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制二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第7单元教育教学设计123143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59780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制二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第7单元教育教学设计123143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六年制二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第7单元教育教学设计123143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六年制二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第7单元教育教学设计123143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六年制二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第7单元教育教学设计123143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六年制二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第7单元教育教学设计123143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制二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第7单元教育教学设计12314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制二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第7单元教育教学设计123143(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制二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第7单元教学设计123-143 作者: 日期:2 单 元 备 课课题第七单元教学总目标1、会写41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正确读写44个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3、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4、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教材解读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

2、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应该作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重点难点1、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2、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指

3、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课时安排25、矛和盾的集合 2课时26、科里亚的木匣 2课时27、陶罐和铁罐 2课时28、 狮子和鹿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3课时课 型新授课 题25、矛和盾的结合教学时间共2课时 第1课时备 课下港乡整 理李金梁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

4、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重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三、质疑提问,初

5、步释疑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2、同座交流交流。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教 学 过 程复 备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四、指导写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2、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b、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五、实践活动搜集能说明课文

6、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板书设计25、矛和盾的结合教学反思课 型新授课 题25、矛和盾的结合教学时间共2课时 第2课时备 课下港乡整 理李金梁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2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重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

7、示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3、全班交流。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教 学 过 程复 备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2、齐读这段话。3、你还能用别的

8、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四、写字抄词1、练习其他7个生字。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五、实践活动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进攻 集合 盾 防守 坦克教学反思课 型新授课 题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时间共2课时 第1课时备 课下港乡整 理李金梁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教学重点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教学难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

9、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揭题、审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学生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三、检查自学情况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认读“箱”、“倍”、数数(sh(sh))、德

10、(进行字形分析)3、简介卫国战争。教 学 过 程复 备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五、讲读课文第一段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2、讨论思考。3、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

11、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六、布置作业抄写词语。板书设计26、科利亚的木匣埋木匣找木匣教学反思课 型新授课 题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时间共2课时 第2课时备 课下港乡整 理李金梁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教学重点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教学难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复习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

12、的?在哪里埋的?)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2、讨论思考题。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教 学 过 程复 备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1、学生分段读课文,并练习给各段列小

13、标题。(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2、领会课文写法。(1)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2)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四、指导朗的读课文五、布置作业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板书设计 26 科利亚的木匣 埋 挖 受启发 人长大 步子变大 一切在变教学反思课 型新授课 题27、陶罐和铁罐教学时间共2课时 第1课时备 课下港乡整 理李金梁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3、练习归纳段意。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难点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