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6455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近几年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教育中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本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分析研究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理论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仅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不等于同时具备了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需要有广泛的知识作为基础。此外,创新能力还需要掌握相应的思维方法、看待事物的方式和特定的观念,创新需要科

2、学的方法论做指导。 1、发现科学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发现学习的中心思想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帮助他们知道如何着手学习,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牢固掌握学科内容。 2、构建主义的理论 皮亚杰的构建主义理论提出:学生是积极地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2的,学习是心理的积极动作,而不是对教学的被动接收。教师可通过提供帮助、对学生的思考进行质疑或提供一种模式,在这一运作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但是,归根结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构建主义教学的核心是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即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尝试解决。 二、

3、创设应用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数学是自然的,它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客观世界的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给学生创设一个应用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是强加于人的,而是合情合理的,甚至很有人情味,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创新意识逐步提升为创新思维。 例如在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教学中,设计下面的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数列与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 问题:家住 8 楼,要上 7 层楼梯,家住 9 楼,要上 8 层楼梯,你能把上楼层次和下楼层次写出几个数列吗? 同学

4、们展开了积极的分析讨论,原来我们最熟悉的楼梯和数列紧密相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为等差数列性质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也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三、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3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 ”以创新教育见长的美国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非常强调学生“haveatry” (试一试)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

5、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教师则始终处在“导”的位置,鼓励引导,为学生尝试创造条件。 四、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参与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满堂灌,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从而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时,鉴于大多数学生对双曲线很不了解,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导学生将双曲线与已经学过的椭圆

6、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有步骤、有层次地构建双曲线的意义;在教学手段上,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参与构建双曲线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使教学过程体现创新教育和探究性学习的精神。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数学实验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激发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4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解答。日常教学可以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多是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难,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难点问题学生讨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点或疑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总之,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某种近似于探索的体验,去发现数学中的真理,让学生体验数学创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师要通过例题的变化,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利用有形和无形的活动,激发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归纳、猜想、转化,提出新的观点和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