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亲阿拉伯国家政策由来.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637474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朗的亲阿拉伯国家政策由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伊朗的亲阿拉伯国家政策由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伊朗的亲阿拉伯国家政策由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伊朗的亲阿拉伯国家政策由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伊朗的亲阿拉伯国家政策由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伊朗的亲阿拉伯国家政策由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朗的亲阿拉伯国家政策由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srael & the Origins of Irans Arab Option: Dissection of a Strategy Misunderstood 本文主要讨论 : 伊朗的对外政策政策 ,着重论述了伊朗在其外交政策上表现出 的明显的偏向阿拉伯世界与亲巴勒斯坦政策的原因 作者认为:伊朗若想保有地区主导权则必须取得阿拉伯世界的支持,选择亲阿的 政策是其唯一的选择 伊朗选择说服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构建伊斯兰世界经常被认为是根植于伊斯兰 共和国意识形态下的世界观 美国扶持的巴列维政权的亲美亲以的相关政策可以说是美以对伊朗周围阿拉伯国 家的平衡战略 伊朗谋求建立“阿拉伯国家-波斯”沟通桥

2、梁 默罕默德 哈塔米(Muhammad Khatami) 1997-2005 激进的政治主张 保守派的艾哈迈迪内贾德则强化了伊朗的伊斯兰导向,加剧了与阿拉伯国家之间 的紧张关系 事实表明,彼时伊朗的对外政策无助于与非阿拉伯国家维持长久的战略伙伴关系 亦不利于维持该地区地缘政治上的均势 对彼时伊朗政策的批评也被支持戴维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1886年 10月16日出生于波兰,以色列第一任总理,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 边缘政 策(本-古里安一直奉行与西方结盟的政策,在1955年埃及向东方阵营靠拢之后 ,他更是不遗余力追随西方 )的以色列学者所赞同 对伊朗政策的批评主要集中

3、于以下三点: 1.固守僵化的均势政策 2.错误地估计了伊朗所面临的地区安全形势,忽视该地区军事力量的分散 3.对伊朗的政策对维持其在区域内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19世纪七十年代早期的地缘政治版图 一,19世纪60年代晚期到70年代初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版图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美苏两大国由相互遏制转变为战略威慑,制造出一种摩擦激烈却又和平共存的 局势 但局势的相对缓和却使美苏更不愿意冒风险来保护如中东这样的边缘地区的安全 二,英国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宣布将撤出苏伊士运河东面的所有英军部队并于 1971年结束对波斯湾地区的军事控制 美国则由于深陷越战泥潭而无意趟波斯湾地区的浑水,留给中东地区一段大国介

4、 入的空白期(fend for themselves)英国留下的权力真空给了伊朗充当中东“地区 警察”的机会,也直接导致了尼克松所主导的“双柱政策”(扶植伊朗与沙特充当美 国与西方在海湾地区的利益代理人) 由于双柱政策的影响,伊朗在美国以及西方的话语权得到增强 在1966年与尼克松的单独会谈中伊朗国王就明确指出美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上过 于依赖其军事存在会给美国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他建议美国应选择地区内的伙 伴来维持地区局势稳定同时也能有效增强美国的国际影响与国际形象 19世纪60年代末曾追求与美国增强政治合作的伊朗逐渐开始倾向于独立处理地 区问题,这一部分是因为石油给其带来的巨大利益,另一部分是

5、因为美国在东南 亚地区所采取的激进政策。基于这两个原因,伊朗开始迫不及待的寻求地区霸权 三,由于1967年的战败埃及对谋求地区霸权的欲望降低并且开始寻求脱离苏联 的控制,这对伊朗的危机评估产生了巨大冲击,从此伊朗开始对阿拉伯国家主义 有所警觉,尤其是对泛阿拉伯主义的领土扩张和对石油蕴藏量极大的胡泽斯坦地 区的蠢蠢欲动。但自埃及调整其外交政策并承认伊朗在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决 议上对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后,伊朗与阿拉伯世界之间的紧张气氛得到了部分缓解 通过科威特的斡旋,伊朗与埃及于1970年8月恢复了双边外交关系 9月Niser去世其继任者Anwer Sadat 则进一步缓和与伊朗的关系 1972

6、年6月 埃及进一步强化与西方阵营的关系并驱逐了1000多名苏联军事顾问 伊朗对埃及的阵营中转换表示强力支持并为其提供了经济援助 此时,伊朗与埃及关系的亲密程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Nasir泛阿拉伯计划的破产加上埃苏关系的破裂彻底打破了埃及与伊朗之间的壁 垒,亲西方阿拉伯阵营的行程也对伊朗的战略计划产生了相当影响。 在1970年代伊朗依靠石油贸易使其在经济上突飞猛进(1968-1973 GNP 12%UP, investment 15% UP, 1974 GNP 42% UP)主要原因是石油价格的飞速上涨 此外,伊朗拒绝邀请以色列国家元首出席71年10月举行的波斯湾帝国建国2500 年的庆典,

7、因为担心他的出席会引发阿拉伯世界的抵制,而这激怒了以色列的盟 友。 在萨达特驱逐俄罗斯使节之前的几个月,戈尔迪梅厄森(女,以色列国的创 始者和第四任总理)第一次以以色列总理身份访问德黑兰。伊朗国王要求以色列 对埃及采取更温和的态度,他认为苏联干涉伊拉克复兴党的行为使埃及脱离苏联 集团变得很有必要。伊朗国王认为以色列并不了解中东地区发生的变化,也不对 盟友的需求和利益给予足够关注。会晤后,戈尔迪梅厄森向她的随行抱怨:伊 朗国王在与埃及确立新关系后,不再是从前的那个人。 伊朗追求领袖身份 基于伊朗的地缘政治位置,与周边国家相比更优越的自然资源,文化实力和人 口数量,伊朗国王认为伊朗天生就是海湾霸主

8、。伊朗国王认为伊朗和日本是亚洲 最先进的国家,而日本相应地要领导东亚,由伊朗来领导西亚。他雄心勃勃的经 济改革计划和靡费无数的军费开支都是为了实现伊朗成为该地区最强大国家的目 标。 但伊朗意识到经济和军事上的高人一等还不能确保它在该地区范围内超级大国 的地位。随着实力的变强,伊朗感到它能独当一面,不再需要纠缠于地区之间的 “威胁平衡”,并以强者身份与阿拉伯敌人交友,与以色列的关系也因为它与美国 关系的日益紧密而变得无足轻重。 但如果邻国不同意的话,伊朗还是不能实现其雄霸一方的目标。而且伊朗国王和 阿拉伯集团的紧张关系以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由来已久的敌对情绪都构成阻碍因 素。阿拉伯人怀疑伊朗国王的

9、动机并犹豫是否给予伊朗它想要的位置。 先前,很多伊朗国王想要扮演更重要角色的行为被阿拉伯人阻止。1972年,伊 朗国王试图成立一个关于波斯湾安全的多边机构,但阿拉伯世界拒绝参加,因为 他们担心伊朗有成为霸主的野心。伊朗想要获得在欧佩克组织内的领导地位,这 对伊朗对内和对外发展至关重要,这也需要伊朗改善它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 伊朗为修复与其邻国的关系,做了很多尝试。伊朗想要靠金融援助来实现政治目 标。为了获得地区的认可,伊朗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与犹太国家保持距离;二 是通过阻挡大国再介入波斯湾事务来避免地区内的激烈争斗。 舍掉以色列来赢得阿拉伯诸国 伊朗国王意识到自己无法再忽略阿拉伯世界对于伊朗

10、和以色列关系的批评。随着 伊朗的实力增强以及对阿拉伯世界接受度的需求增加,伊朗国王对阿拉伯世界的 批评越发敏感。同时,以色列的事物对于伊朗越来越无关。此外,阿拉伯世界对 于伊朗和以色列军事合作的感觉越发敏感。 伊朗国王常被提醒,如果不疏离和以色列的关系,想要赢得阿拉伯世界的认同是 很难的,于是他抓住各个机会来展示德黑兰对阿拉伯阵营的支持。 1973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对于伊朗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伊朗不希望阿拉伯方面获 胜,因为这会增强阿拉伯方面的力量,并将伊朗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以色列准确地意识到了它和伊朗关系的内在弱点以及整体上与其外围也有同样问 题。正当以色列试图想要

11、削弱伊朗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时,特拉维夫意识到伊朗 在保持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敌对状态上有利可图。 另一方面,以色列的获胜会让伊朗更难缓和它和阿拉伯集团的关系。 同时,不管任一方如果赢得太轻松,并因此增强了威望和地位,那对伊朗很不利 。伊朗所采取的位置最好就是不让任何一边赢得舒心,因为这会打乱伊朗通往地 区霸主的稳健步伐。但这并不意味伊朗希望战争打得旷日持久,因为这会给大国 们可乘之机来再度进入波斯湾。 结果大出以色列人的意料,尽管阿拉伯力量正在上升,伊朗采取了中立的位置。 不同于1967的那次战争,伊朗当时认为阿拉伯世界想要收复失地的理由是正当 的。伊朗对阿拉伯世界的同情也通过他对阿拉伯交战国

12、的直接援助得到体现。 此外,1973年10月,苏联请求伊朗准许它装有军事设备的飞机经由它的领空前 往巴格达。伊朗拒绝请求,但同意放行其装有零件的民用飞机经过它的领空。伊 朗国王并没有与美国商量,只是在苏联请求的十天之后知会了华盛顿一声。 还有,伊朗为沙特阿拉伯提供飞机和飞行员来解决它的后勤问题。伊朗飞机把沙 特阿拉伯的一个营带到戈兰高地上叙利亚的那一边,并在那把叙利亚士兵带回德 黑兰治疗。这使得伊朗与另外两个阿拉伯国家,伊拉克和苏丹关系正常化。 同时,伊朗拒绝参加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的石油禁运,并在战争期间一直在补给 以色列石油。 伊朗对阿拉伯世界的支持让以色列大感忧虑。 伊朗国王指出,以色列最

13、不明智的地方在于妄图以侵占阿拉伯国家领土的方式来 保证自己的安全,最能保证其安全的做法是寻求对既定边界的国际保证。而罪魁 祸首则是美国,正是其对侵占他国领土的支持导致以色列敢于发动侵略战争 以色列官方希望伊朗能够改变其现有政策,但伊朗爱答不理的态度让以色列更担 心有朝一日伊朗会彻底切断两国间的联系。 犹太种族主义复国运动 联合国第3379号决议将犹太复国主义定义为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运动,在将犹 太复国主义划归种族歧视政策进行制裁的投票表决中,伊朗投了赞成票。伊朗代 表团的投票时基于阿拉伯联盟的压力,伊朗原先的计划本是投弃权票。对此,以 色列代表团对其表现出的对犹太国家主义的侮辱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14、。 伊朗君主表示伊朗投赞成票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的独立自主和对地区领导权的追求 让以色列失望的是伊朗在战争中仍然保持中立,未曾有效提升阿拉伯世界的力量 不同于1967年的战争,从合法性层面考虑,伊朗相对于将这场战争视为对以色 列摧毁的更愿意将其视为阿拉伯对夺回失去领土的意志体现。伊朗对阿拉伯世界 的同情直接转化为对其的援助。战争伊始,埃及就要求伊朗为其提供原油,24小 时内大批运油船就开始驶向开罗。更为重要的是,1973年10月4日,苏联关于通 过伊朗领空想巴格达投送战略物资的请求虽遭到了伊朗拒绝,但其允许4架苏联 民用飞机通过其领空至阿拉伯地区的决定。这项行动伊朗并未征求美国意见,在 作出决定1

15、0天后,伊朗才通知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同时派出了飞行员与飞机协助沙特阿拉伯解决其后勤补给问 题。伊朗的飞机运送了一个营的沙特兵力到戈兰高地属叙利亚一侧。随后又运送 叙利亚的伤员到德黑兰接受治疗。 与此同时,伊朗拒绝加入针对以色列的阿拉伯石油禁运,在战时继续对以提供石 油输出,并向以色列提供了他们所急需的160毫米迫击炮 伊朗对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让以色列担心不已 伊朗执意维持其在波斯湾地区霸权的原因是希望借此来打消其他国家对此地区的 领导权的觊觎,伊朗官方认为苏联极有可能利用美国在波斯湾地区的过度扩张政 策来挑战伊朗在该地区的领导权,继而危及伊朗对石油的控制以及其经济增长态 势。因此,伊朗有

16、必要采取措施使苏联势力远离波斯湾地区。 尽管伊朗无法在军力上与苏联相抗衡,但是却可以阻止苏联找任何借口进驻波斯 湾暖水区,地区 局势的不稳定与长期战争则会给苏联带来这样的口实,正是基 于这个原因增大了伊朗高层对以色列越来越富于侵略性的对外政策。所以尽管伊 朗希望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保持对抗的紧张关系,却又不希望双方因此擦枪 走火从而使苏联有机可趁。 但想染指波斯湾地区领导权的可不只有苏联一家,伊朗的盟友与支持者美国,也 同样被伊朗领导人视作眼中刺。伊朗曾公开表示不希望看到美国军事存在出现在 该地区 1975 阿尔及尔协定 伊朗在20世纪70年代对于伊拉克的制裁政策造成了伊朗与以色列的严重分歧 1975年3月在阿尔及尔达成。双方决定,通过协商和合作,恢复传统的睦邻友好 关系。同年3月17日在德黑兰签订关于解决边界争端的议定书,6月13日在巴格 达签订伊朗-伊拉克边界和谐睦邻条约,同时还签署两国之间关于重划陆地边界 议定书、关于划分水域边界议定书和关于边境安全议定书以及附属的备忘录。协 议决定在1913年边界议定书和1914年划界委员会会议纪要的基础上划定两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