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6533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新课程教学告诉我们,所谓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收效甚微,那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教师如何在有限的 40 分钟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每个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下面就我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些做法。一、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

2、问题。 ”问题应是课堂教学得以推进的动力所在。没有问题的生成,就没有问题的解决,当然也就没有探究的必要。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身临其境”的愉悦感,迅速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品尝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为课堂服务。问题情境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情境的设计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应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在5 和 62的初步认识设计上,我曾把诵读儿歌放在上课伊始环节,结果出现了这样一种情景:上课开始,

3、一个学生边诵读“一二三四五”儿歌边走进教室。学生觉得很有趣,也跟着诵读起来。然后是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跃跃欲试,也要展示自己的诵读才能。糟了,这是数学课吗?这是我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吗?于是,我把诵读儿歌改在课间,上课时马上提出:你能从这首儿歌中找到你们认识的数字宝宝吗?马上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题。当学生找出数字 1、2 、3、4、5 后,教师引言:“数字宝宝真有趣,生活无处不在,就连这儿歌里也有。同学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字宝宝?”这样就把学生带入数学的殿堂。接着出示书中的主题图,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加于解决。其次,情境的设计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相吻合。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对低中

4、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用心搭建有效的探究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毕竟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不单单靠看、靠听,更主要是靠做。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3绝知此事要躬行”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用心为学生搭建有效的

5、探索平台,如在教学能被 3 整除数的特征 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探究步骤:(1)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考老师。学生随意说出一个数,老师马上判断它能不能被 3 整除。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填表格。教师发给学生一张如下表格:再发给学生每人 9 根小棒,引导学生把 3 根小棒放进表格计算。如:千位上放 1 根,十位上放 1 根,个位上放 1 根,记作 1011,然后用计数器检验是否能被 3 整除;再用其他方法把 3 根小棒任意放进表格中计数检验;接下来用 6 根小棒计数再检验;然后用 9 根小棒计数检验。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数位表内不是放 3、6 、9根小棒,得出的结论是否也能被 3 整除

6、呢?学生继续探索。 (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上面的操作实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因为学生有了感性直觉的认识,通过思考交流,学生很快便能得出结论: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如果能被 3 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 3 整除。从而达到探索的目的,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三、大力倡导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提供给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环境,同时也是学习相长,共同提高一个有效措施。未来的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处,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与学生之4间,学生与

7、老师之间信息交流与勾通,实现课堂教学信息交流的“网络化” ,从而帮助学生去不断的借鉴与反思,在合作中学会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1、促进学生个体思维的发展。合作学习不是教学目的,其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思维的碰撞,促进学生个体思维的发展。2、增进学生间合作交流的氛围形成,达到一种学习相长、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3、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且每个学生都能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取他人的意见,并有所反思。4、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5、教师能针对性地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对困难小组适时点拨、启发

8、,调动该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主要形式,但在运用过程中教师切要克服随意性的倾向。合作学习要达到有效,教师要让位放权,营造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素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适时组织合作学习,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等。 四、恰当运用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画面清晰,动态感强,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达到最佳效果;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大,在很短的时间里,生动地说明了一个深奥的道理,渗透了一

9、些教学思想和方法,并且赢得了教学时间,5留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征,适当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100 以内数的认识”时,用动画制作:有许许多多只羊从远处跑来,我们没办法数清楚到底有几只。接着,我们让十只羊一组十只羊一组跑来,我们就比较容易数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十个十个地数的方法和好处。又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法则”时,先投影出一幅画:草地上有

10、6 只可爱的小狗。学生一看到可爱的小狗就会兴趣盎然。接着又投影演示:跑来 2 只小狗。问: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然得出 5+2。然后再演示:这时跑走了 3 只。问:现在有几只?学生不难得出:5+2-3。这时教师再讲加减混合运算法则,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把知识学好。 当然,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恰当才能达到其辅助教学的效果,否则将适得其反。我们曾见到这种现象:一位教师在执教9 加几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小桥、流水、人家,9 只小鸭在河里嬉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拄着拐杖在桥上数鸭子。这时音乐响起,老师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唱起数鸭子 ,老师边唱边舞,学生也随着音乐左摇右摆。可当歌曲结束,孩子仍沉浸在优美的歌声和绚丽的画面中,什么数学问题都没发现。这幅画面可谓美哉!课堂气氛可谓活跃哉!蕴含的数学问题有否?有。关键是这样应用6课件恰当吗? 总之,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师对问题情境的设置,探究活动的开展,合作学习的引导,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应下一定的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