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5904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作者: 日期:2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乃大势所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强化教学内容与教学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以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来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注意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全文主要从六点进行阐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创新思维训练;突破教学重难点;巧用信息技术,确使学生思维更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整合。 以计算机

2、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教育作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当然也不例外,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然要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所学学科的有关资料,促进该学科的教与学。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我从教学实践的需求出发,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模式、实施途径浅谈一下。一、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

3、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创设情境,对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唤起学习兴趣和欲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教学打气球时,气球飞起来了,每个气球上有一个生字。请一个学生起来读,读对了,气球就会爆炸,生字掉下来,掉一个生字得10分,十个读对就100分。它也可以作为全班的练习,游戏开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结束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同学的学习情

4、况。又例如:教学小猫钓鱼时,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 。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入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游戏,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使教学效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结合,使学生走出了传统的封闭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在网上检索,在线学习和在线交流拓宽知识面,建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独特的新认识。网络教学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其主动学习

5、,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拓展有效的空间。我在教学海底世界、松鼠等课文时,利用网络超文本的特性,结合教学目标,编辑整合了“资料库”,这给学生提供了开拓视野的广阔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拓展知识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网上阅读“资料库”中的相关信息,小组之间交流,拓展知识面,探索课程以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强创新思维训练。所以当我们通过网络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时,便可多角度、多方位和多途径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正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突出重难点,提

6、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爬山虎的脚中有一段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

7、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向上爬时候形态发生的变化,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爬山虎爬行的过程,脚发生了哪些变化,最后与蛟龙的爪子进行对比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爬行过程进行复述训练。这样,学生就经历了感知理解运用,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以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先让学生在音乐

8、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接着,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 四、巧用信息技术,确使学生思维更积极。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

9、果。心理学家契克岑特米哈依在研究人们幸福感时发现,乐观体现经常发生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事件的时刻,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而不是取得之后。多媒体引领学生在得到某种程度的进程后,会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并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乐趣! 我在教学咏柳一课时,运用投影把春天的柳树景象展示出来,画面上的柳树嫩绿多枝,在深远处,有一些具有春天气息的山、水、人,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画面展现的是什么季节?学生凭直观回答了这个问题是“春天”。为什么说它是春天?学生边观察边进行思维,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春天的特色画面相对照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春天柳树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就照着画面回答:“高高的,有很多柳条儿,叶片儿

10、很细很细”春天有没有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与冬天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那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这几个问题似乎从画面上很难看出来,这就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思考以前学到的关于四季风的词语(和风送爽、凉风送爽、秋风萧瑟、寒风凛冽),分析这些词语对人的刺激,与自然界的关系怎样。通过观察山、水、人和柳树的姿态,就能逐一回答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诗,在关键之时进行点拔,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劳动强度,又使学生主动彻底地理解了诗意。五、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兴趣、带着猜想、带着期望,进行积极自觉

11、的探索,获取正确的信息,进而提高探究的能力。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的教与学的资源环境,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平台,网络资源突破了知识来源的限制,改变了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了教学容量,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只是局限于学习课本中的内容。我在教学恐龙的灭绝一课时,课前,首先播放一段“恐龙”录像,让学生的思维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两亿年前的恐龙世界。接着提问:你能猜测恐龙灭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有什么假设?并根据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把学生分成两组,各组先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寻找证据,然后让学生用辩论会的形式进行辩论。学生要根据获得的信息证实自己的猜想,还要根据获得的信息去反驳别

12、人的猜想。这样预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一个定论,因为这样的辩论本身没有定论,但是这样没有定论的争论将会继续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也许是今后一段时间,也许是一辈子,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敏锐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证据的科学态度。由学生带着疑问去查阅相关网站中的资源,解答疑惑,并且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学生在活动中获取了知识,又在活动中使知识得到理解和升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六、运用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作文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

13、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收成什么文章。”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首先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离开生活,即使写作方法再多再好,也是写不出内容充实的文章的。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采用网上互评、互议、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学生在上描写景物的作文课时,教师让学生上网自由搜索,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料等,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黄山、故宫、颐和园等旅游风景区都有自己的网页。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表现出很高

14、的参与热情,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并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通过多媒体课件、电影、影视、幻灯、实地参观、亲身实践等具体形式,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从而写出言之有物的好作文。总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视点,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真正要达到现代化教学要求,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探索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力求现代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完美整合,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参考文献: 【1】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5期冯梅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4】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5】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6】小学语文教科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