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2013三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63955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2008-2013三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2008-2013三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京2008-2013三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京2008-2013三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京2008-2013三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2008-2013三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2008-2013三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讲解(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北京高考理综生物部分1.下列有关人体糖类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糖类可由某些氨基酸经脱氨基后转化产生B.糖类在供应过量的情况下可转化成为脂质C.肌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D.肝糖元分解代谢出现障碍可导致低血糖2.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3.在光照下,小麦(C3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水光解释放O2 B.固定CO2形成三碳化合物C.产生ATP

2、和HD.光合色素吸收并转换光能4.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29.(18分)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请回答问题:(1)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 隔离。自然条件下,

3、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 的方式产生后代。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 。(2)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 做临时装片,用 染料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 。(3)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为 。这种植株通常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 。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 。30(12分)北京地区青蛙的生殖季节是46月,在一年中的其他一些月份,要促进卵的成熟和排放,可用人工方法,向已怀卵雌蛙腹腔内注射蛙垂体悬浮液。表中列出了某些月份,制备注射到每只青蛙体内的雌蛙垂体悬浮液所需的垂体个数。月

4、份9121-234垂体个数5432请回答问题:(1)表中显示,越接近生殖季节,所需垂体个数越少,从蛙卵的发育程度看,其原因是 。(2)雌蛙垂体悬浮液中含有的 可作用于卵巢,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3)如果向已怀卵雌蛙腹腔内注射适量雄蛙垂体悬浮液,实验结果是 。原因是 。(4)蛙卵受精后发育成蝌蚪,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 激素,将促进蝌蚪发育为蛙。在蛙体内,该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垂体合成和分泌的 调控。31(18分)水华可因蓝藻爆发所致。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某种细菌限制蓝藻数量,相关实验的示意图如下。图中-表示实验步骤。请回答问题:(1)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上看,蓝藻属于 细胞;从生态系统的营养

5、结构上看,蓝藻处于 ;蓝藻的代谢类型通常是 。(2)引发水华的蓝藻可产生蓝藻可产生蓝藻毒素。蓝藻毒素 (是、不是)蓝藻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蓝藻毒素对人是一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 ,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3)图中、通常使用的是、中已培养至 期的蓝藻和溶藻细菌。(4)图中实验组在每个培养皿中,如果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 。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应增设对照组,可采取的做法是: 。(5)蓝藻通常呈蓝绿色。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培养皿中出现褪色空斑,说明蓝藻 。2008答案1.C2.D3.C4.D29.(18分)(1)生殖杂交(有性生殖)全能性 (2)根尖(茎尖)醋酸洋红(龙胆紫、碱性)有丝

6、分裂中期 (3)19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染色体变异30.(12分) (1)蛙卵逐渐发育成熟 (2)促进腺激素 (3)雄蛙垂体县浮液可促进蛙卵的成熟和排放 雄蛙垂体也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4)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31.(18分) (1)原核第一营养级自养需氧型 (2)不是从抑制状态变成激活状态 (3)对数 (4)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菌液 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的、不含溶藻细菌的溶藻细菌培养液 (5)被溶藻细菌裂解(死亡)2009北京高考理综生物部分选择题每题6分1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学科网A

7、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学科网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学科网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学科网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学科网2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学科网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学科网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学科网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学科网D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学科网3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学科网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学科网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学科网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学科网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学科网4 小麦和玉米的CO2

8、固定量随外界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学科网A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学科网BCO2浓度在100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学科网CCO2浓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学科网DC4植物比C3植物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学科网29(18分)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杂交组合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康贝尔鸭金定鸭金定鸭康贝尔鸭第1组的F1自交第2组的F1自交第2组的F1康贝尔鸭后代所产蛋(颜色及数目)青色

9、(枚)261787628294027301754白色(枚)1095810509181648请回答问题:(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 色是显性性状。(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 现象,比例都接近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 ,该杂交称为 ,用于检验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 鸭群混有杂合子。(5)运用 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30(16分)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

10、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 。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 。(2)氮元素以N2、NO3-和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 两类生物大分子。(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

11、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2-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 。(6)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 。(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 。31(14分)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回答问题:(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 ,耗氧量 ;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 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 的 中枢调控的。(3)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 和 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2009答案1、B 2、D 3、D 4、C29、(18分)(1)青 (2)性状分离 31 (3) 测交 F1相关的基因组成(4)金定 (5)统计学 基因分离30、(16分)(1)生物固氮、闪电固氮 植物和微生物(2)NH4 蛋白质、核酸(3)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4)丧失了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 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5)TA UA (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为N2返回大气、雨水的冲刷(7)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31、(14分)(1)增多 增大 乳酸 (2)下丘脑 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