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彰显情感教育之我见县二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4279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学彰显情感教育之我见县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语文教学彰显情感教育之我见县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语文教学彰显情感教育之我见县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语文教学彰显情感教育之我见县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语文教学彰显情感教育之我见县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彰显情感教育之我见县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彰显情感教育之我见县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彰显情感教育之我见(县二) 作者: 日期:11 连云港市二九年优秀教育论文参评申报表编号:送评单位灌云县南岗中学论文类别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彰显情感教育之我见作者姓名孙艳荣作者单位灌云县南岗中学联系电话15950763342邮编222203诚信承诺该论文为本人原创,如有抄袭行为,本人愿接受处罚承诺人签名: 年 月 日论文的关键词、主要论点概述及有无发表关键词: 中学语文情感教育论点概述: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课程的本质要求。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情导入的策略、“情有

2、所动”的策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全方位地参与课堂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有无发表:未发表。专家组评审意见初评等级 等评委签名:复评等级等 评委签名:市教育局领导审批意见年月日说明:1、申报人必须认真填写此表附在论文的首页;2、论文用A4纸、标题3号、正文4号宋体字打印;3、论文类别填写范例:小学语文初中物理高中化学职教财会幼教科学、特教音乐、教育督导、学校管理等等。4、严禁抄袭与仿冒,凡引文要注明出处。5、申报截止时间为2009年10月20日。第十一届“五四杯”论文竞赛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彰显情感教育之我见论文摘要:情

3、感教育是中学语文课程的本质要求。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情感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全方位地参与课堂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词: 中学语文 情感教育中学语文教学与生俱来就与情感教育关系密切,有着必然联系,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高尚的情操。结合本人在中学担任语文教学多年来的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一、 情感的内涵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

4、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尤其今年在连云港市教育系统内实施“三案”、“六环节”后,情感教育的作用愈加明显地体现出来了。所谓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心理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以及与其它的心理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

5、功能状态。二、 情感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

6、”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可见,在一个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一名中学生如果自身修养差、不热爱祖国、不关心他人,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其发展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是可怕至极的。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三、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其作用已越来越

7、为有识之士所共识。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师生双方心灵相通,则教学顺利、效果明显、目标达到;如果师生双方交流(情感方面)出现隔膜,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甚至出现相反的结果。情感教育之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1老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吸引力作用。这种吸引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上。兴趣就是认识需要的情感表现,是对学习所抱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内动力。学记中所提出的“疾其师而隐其学”(即讨厌老师而不学习该老师传授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反复证明。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若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并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境界。 2教师的情感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的

8、不同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老师在课堂上的冷漠、埋怨、烦躁等情绪,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遏制了学生认知和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反之,若教师满腔热情,不断表扬与鞭策,那学生就会在良好刺激中获得知识和健康情感的体验。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并有效地发挥其积极肯定的情感来刺激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教师的情感在师生之间产生双向互动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好感和依赖。随之,自尊、自信、自强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增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教师接受了这些良好

9、的反馈之后,就会自觉强化这种情感,教师也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之中。四、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众所周知,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作品大多是文质兼美、经久不衰的上乘之作,他们都是作家生命体验的凝结,是对人的生命、生活及意义的扣问,是情感的领域。面对这样的领域,我们可采用以下三种策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教学策略梁启超曾经说过:“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双方的认识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行之有

10、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由某一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规定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然而然地领会课文的内涵,使教学双方感情畅通交流。我们理应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探讨人生真谛、聆听天籁之声的场所。而课程标准中也对学生的阅读提出这样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需要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可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实在有学生领悟不够到位的话,教师可在一边点拨。2以情导情策略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使自己能够用教材中的因素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

11、所激发,所感染,所打动。要感动学生,先感动自己只有自己先被感动,先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其语言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被感情支配的人最能使人民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最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为此,教师必须深人钻研教材,披文以人情,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感情波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抓住文章的动情点,架起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把作品(作者)的感情波澜准确地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内在世界,对学生的心灵塑造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情感派”教学名家于漪老师说得

12、好,“教师要以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因此她每教一篇文章,都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她在备周总理,你在哪儿这首诗时,浮想联翩,想到周总理的日夜操劳,想到周总理关心人民疾苦,到临终时还叮嘱要把他的骨灰撒到大江南北。她想到这一切时,心都碎了,情不自禁地哭了。她的那份教案是“用泪水写出来的”,教学时几乎是声泪俱下,引得满堂皆泣。这种教学效果的取得当然与她吃透作品内容、联系到自己的体验,因而被诗中人、事、情所感动分不开的。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分析能力的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体验、理解,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形。为了更加准确地理解、体验文章,

13、使良好的情感时时撩拨学生情感的神经,教师平时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还要不断地学习以充实知识,提高修养,并时刻注意加强训练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分析能力,只有教师自己孜孜不倦地汲取各方面的营养,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才能彻底地感染学生。3“情有所动”策略中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是人生中感情最丰富最热烈的黄金时期。中学生处在少年和青年初期,当然富有炽热强烈的感情,只是相对于儿童而言,中学生的情感内倾性和稳定性增强,出现了所谓“情感闭锁”现象。也就是说,中学生身上虽然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感情,却不轻易动情或表达感情。因此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让他们“情有所动”,想方设法将埋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热情激发出来

14、。让学生置于激昂的情感之中,感受学有所得的喜悦。如讲解古都的秋时,先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在当时身处日寇进逼华北的危机时代,其笔下的古都秋色流露出深沉的忧虑和孤独之情。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使学生深刻领悟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情有所动”,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是的,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所汲取的经验看,我也确信,假如语文离开了情感教育,那么语文教育就会因失去了灵魂而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进行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1、崔峦在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4、温红彦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 5、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