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部CT与MRI诊断详解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564276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腹部CT与MRI诊断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上腹部CT与MRI诊断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上腹部CT与MRI诊断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上腹部CT与MRI诊断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上腹部CT与MRI诊断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腹部CT与MRI诊断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腹部CT与MRI诊断详解(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腹部CT与MRI诊断详解 肝脏的影像诊断 n检查技术 n正常表现 n常见病的影像诊断 肝脏的影像诊断 检查技术 CT检查 1.CT平扫: (1)扫描前30分钟口服1-2%泛影葡胺500-800ML (2)层厚及层隔:10MM ,小病灶2-5MM (3)范围:肝顶至肝下缘 2.增强扫描: (1)目的:增加正常组织与病灶间的密度差,显示 等密度或可疑病灶;帮助鉴别病灶性质;显示肝内 血管解剖 (2)方法: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扫描叫增强扫 描肝动脉期(20-25秒),门静脉期(60秒)肝实 质期(2-3分钟)延迟期(5-7分钟) 肝脏的影像诊断 检查技术 MRI检查 1.MRI平扫: SE序列横断

2、面T1WI、T2WI 冠状面T1WI、T2WI 2. MRI增强扫描:与CT同 3.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 肝脏的影像诊断 n正常CT表现 1.肝实质呈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度,CT 值5070HU 2.肝动脉、门静脉、胆管进出肝门其密 度低于肝质 3、增强扫描:A.门脉期门静脉肝静脉明 显强化,肝实质开始强化B.肝实质期 肝实质强化达峰值。 肝脏的影像诊断 n正常肝脏的MRI表现 v肝实质 1、信号均匀 2、T1WI像肝为中等信号略高于脾、 T2WI像 肝的信号明显低于脾 v门静脉主支及肝静脉主干因流空效应而呈低 信号 v肝动脉、肝内胆管不显示 v肝裂因含有脂肪T1WI像、T2WI像呈高信号 n

3、增强扫描肝实质均匀增强,肝血管增强明显 ,肝内胆管无增强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脓肿 q临床与病理 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种,单发或多发,临床 主要为发热、肝大和肝区痛 qCT表现: 1.平扫 (1)圆形低密度,密度稍高于水,CT值2040HU ,少数可见气体影 (2)脓肿壁密度高于脓腔而低于肝脏, 2.增强扫描 (1)脓肿壁呈环状强化,环厚薄均匀,内外壁光 整, (2)脓腔无强化,脓肿壁外周有低密度水肿带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脓肿 nMRI表现 1、形态及边缘:圆形、椭圆形边缘锐利 2、信号: T1WI像低信号、但不均匀,脓肿壁信号略高于脓 腔而低于肝实质,厚薄均匀,外侧可见低信号水肿 带 T2WI

4、像大片状高信号、中心信号最高类似于靶征 ,部分脓肿为多房、腔内可见信号分隔 3、增强扫描: A.脓肿壁轻中度增强,内壁光整可有分隔强化信 号略高 B.脓肿周围肝实质因充血可有高灌注异常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血管瘤 概述: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一般无临床症状,个别有发热、贫血 、腹痛等症状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血管瘤 病理: 1、大体病理:外观呈紫红色、质软无包膜 、切面为囊筛状似海绵而得名 2、镜下:由无数的大小不等的血管腔组成 、根据瘤壁的厚薄分为- 薄壁型(壁薄腔大) 厚壁型(壁厚腔小、个别呈裂隙状或完全闭塞 )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血管瘤 CT表现 A.平扫 1、境界清楚的低密度

5、、CT值30Hu 2、较大的血管瘤中央有裂隙状、星状或不规则 形的更低密度(瘤内血栓形成、机化、纤维化、 坏死、囊变、陈旧性出血等所致) B.增强扫描(特征为早出晚归) 1、早期病变边缘呈高密度强化(块状或棉絮状 ) 2、增强区域进行性向心性扩展 3、延迟扫描呈高或等密度充填时间: 一般大于3分钟、通常715分钟、最高达2060 分钟 平扫平扫 门脉期门脉期 动脉期动脉期 延迟延迟 CTCT平扫平扫 CTCT强化强化 延迟扫描延迟扫描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血管瘤 nMRI表现:是最好的检查方法 1.形态及边缘类圆形、边缘清晰 2.信号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 信号,信号强度随TE时间延长

6、( 120ms)而增高,称为灯泡征,一般 瘤灶信号均匀,大的病灶因血栓或纤 维瘢痕而信号不均 3.增强扫描 周边结节样或棉絮样强化,逐渐向 中心扩展,延迟为高信号或等信号充 填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 性肿瘤之一,在男性占第三位, 女性占第四位。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一种 细胞类型。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大体病理: 巨块型:单个或多个,直径5cm 结节型:单个或多个,直径5cm 弥漫型:结节小,弥漫而均匀分布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4、临床表现 n肝区疼痛、上腹肿块、消瘦等 n胎甲球(AFP)增高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5、CT表现(平扫) 形态及边缘 (1)

7、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2)边缘清晰有假包膜(晕圈征-Halo sign) 纤维组织增生 病灶周围肝组织受压 (3)边缘模糊肿瘤浸润性生长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5、CT表现(平扫) n密度 1)低密度: n2)等或高密度:(少见) n3)混杂密度:囊变、陈旧出血、坏死 、钙化、脂肪变性 低密度低密度 高密度高密度 稍低密度稍低密度 混杂密度混杂密度 n间隔 宽窄不一、方向不定-间隔征(原来 的包膜由于癌瘤发展而残留在更为扩 大的病灶中) n肝表面凹凸不平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5、CT表现(平扫)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5、CT表现(增强) n供血 1)正常肝脏供血:2030%由肝动脉供血、

8、n 7080%由门静脉供血 2)肝癌供血: 90%由肝动脉供血 10%由门静脉供血 n增强 1)动脉期:增强明显,条状、结节状或片 絮状。乏血管者无增强 2)门静脉期:轻或中度增强,病灶与正常 肝脏对比明显,瘤中坏死出血区无增强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5、CT表现(增强) n门静脉改变 门静脉主干或主支侵蚀 破坏中断消失或腔内形成充盈缺损、 肝动脉-门静脉短路 n肝门及肝内胆管扩张 癌瘤侵犯或淋 巴结压迫胆管形成梗阻性黄疸 n肝门或附近淋巴结转移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n三、MRI表现 n信号 1、 T1WI像低信号、T2WI像高信号 2、瘤灶中心可有脂肪变性、囊变、坏 死、出血等而出现不同的

9、信号 n镶嵌样结构: 纤维间隔或坏死灶将有活性的瘤结节 分隔使瘤内信号不均 n重T2像:TE时间的延长而信号逐渐减 低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三、MRI表现 n假包膜(纤维组织和受压的肝组织): T1WI像肿瘤周围窄带状低信号 T2WI像显示不清 n瘤周水肿: T1WI像显示不清、T2WI像高信号 n静脉瘤栓:血管流空信号消失呈T1WI 像高信号、T2WI像低信号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 n检查技术 n正常表现 n常见病的影像诊断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检查技术 nX线检查 1.X线平片:分辨力低,已逐渐被淘汰. 2.造影检查: (介入讲解) 口服法 静脉造影法 胆囊直接穿刺 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

10、C) 术后引流管造影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生理积聚生理积聚 ( (被淘汰被淘汰) ) 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法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检查技术 nCT检查 1、范围:膈顶-钩突,层厚10mm、层隔10mm 、重点区域3-5mm 2、胃肠道准备:术前禁食8小时以上,怀疑 结石者口服水或脂溶性造影剂,其他口服2% 的泛影葡胺 3、增强方式: a.静注60-65%泛影葡胺 b.静注60%胆影葡胺 c.口服碘番酸1-2片、12-14小时后扫描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检查技术 检查前的准备 1、常规禁食8-12小时 2、应用低张药物减少胃肠道运动伪影 n常规扫描 1、SE序列-TIWI 2、FSE序列-

11、T2WI 3、脂肪抑制技 术 n增强检查 Gb-DTPA强化,胆管壁及胆囊壁增强 n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 选择较长的有效回波时间,使含有大量活动质子具 有较长T2的胆汁获得重T2上呈高信号,肝实质及周 围软组织由于T2较短呈低信号,通过MIP及SSD等技 术处理获得胆管树的全貌.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正常表现 胆管 1、肝内胆管与门静脉分支伴行,平扫不能显示 ,直径2-3mm或小于伴行静脉的1/3 2、总肝管直径3-5mm,长30-40mm,平扫不能显 示 3、胆总管直径 6mm,10mm为扩张 ,长610cm 4、胆总管与门静脉间距10mm 胆囊 1、空腹状态下胆囊壁厚薄均匀,正常厚度 2- 3mm 、3.5mm为异常、5mm为肯定增厚 2、胆囊长径4-5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