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解析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64274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解析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解析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解析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解析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解析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解析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解析综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室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解析发布时间:2011-9-25作者:lxy访问次数:4652 字体: 大 中 小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在北方已得到大面积普及,冬季吃菜已经不是问题。但适宜的温湿光条件在利于蔬菜生长的同时,也给部分病虫害创造了繁衍活动的环境。过快的生长也导致蔬菜对病虫为害的抗性下降,温室栽培中的蔬菜更容易遭受病虫的侵害。尤其是连续多年的重茬种植和大量化肥的施用,温室中的土壤性状恶化更严重,由此产生的病菌和害虫比露地栽培的土壤更多更活跃,蔬菜生理性障碍更多。温室蔬菜栽培中,土壤管理和棚内温湿光管理更加重要。在合理安排茬口的前提下,通过增施有机肥和平衡施肥等措施,根据作物种类及其品种和栽

2、培季节的特点,更加科学的管理土壤及其营养供给能力,是棚室蔬菜栽培的基础。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温湿光的需求也不一样。尤其是温度的调控,直接关系到蔬菜的生长速度和抵抗不良环境因素的能力,也关联到湿度的调控。比如,黄瓜喜欢比较高的温度,番茄的适宜温度则略低一些。豇豆比菜豆的耐热性强一些。处于结瓜期的黄瓜在30条件下瓜条生长最快,但超过33以后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就会受到抑制,瓜条的生长反而会减慢。此时,如果棚内比较湿润,蓟马的数量会迅速上升,干燥的环境则利于红蜘蛛的为害。反过来,低温高湿寡照时,霜霉病、角斑病、灰霉病等病害加重。所以,温室栽培中,土壤管理和温湿光的调控是控制病虫为害的基础。如果基

3、础打得不牢或出现问题,单靠药剂则很难控制住病虫害的蔓延和发展。一、土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要领:1、有机肥问题:第一个是用多少的问题。有的提倡一个一亩左右的大棚需要施用鸡粪30方,甚至50方。这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果是新建大棚,尤其是建棚时没有把表层土重新铺在地表,提倡多施有机肥,施用量在30方左右即可。如果是已经耕种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老棚每次可以少施一些,在10方左右。第二个问题是施用哪种有机肥更好。有机肥的范畴很广,凡是含有有机质的肥料都属于有机肥,农家肥中的牛羊粪、猪圈粪、人粪尿和鸡粪、秸秆等,含有机质成分的有机无机复混肥,以及含腐殖酸、海藻素、甲壳素的有机肥等。很多人青睐鸡粪,但

4、是选用鸡粪的时候除了注意其真正鸡粪的含量以外,还要注意鸡粪中是否添加了其它有害成分,比如火碱。另外,很多人认为干鸡粪就是发酵好了的鸡粪,其实不然,真正发酵好的鸡粪除了先晾干,还要有堆闷发酵过程。发酵结束后鸡粪的臭味明显减小,疏松。鉴别鸡粪的质量时,找一个透明的容器用清水浸泡鸡粪,好的有机质成分会漂浮在上层,泥沙等杂质下沉,如果下沉的多说明杂质多。再用PH试纸沾一点粪液就可以比对出该鸡粪的酸碱度也就测试出是否添加了火碱。老棚,可以选用商品有机肥替代鸡粪。现在的鸡粪大多是饲喂专用鸡饲料的产物,其中含有各种激素性物质,长期施用,尤其是未经棚外充分腐熟的情况下,对棚内土壤的破坏很大。含有腐殖酸或海藻素

5、甲壳素的有机肥则没有这个问题,也几乎没有其它副作用。所以,建议增施这类有机肥,尤其是旧棚室。第三个问题是有机肥腐熟问题。很多人知道腐熟很重要但往往疏于腐熟。原因是场地不方便时间不合适等,其实这都是借口是没有真正重视腐熟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农资经销商可以鼓励农民多用非鸡粪类有机肥,或夏季闷棚之前先把鸡粪直接上进棚内散开盖土浇水闷棚,副作用是腐熟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留在土壤内,长期下去对土壤性质的破坏较大。第四个问题是有机肥能否替代化肥。这要看蔬菜的产量了。如果不需要太高的产量,可以使用大量的经过腐熟的有机肥,反过来,高产量意味着更多营养的索取,单靠有机肥往往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此时,化肥是必不可

6、少的。2、化肥的施用:黄瓜的产量大,对营养的需求也大,对营养元素的种类要求也多。A:氮素,众所周知,氮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根茎叶的生长,作物没有茂盛的根茎叶主体,就很难生产更多的果实。所以,氮素是作物生长的基础性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但作物根茎叶生长和开花结实又是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作物缺氮不行氮素太多也不行。黄瓜属于高产量作物,对氮的需求量较大,所以氮素肥料的补充非常重要。黄瓜不同生长时期对氮素的需求差异较大,苗期对氮素的需求比较小,如果此时施用大量的速效性氮肥就很容易促使黄瓜的茎叶快速生长,反而会抑制根的形成,和花芽的分化,造成茎叶徒长结瓜少,进入结瓜期随着瓜蔓的生长加快瓜条的采摘,黄瓜对

7、氮素营养的需求加大,此时应该及时供应氮素营养。随着黄瓜的生长和采摘时间的延续,黄瓜植株会逐渐衰败,对氮素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此时,少量多次供应氮素肥料则比较合适。B:磷,对瓜苗的根系形成至关重要,同时对花芽分化和瓜条的生长也不可或缺。但磷素过多的供应会抑制黄瓜对钙、锌、硼、铁等中微量元素的吸收。C:钾素的吸收利于黄瓜对各种营养的输送、转化,所以钾素供应充足时黄瓜生长“万事如意”,瓜多瓜好毛病少。D:钙、镁和硫,属于中量营养元素,钙是作物细胞分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细胞分裂后两个子细胞的细胞核就是由果胶酸钙组成的,钙还是某些酶的成分,对作物的很多生理代谢作用至关重要。所以作物缺钙以后首先是顶芽黄化

8、甚至枯死,根尖坏死,嫩叶叶尖叶缘黄化焦边,果实表皮异常;其次,缺钙后更容易抑制作物对铁锌铜和磷的吸收,这些营养元素的缺乏症更明显。钙素在土壤中很难被植物根系吸收,尤其是当土壤中同时含有大量的NH4+、Na+、AL3+时。所以,当大量施用氮素肥料以后,作物更难吸收到适量的钙素营养。镁,是叶绿素的主要组成成分,大多以容易扩散的状态和无机态阴离子结合在一起,所以镁缺乏以后作物先从下部叶片开始脉间退绿,又因为种子内含镁最多,茎叶次之,根内最少,在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当果实形成以后随着镁元素在种子内的积累,叶片中的镁开始表现缺乏。即,作物在生长中后期果实形成以后常常在下部叶片上表现脉间退绿黄化的缺镁症状。E

9、:硼、锌、铁等属于微量元素,植物体内繁殖器官含硼最多,双子叶作物比单子叶作物更容易缺硼。硼可以促进植物分生组织生长和核酸代谢,所以作物缺硼后往往表现为顶芽根尖生长受阻而坏死。硼参与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所以作物缺硼以后阻碍了糖的运输使同化产物积累于叶片中使叶片增厚变脆,新叶皱缩卷曲失绿,叶柄短而粗。硼还参与生殖器官的形成和代谢,使花粉萌发快,花粉管能迅速穿透子房,利于受精和种子的形成,所以作物缺硼时会表现出花而不实、蕾而不花、缩果、石头果等症状。桃树、葡萄、无花果、菜豆和黄瓜对硼非常敏感,容易出现硼供应过量的中毒现象,一般表现为从下部叶片叶尖或叶缘开始的退绿、黄褐色斑块、枯焦等症状,

10、有的表现为边缘焦枯的镶金边。锌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成分,比如存在于叶绿体内的碳酸酐酶,所以作物缺锌以后往往表现为叶片脉间失绿或白化,锌还是RNA聚合酶的组分,缺锌导致蛋白质合成及其含量下降,表现为植株矮小。锌还参与生长素的合成,缺锌导致植物体内色氨酸和生长素的含量减低,表现为叶小簇生的小叶病症状。但锌的过多供应也会造成植物根系伸长受阻,叶片黄化或出现褐色斑点。铁虽然不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但却是植物合成叶绿素时必不可少的元素,所以缺铁后植物叶片会出现典型的“黄化症“,另外,铁也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等。不同的作物对氮磷钾以及钙镁硫锌铁硼等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比例不一样,而且每

11、一种作物的每一个生育时期也有各自的需肥规律。所以,科学施肥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根据作物种类及其生育时期的特点施用其最喜欢的营养。至于作物到底需要多少氮肥或其它肥料,往往和其产量及其土壤肥力有关。但并不是产量越高需肥越多的那种“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理论。作物产量越高对营养元素的种类需求增多,各元素间的比例发生改变。在生产中,当作物表现出某种“缺素”的症状时,要分步诊断,不宜一锤定音式的确定就是缺什么。比如,黄瓜苗期时遇到降温,有的幼苗表现出紫色叶片,疑似“缺磷”的症状。但并一定真的缺磷,可能是因为土壤温度的突然下降阻碍了根系对磷的吸收。此时,最好的改良措施是先上喷磷酸二氢钾快速补充叶片所需要的磷素

12、,同时锄划地表给根系创造一个更舒服的生长环境。好多人当发现作物缺钙的时候就一味的补钙,却效果并不明显。其实,作物表现缺钙的症状不一定就是因为土壤中没有钙,往往是因为根系生长不好对钙素的吸收不行,或上部叶片因为水分蒸腾作用加速幼果或幼叶需要更多钙素供应的时候,钙素不能迅速输送到需要钙的位置。另外,氮素过多、持续干旱、温度突然上升等,都会影响到作物对钙的吸收和代谢。黄瓜属于浅根性蔬菜,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更利于黄瓜的生长。黄瓜属于喜肥作物,持续高产的温室栽培,使黄瓜对营养的需求更敏感。每生产1000公斤商品瓜,黄瓜需要吸收N2.83.2公斤,P2O51.21.8公斤,K2O3.64.4公斤,CaO2

13、.93.9公斤,MgO0.60.8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4,。结瓜期对营养的吸收最多,氮素占50%,磷占47%,钾占48%。从中可以看出,钾和氮是黄瓜需求最多的营养,追肥的比例比其它作物还要大一些。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性质环境,根据黄瓜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规律,平衡施肥,才是科学的施肥方案。二、温度和光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要领任何作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适宜光照、温度、湿度,尤其是温室栽培条件下的蔬菜。发达国家在温室栽培中已经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调控室内温湿光条件,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很高,同时也节约了劳动力。我国也已经开始探索此类技术。现在,我首先让大家了解一些光照和温度

14、对蔬菜生产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原理,进而了解如何采取对应措施予以合理调控,给黄瓜创造一个更舒适的生长环境,不但利于产量和品质上的提高,也同时更容易防控部分病虫害的发生。1、光照:光照对蔬菜生长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数值,一个是光照周期,一个是光照强度。 光照周期,作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规律的昼夜时长比例才能完成诸如营养生长、分枝习性、花芽分化、开花结实等生理进程。即在作物某一生长阶段都需要白天日照时间长晚间黑暗时间短或白天日照时间短而晚间黑暗时间长的光照变化规律。白菜、菠菜、甘蓝、萝卜、胡萝卜、莴苣、芹菜、大葱和大蒜等起源于亚热带和温带的春季开花的作物,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1214小时/天)促进开

15、花,较短的日照时数则不开花或延迟开花,叫长日照植物;大豆、豇豆、茼蒿、苋菜等起源于热带的作物,在少于1214小时/天的条件下更容易开花,如果每天日照时数超过上述时间,反而不利于其开花,叫短日照植物;番茄、辣椒、菜豆等则属于中光性植物,对光照时数的适应范围较宽,只要温度合适就可以开花。野生黄瓜和华南型黄瓜对短日照敏感,华北型黄瓜则对日照时间不敏感,属于中光性植物。但是,光照时间的长短却可以影响黄瓜花的性别,在黄瓜第一片真叶到第四、五片真叶展开期间,低夜温(1415)条件下,8小时的短日照,可以形成更多的雌花,在12小时以上的日照条件下,晚上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则形成的雄花更多。因此,在黄瓜育苗期

16、间温度和日照长短的管理是否得当,对黄瓜的产量至关重要。当然,当冬春季连续阴天时,如果不注意延长光照时间,刚栽植时间不长的黄瓜遇到短日照加低温的条件也就非常容易出现“花打顶”现象; 光照强度,众所周知,植物的生长是靠光合作用不断制造有机产物来完成的,光合作用则需要光照,光照有强弱之分,即光照强度,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光照能量的多少,计量单位为勒克斯或mol/(.s)。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一样,之间的区别用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来表示。光饱和点是指,在光照下进行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就是该作物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就是随着光照强度的下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也下降,当降到合成的物质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数值相同时,此光合强度数值叫光补偿点。通俗讲,早晨,随着阳光逐渐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也加强,当中午前后光线最强的时候光合作用也达到高峰,夏季,光线太强的时候反而会抑制甚至伤害作物,需要遮挡光照,下午,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