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并重相得益彰——高二年级《前赤壁赋》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651988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0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并重相得益彰——高二年级《前赤壁赋》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并重相得益彰——高二年级《前赤壁赋》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并重相得益彰——高二年级《前赤壁赋》教学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并重相得益彰——高二年级《前赤壁赋》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并重相得益彰——高二年级《前赤壁赋》教学设计.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2检查预习,品读课文教师出示一些重点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学生齐读课文,在品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教师点拨在朗读时出现的问题。(2)对重点注释的词语、句子,指导学生弄清意义和用法。师生共同整体解读课文,方法是从“言”走向“文”。(3)提出问题:品读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与段落,体味作者景物描写的特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所描绘的景色。后世对本文的评价在于“画意、诗情、哲理”交融一体,思考本文的景物描写是如何体现画意的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提示:补充介绍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比较这三篇文章景物描写的异同,体会苏轼文章景物描写的特

2、点。讨论探究:出示课件。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柳宗元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嵫,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提示:唐宋山水游记类文学作品的美学差异。描写方式:勾勒神似呈现特点:简括寥廓艺术效果:疏淡情趣明确要点:作者夜游赤壁,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通过对关键词语与意象的分析(徐、徘徊、横水、月、风)然后概括,开头的景物描写“澄澈、幽美”,使作者油然而生“乐”;文末的景物描写“美妙、清晰”,使作者丢开“愁”。设计意图:朗读的过程就是对文本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感受理解的过程。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与积极

3、性。有关字、词的预习题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的布置,使学生明背景、知内容、品语言、入意境。特别是对语言文字的探究,这一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记忆,更好地重建新知识。(4)提出问题:品读文中的抒情语句,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什么样的情绪这种情绪有变化吗提示: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以及这种情绪变化的原因。o见代擞学20157AB诗经:“佼人”、理想、追求优美的景色稀释了作者心中的苦闷。楚辞:屈原、现实、幻灭身世遭遇使作者无法真正排遣心中的痛苦。客的言论:出世、虚无、逃避脱离尘世,追求精神自由,逍遥无待。苏子言论:儒释道、理性、重构豁达开

4、朗,超然物外,热爱生活。明确要点:体悟作者在逆境中看淡得失的旷达情怀。片段朗读。设计意图:借助与课文相关的篇目理解作品中的抒情语句,目的是对已有知识的唤醒与回忆,使原有知识进一步完善,更好地理解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习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5)提出问题:。品读文中说理的句子,体味其中的哲理意味。苏轼的论调显然受到了庄子的影响,是否说明其人生态度和庄子是一致的为什么苏轼的话能够使客转悲为喜明确要点:体会文中采用的说理方式,随物取譬,设喻说理。设计意图:此环节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有序递进,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的思路与情感。3深入探究,合作学习(1)问题探究: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次夜游赤壁,泛舟江面

5、的经历用赋(特别是文赋)的形式表现出来提示:了解赋(特别是文赋)的文体特点;作者的人生处境和思想情感;作者的文学主张。明确要点:主客问答文势波澜起伏矛盾纠结心态整散结合节奏整饬灵动自由不拘个性铺成渲染宣泄强烈情感凸现感情变化“赋”属韵文,行文可以排比、对偶,还可以采用问答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尤其是句子的运用可长可短,参差错落更利于表达“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的这类文章。片段朗读。设计意图:强化“赋”的文体的特点。(2)问题探究:结合课堂的学习内容和课外阅读体验,谈谈你对王国维对苏轼的评价的看法。明确要点:人文价值生命意义天人合一,融入自然审美趣味中和为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艺术旨趣艺术形象因

6、景生情,借景立论4课外延展,升华内涵宋神宗对苏轼和李白有这样的评价:“白有轼之才,而无轼之学”,你认为这句评价公允吗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前赤壁赋这两篇古代文学精品,谈谈你的体会。明确要点:写作可从一个方面切入,不用面面俱到。探究形式:小组讨论为主。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课堂小结本文以“风、水、月”为主景,以作者泛舟赤壁过程中的感情起伏为主线。想象丰富,变幻奇妙,借景抒怀,寓情于理,波澜曲折,妙趣横生。“画意、诗情、哲理”交融于一体,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赋佳作。作者继承了写赋常用的“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和“整散结合”的语言风格,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设计意图

7、:学生齐读,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体会独特的艺术境界。6作业布置比较鉴赏。学生课外阅读后赤壁赋,可从写作背景、景物描写、情感表露、手法运用等角度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苏轼作品的思想意义及风格。设计意图:将阅读引向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便于反馈课堂学习的效果。板书设计:主线:乐愀哀乐(思想感情)景:眼前的江水山间的明月物我融合情:悲哀喜悦旷达情怀理:变与不变瞬间与永恒移情入理设计意图:“情、景、理”交融是前赤壁赋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本文的“理”正是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的线索逐渐凸显出来的,所以,借景取理,依理述志是教学的重点。【自我反思】本节课教法的选用与学法的设计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很好的助推

8、作用。一是朗诵激情法;以读带析、以读带品。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也体悟了意境。二是互助达标法:这是建构主义十分重视的一种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运用互助达标法充分发挥了群体教学中小组互动,优势互补的积极作用。电子邮箱:Xiandaijiaoxuel63com本节课学生的主动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解读,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不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学生这个主体躬亲实践、质疑交流、合作探究完成的。教师给予学生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和发言权,关注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学生不再是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了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人。本节课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

9、筛选能力的培养。教学后,有许多学生都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轻松,并且可以获得更感兴趣、更广泛的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文言”并重的教学形式在本案例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事实证明:“文言”并重相得益彰,学有所得,教有所获,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学要有效、高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同时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要考虑学生主体作用如何发挥才真的有效,因此找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路径,是我今后教学追求的境界。【专家点评】前赤壁赋一文教学难度大,学生没有作者那样的经历,单纯讲解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如何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文本的情境中去,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于老师从“文言”并重

10、的角度来设计这节课,这样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亮点,既道出了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弊端,也采用了可行性的办法。事实证明:“文言”并重相得益彰。于老师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去感知、解读、研讨、拓展文本的内涵,这种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重拾了语文教学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涵泳之教法,找回了语文教学的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忘渗透古典文化的精髓,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始终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艰涩的古典文化常识和思想,通过借助“语言”的品味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得到了落实,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效率的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人说没有朗读就没有对文学作品的欣赏,的确如此。教师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渲染了气氛,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同时教师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梯度,探究的过程环环紧扣,探究的问题步步相连,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点评人:上海市吴淞中学科研室主任唐秋明)20157AB兄擞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