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导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5663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导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作者: 日期:10 两则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语句,理解文意。结合文中人物“咏雪”的语句进行品味,透过联想,获得体验。2掌握通解文言文的方法,自主学习,发挥联想,注重体验,强调积累。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教学重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语句,对文中“咏雪”的语句进行品味。【教学难点】对文中人物“咏雪”的语句进行品味,通过联想,获得体验。【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 猜谜导入教师吟诵纪晓岚的咏雪,让学生猜测诗中写的是什么事物?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

2、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是的,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二、“三读”通“文”1一读:阅读课下注释和手中的相关资料,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2二读: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停顿、节奏,并且描摹人物拟诗的语气。3三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内容。三、“七绝”通“意”教师导学:老师读完文章后,颇有心得,不禁诗上心头,为文章缀写一首“七绝”。谢宅寒日齐聚会,群子赏雪共拟句。似是无奕女才气,其然更有佳句在。(教师引导以“七绝”为线索,理解文章的内容。)1谢宅寒日齐聚会。教师提

3、示问题:(1)谢太傅一家在“寒日”内聚集做什么?(2)你能够看出这是个怎样的家族?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解决问题,教师点拨引导。2群子赏雪共拟句。教师提示问题:(1)学生谈自己对“胡儿”和“无奕女”两句诗的理解。(2)你能不能也以“雪”为喻,用一段文字描绘这“冬之灵”的美妙。(学生先自己写,然后交流。)3似是无奕女才气。教师提示问题:在谢太傅的眼中,“胡儿”和“无奕女”两句诗哪句更好?你有怎样的看法?(学生小组交流,教师点拨指导。)4其然更有佳句在。“雪”是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爱物,在以往的诗句中有许多优美的写雪名句。你知道的有哪些?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写“雪”诗句,并对诗句做出点评。)四、教师

4、总结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生活中的微小事物中也常常蕴藏着诗意,同学们要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相信必定会有更多的“诗情画意”在心头!五、布置作业课下搜集咏物(诸如“花”、“月”、“柳”等等)的诗句,做好积累,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主旨。2文章浅显易懂,采用“自主”探究,“点拨”导学的思路,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

5、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学重点】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教学流程】一、 回忆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在愉快和享受中学习了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我们都为文章中人物的聪慧与机敏所钦佩,更为他们信手拈来的才华所感动。其实,在中国古典的典籍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让我们受益非浅。今天,我和同学们将一起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陈太丘与友期。(大屏幕展示课题。)(提问文章的作者,学生回答。教师点击,屏幕显示。)二、“五步”教学,剖析文章1.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文章,要求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体会老师是怎样处理文章朗读语速的快慢、停

6、顿与人物模拟语气的。(2)学生自由读,尝试把听读时的启发运用到实际的朗读中。(3)全班齐读。(4)学生个别读。(教师让其他同学点评朗读的情况,注意体现优点和能够提高的地方。)2.合作通译。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难点词语,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语,自主完成对文章的初步通译。(在自译过程中将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圈点勾画出来,以待小组讨论时解决。)小组讨论:让学生将自己解决不了的句子在小组讨论中解决。如仍未能解决,由老师组织在课堂上由其他同学或老师来解决。方法点拨:教师点拨学生翻译文章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学生完成对文章的翻译后,由一两名同学通译全文。3.质疑解难。学生在通译文

7、章后,已经把握住了文章的大概,让学生自己从文章的内容出发,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供全班同学学习讨论。(教师要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注意适时的点拨。)可能提出的问题:(1)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2)你从文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3)从文章来看,你能够客观地评价人物吗?(4)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教师要结合学生解答问题的情况,予以点拨。)4.回顾交流。学生小组交流:“一篇生动有趣的文章学完了,有怎样的收获?”(1)学习到了哪些文言文学习的知识或方法?(2)学到了哪些做人方面的道理?5.拓展创新。古代有很多

8、聪颖少年的故事,读来让我们受益非浅。如果老师以陈元方的故事为基础,写一幅上联“陈元方严词拒友显少年智慧”,从你所知道的故事中提炼一个下联。示例:司马光破缸救友彰英才胆略谢道蕴拟雪为絮见才女风采三、教师总结古代经典是同学们丰富知识,提高品位的“源头活水”,希望同学们课下多阅读世说新语、四书、五经等书籍,陶冶情操,提高你的语文素养!相信在众多聪颖少年的英才高略的启迪下,必能茅塞顿开,左右逢源!【资料宝藏】1.关于作者刘义庆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小说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2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

9、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

10、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他的著作丰富,所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2.关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36篇。分德行、语言、

11、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

12、,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新语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3.重点探究1.内容研讨。(1)咏雪。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文章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别看这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

13、,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下面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2)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被编入

14、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与来客的对话。先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写法与前一则相同。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2.问题研究。(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