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跟天津滨海新区的新模式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5646361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跟天津滨海新区的新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跟天津滨海新区的新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跟天津滨海新区的新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跟天津滨海新区的新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跟天津滨海新区的新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跟天津滨海新区的新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跟天津滨海新区的新模式(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天津滨海新区的新模式作者:刘刚周立群 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添加日期:10年01月13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1978年年底,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通过实施市场趋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是中国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得出的最为宝贵的经验。进入本世纪,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中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新的动力则来自新的体制变革和更加开放地融入国际经济和社会。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2、,2005年10月11日,中央正式把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速国际化进程探索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为新发展阶段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这是历史赋予天津滨海新区的重任。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以来,天津滨海新区集全国乃至世界的智慧和经验,积极探索滨海新区发展的新模式。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在本世纪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总结前一阶段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和不足,将为新阶段新发展模式的探索提供借鉴,新阶段的新发展模式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发展模式弊端的扬弃和优势的发挥。在步入新发展阶段之始

3、,中央之所以把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是希望其在带动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探索新的经验和提供新的示范。(一)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2007年的GDP总量是1978年的67.7倍,进出口贸易总额是1978年的105.3倍,财政收入是1978年的45.3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结构和国际经济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快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对中国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与亚洲其他国家一起共同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实现了经济

4、的快速复苏。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经济存量上仍是一个小国,但增量上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的GDP总量已达到24,6619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1.4%,连续五年增长速度达到或超过10%;对外贸易同样取得了快速增长的成绩,2007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增长23.5%,贸易顺差为2622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847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增长13.6%;国家外汇储备余额1.53万亿美元,增长43%。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的主要来源,而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5、可能成为本世纪经济增长和发展最快的国家。尽管2008年秋以来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进程主要表现为通过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渐进变革逐渐趋向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演进过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成功发展的重要经验。但在如何发展问题上,却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思维或模式:一种强调传统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试图依赖“要素租金”资源禀赋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另一种强调专业化分工和创新,试图依靠“创新租金”和竞争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与两种发展思维或模式相对应的,分别是现实中的拉美和日韩模式及其经验。同样是开放

6、的市场趋向的制度变革,由于两种思维或模式对经济增长和发展驱动力的理解不同,因而前者在制度变革上强调简单的放松管制和优化投资环境,后者强调的则是技术赶超、自主创新和创业或创新环境的构建。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两种发展思维或模式始终都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进程。但由特定经济发展阶段的历史条件所决定,在某一发展阶段某一思维或模式可能占据主导地位,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进入某个特定的轨道。2005年以前,中国经济发展过多地强调依托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形成了与特定历史条件相匹配的以获得“要素租金”为导向的较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立足于比较优势,把比较优势理解为我国拥有的自然资源禀赋,

7、尤其是廉价劳动力、土地和环境等要素资源优势,通过简单放松管制和优化投资环境,启动民间投资和吸引FDI利用廉价资源获取要素租金(注:由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低下,当时的出口导向政策在吸引外资上的主要目的是创汇,其次才是增加就业和税收。)。在传统发展模式下,一方面通过引进外资,中国经济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参与了国际经济大循环,成为世界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民间投资的启动,逐渐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机制。但无论是启动民间投资还是引进外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的是廉价劳动力、土地和其他资源的利用和配置。这种高度依赖资源和资本投入的经济发展模

8、式在取得巨大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曾经付出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惨重代价。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中国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和低效率等突出问题,存在着严重的发展隐患。从投入和产出结果看,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投入驱动型。1981年至1985年期间,中国的增量资本产出率是1:1.8,到2001年至2004年期间则上升到1:4.99,这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粗放式的投入驱动在带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使中国的资源消耗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以水资源为例,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却是0.4,相当于国外先进水

9、平的一半左右;工业每万元产值的用水量高出国外先进水平10倍。高投入和高消耗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排放和高污染,中国每增加一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1。以资源和要素的高投入和高消耗换取经济高增长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发展结构的不协调。首先,与工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三农”问题的长期存在,使中国长期经济增长面临需求制约。其次,与制造业发展相比,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再次,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分布上,中国仅处于低端环节,技术的外源依赖症严重制约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最后,在获得高

10、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改革开放以来,反映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基尼系数总体持续上升改革开放前为0.16;2003年达到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接近危险的边缘;2004年超过0.465。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仅立足于比较优势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2007年以来,得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而辉煌一时的珠江三角洲制造业集群,在要素成本增加和外贸环境恶化的压力下,开始出现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倒闭和外迁的现象。2008年秋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充分暴露。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归功于市场趋向的改革和开放政策对

11、建立在资源要素禀赋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的发挥和放大。但是,立足于资源和要素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思维和模式在带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多发展的隐患 (注:中国传统经济发展思维或模式可概括如下:强调比较优势和“要素租金”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其中比较优势主要指廉价劳动力、土地和其他资源优势;注重技术的引进和生产制造,忽视自主创新和研发;追求经济规模的外延扩张,忽视经济的内涵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过分依赖投入和资源消耗,强调经济增长中的投资驱动和外资带动;在政府主导下,过分强调经济增长速度,政府政策体系调整的着眼点主要是对民间投资的管制放松和外资投资环境的优化。)。经济发展思维和模式的转换

12、是消除这些隐患的根本途径。(二)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以来,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随着国际和国内环境的新变化,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在新阶段呈现的新特征做了科学概括: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而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13、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和模式,其中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探索新发展模式的核心和关键。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则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驱动力将不再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禀赋基础上的“要素租金”,而是建立在知识和技术创新基础上的“创新租金”

14、。从制度变革的层面看,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有效促进创业和创新的制度环境的构建,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新的经济发展思维或模式必须建立在实现以下几方面转变的基础上:1.粗放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改变追求简单的规模扩张做法,强调企业的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内部管理和发挥企业的潜力,通过增加企业的科技投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革新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现企业持续创新和柔性生产的组织方式,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

15、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在经济发展中要做到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国家对资源的严格管理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3.从技术引进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基本上属于默示性知识,受空间范围的严格限制。从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阶段看,国际竞争优势的提升主要依赖的是以默示性知识为基础的,不可能直接从国外引进,也难以通过简单的学习和模仿获得,而是要经过长期的自我知识积累。4.从外贸拉动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本上走了一条外向型的经济发展道路,但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不仅会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不确定性和安全问题

16、,而且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5.从资本引进型向资本输出型转变。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困难重重的根本原因是其竞争优势建立在国内资源和要素比较优势基础上。随着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跨国经营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如何帮助和引导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是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必须解决的。(三)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其中对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是历史赋予滨海新区的重任和使命。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意义做了概括:1.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内陆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