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657140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期中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为150题,共50分,第卷为5153题,共70分。全卷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别于重自然(如希腊)或超自然(如印度、希伯来)的文化类型,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传统。其主要反映中国文化A重鬼神B轻人性C轻自然D重人性2中国在唐代就有关于犹太人的记录。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

2、”这体现出A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B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在C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D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3东汉章帝时进一步确立了“三纲六纪”的伦理规范,“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这表明东汉A儒家伦理开始融入社会生活B礼仪规范已经得到严格遵守C社会秩序维护以道德为主导D政府社会控制范围逐步扩大42015年11月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

3、的孔子画像。该墓葬目前已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该材料A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B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D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5明代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致良知”是其心学主旨,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即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致良知”的途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行优于知6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 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ABCD

4、7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D表达对个体小农的关注8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这反映了顾炎武A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B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专制C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D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9有学者认为:“被满洲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发生。”下列各项,“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是A“穿衣

5、吃饭,即人伦物理”B“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10齐世荣在其世界史中指出,哥伦布的航行计划是建立在对于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面的,从而出现了一个既饶有兴味又耐人深思的历史“假若”的问题:幸亏哥伦布作了错误的估计,假若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一定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这说明A历史的假设结论,本身并不具有历史意义B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与历史的主观动机相符合C历史的假设结论,需要还原历史加以证明D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超乎当事历史人物的估计111549年,英国一个乡绅抱怨说,地主们正穷困起来,因为“这王国大部分田地仍维

6、持过去的地租”。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贸易中心的转移B货币贬值引发物价上涨C封建地主地位的下降D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12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为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中国废除闭关锁国政策D西欧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131584年,英国地理学家理查德哈克卢特发表论西方发现,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

7、将成为繁忙的工匠,为英国解决人口失业的一大社会问题。据此可知A殖民地是英国财富的主要来源B殖民扩张便于英国维持社会稳定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14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这一时期形成的主要动因是A新航路开辟B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进行D第一次世界大战15英国的经济政策和理论至今经历了从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到“第三条道路”的重大变革。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A通

8、常是被动进行的、滞后的B极端化倾向明显C经常走在世界大国前列D逐渐合理对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6英国历史学家哈德指出:“当资本能用于为人民大众消费的商品的生产时,现代规模的资本主义制造业才有可能。并且,正是由于资本被用于这一目的,才赋予了工业革命势不可挡的性质。”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15、16世纪欧洲的商业革命B15、16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C18世纪中期英国纺织业革命D二战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17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

9、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B世界市场的形成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财富资源的猎取18技术革新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列历史现象中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是A人们倍感城市污染的压抑,周末开着汽车到城外休闲郊游B圣诞节期间,邮电所因人们通过电话互致问候而收入倍增C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有钱人开始乘坐火车长途旅行D到电影院看电影成为青年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时尚19鸦片战争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机器纱之便宜,于是遂不顾布庄之挑剔,而群焉买之,且以机器纱为细洁,而乡间几无自轧自弹之纱也。”

10、由此可见A上海传统纺纱业遭到破坏B传统土布与洋纱各具特色和优势C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D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解体20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并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等一系列商法,还以年利率6%的低息借贷官款支持企业弓l进先进技术,以“公股”形式援助私人办企业。这些举措A开始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B加重了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榨C阻止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清的斗争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1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从1917年开始迅速发展,这一年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以后四年也连续盈利,19171921年共获利56

11、0多万两。但是1922年以后,大生各纺织厂开始走下坡路。以上材料说明A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C纺织业是民族工业中的支柱产业D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影响重大22某位同学用古诗词来形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哪一时期的状况较为贴切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甲午战争后C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D民国初期2319121919年的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000多万

12、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这一现象出现的外因是A晚清政府的推动B民国政府的鼓励C列强侵略的弱化D世界性经济危机24据民国史籍记载:“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辫子。”据此可见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革新与传统思想并存C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D汉族的传统思想复兴25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61921年,列宁说到:“我们苏维埃政权和共产党已经实行了多么急遽的转变,采取了一种被叫作新的经济政策,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有着更多的旧东西。”材料中的“旧东西”实质是指A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国民经济退回到私有制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