喇山,流经青海、四川 、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 东九个省(区)。千百年来,我哺育着炎黄中华 儿

13、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我认作民族的摇 篮,称我“母亲河”。 从前,人们总爱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的 是我含的泥沙大。我每年要把16亿吨泥沙带走, 淤在下游把河床担得老高,有人又叫我“悬河” 。这些我都没有办法,大自然就是这样安排了我 ,几万年也都这样过来了。 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基本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的两种基本方式:事实论据和道 理论据 3.论证方法常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 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 论点 1论点、论据、论证,其中,论点是议论文灵魂。 2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一般只 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

14、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以证 明或补充中心论点。 3把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审清题目。有的议论文,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 风、俭以养德、它的题目本 就是文章的论点;有的议 论文,如谈骨气、怀疑与学问,它的题目虽然不是文章 的论点,但是表明了文章的论题,提供了把握文章论点的线索。 第二、找中心句。议论文往往在开头或结尾有作者对所论问 题表明态度的语句,这语句就是文章的论点。有时,这类中心句 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 第三、提炼归纳。即弄清作者对论题的基本态度,然后据此 进行概括。如果文章是对几个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述,那将就几个 分论点适当地加以汇集,以一个完整、明确的语句表

15、达出来。 论据 4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 材料。 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 计数字等。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 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 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议论文中论 点和论据的关系非常密切。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 系。 阅读议论文,应该首先分析作者所提供的事 实,从事实中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的论点 在逻辑上是否一致的。 论证 5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 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 的逻辑关系纽带。 (1)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2)论证种类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 点。“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 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 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 来证明论点。 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