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564542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广东省、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广东省、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广东省、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广东省、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佛山一中、珠海一中、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命题学校:珠海市第一中学本试卷共页,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019年5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作答选做题时

2、,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于大禹的传位过程,战国时期儒家的说法是伯益主动让位于启,法家则说是启在与伯益的武力争夺中获胜而即位的。这种差异源于二者A. 对占有史料考证的不同B. 应对社会变革的主张不同C. 对诸侯争霸的态度不同D. 在各国受到的重视度不同【答案】B【解析】材料中“大禹的传位过程”当时没有文字史料,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中各派对社会变革的主张不同,与材料中“战国时期儒家的说法是”“法家则

3、说是”相符,故B项正确;诸侯争霸与材料中“大禹的传位过程”不符,故C项错误;“在各国受到的重视度不同”是“这种差异”导致的结果,与题干设问“这种差异源于二者”不符,故D项错误。2.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这些做法有助于A. 纪传体例的推广B. 君主权威的神化C. 宗法观念的强化D. 华夏文化的传承【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题干提到历代统治者祭祀黄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是为了神化君主权威,B项正

4、确。史记是纪传体,但题干没有体现,排除A;CD均不符合题意。3.汉武帝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为中朝之主。从此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这种做法A. 使相权受到了制约B. 导致武将专权局面C. 致使行政机构膨胀D. 推动决策权的转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是对相权的制约,这是汉武帝在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武将专权是在唐朝末年而非汉武帝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行政机构膨胀是在北宋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决策权仍然属于汉武帝并未转移,的转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4.汉朝建立初期,封瓯越、闽越的

5、少数民族首领为王;承认原秦朝南海郡尉赵佗自立的南越国;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这些做法表明统治者A. 大体承接了秦朝政制B. 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C. 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D. 大力简化地方行政层级【答案】D【解析】根据“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可知汉朝没有,承接了秦朝政制,而是大力简化地方行政层级,故A错误,D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出汉初政治形势的变化,看不出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排除B;汉初推行无为而治思想,但题干没有体现,排除C。故答案选D。5.汉初,根据军功大小选任官吏,“吏多军功”;但汉武帝时,明文规定可经丞相、列侯、郡守推举人才,经考核后任以官职

6、。这一改变旨在A. 削弱丞相的人事任免权B. 提高官员群体的素质C. 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 打击军功地主的权势【答案】B【解析】丞相辅助皇帝处理政务,人事任免权归皇帝,排除A;由材料“明文规定可经丞相、列侯、郡守推举人才,经考核后任以官职”这有利于提高官员群体的素质,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地方管理制度问题,排除C;材料反映汉代选任官吏的规则变化,并非突出打击军功地主的权势,D排除。6.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组织屯田A. 解决了北方的饥荒问题B.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 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D.

7、 推进了北方的统一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信息表明,曹操实力增强,有利于推进北方的统一,D正确;据材料“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北方混乱,北方饥荒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A错误;据所学可知,曹操的屯田主要是是为解决军粮问题,而不是为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B错误;据材料屯田中没有涉及农业技术的革新,C错误。【点睛】屯田制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种荒地的制度。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三种。屯田始于汉武帝时西域屯田,为军屯。建安元年 (公元196年) 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昌招募农民屯

8、田,当年得谷百万斛。后推广到各州郡,由典农官募民耕种,为民屯。屯田之民免服兵役和徭役,称“屯田客”。7.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A. 提升民族认同B. 化解民族矛盾C. 继承华夏传统D. 促进民族融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民族认同感是对本民族的认可,而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文化,故A项错误;只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并不能化解民族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继承华夏传统,故C项错误;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

9、裔,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的融合,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考点:历史研究史学研究民族融合8.下图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示意图,图中所示局面的出现A. 推动了国家政治中心的东移B. 加速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 有利于阻止北方民族的南下D. 瓦解了唐中央在北方的统治【答案】B【解析】据材料图片可知,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主要在北方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都城在长安,没有东移,故A项错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导致北方地区战乱较多,社会动荡,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故B项正确;藩镇割据也没有加强唐朝北方边防,对于阻止北方民族的南下没有直接作用,故C项错误;唐朝后期北方地区仍然属于唐朝的版图,故D项

10、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地图中藩镇割据的主要地区分布的特点,再结合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相关知识,联系经济重心南移,即可正确判断。9.下图是唐朝贞观年间人口密度分布图。据图可知,当时A. 黄河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长江流域B. 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 南方各地经济水平较为接近D. 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答案】A【解析】图片反映了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的人口密度高,说明黄河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长江流域,中唐以前,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的经济重心,A正确;题干提及的是人口密度分布图,不能代表发展速度,排除B;C项“各地”说法绝对,排除;题干没有体现人地矛盾,排除D。1

11、0.唐代科考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同时也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称为“公荐”。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 选官方式有察举的痕迹B. 科考中腐败现象较严重C. 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D. 选官制度缺乏客观标准【答案】A【解析】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与材料中“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相符,故A项正确;腐败与材料中“也允许”“公荐”不符,故B项错误;达官贵人操纵与材料中“或者闻士名流”“也允许”“公荐”不符,故C项错误;唐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明确的选拔人才标准,故D项错误。11

12、.韩愈依据公羊春秋的“尊王攘夷”斥佛教为“夷狄之教”,提出拆毁寺观为民居并让僧尼还俗的主张,但皇帝并未采纳。后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而被贬谪。据此推断,当时A. 崇佛抑儒成为国策B. 儒学复兴运动兴起C. 儒释交融不断增强D. 佛教世俗化的完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皇帝并未采纳”、“后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而被贬谪”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统治者并不接受韩愈的反佛教主张,反映了儒释交融不断增强,C项正确。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且材料没有体现崇佛抑儒成为国策,排除A。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但材料中“皇帝并未采纳”“被贬谪”不能表明复兴运动兴起,排除B。佛教世

13、俗化的完成与材料中“提出拆毁寺观为民居并让僧尼还俗的主张”不符,排除D。12.关于赵匡义(宋太宗)在陈桥兵变时是否建议太祖“禁剽劫”,宋太宗时第一次修订太祖实录,“禁剽劫都城实为太祖自行约束”。宋真宗时重修太祖实录,“遂相与扶太祖上马,拥逼南行。匡义立于马前,请以剽劫为戒”。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A. 史著编撰体例B. 史著编撰意图C. 史学家学识D. 史料运用方式【答案】B【解析】材料中都是“太祖实录”,没有涉及编撰体例差异,故A项错误;材料中宋真宗时重修否定了当事人“宋太宗时第一次修订太祖实录,禁剽劫都城实为太祖自行约束”的说法,史实发生逆转,编撰意图是合理解释,故B项正确;材料中“赵匡义

14、(宋太宗)在陈桥兵变时是否建议太祖”是史实,与史学家的学识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史料运用方式”,故D项错误。13.史书记载,宋仁宗自己曾经对臣子表示:“措置(处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联出。若自联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邃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这表明A. 理性思考影响君主施政B. 皿相制可以消除决策失误C. 宋代君主权力有所削弱D. 宋仁宗无意加强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的大意是:宋仁宗认为处置天下大事,不能君主一个人说了算,万一出现失误,就不能更改了,应该由皇帝与宰执近臣集体商议。这体现了君主的理性思考,故A项正确;

15、集体商议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不能消除决策失误,故B项错误;宰相只是参与讨论,决策大权仍掌握在君主手中,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的政治制度14.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A. 重视人的内在完美B. 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C. 强调对物理的探究D. 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宋代理学家忽视物欲的追求而重视人的内在完美,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忽视人对物欲的追求而非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物理的探究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5.北宋政府允许儒家经典大量刻印,而对于天文图谶、明教经像、边机时务、法令、历书、会要、实录等图书则明令禁止出版。北宋政府此举旨在A. 引导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B. 垄断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