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的“留”与“流”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3294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人才的“留”与“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企业人才的“留”与“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企业人才的“留”与“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企业人才的“留”与“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企业人才的“留”与“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人才的“留”与“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人才的“留”与“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企业人才的“留”与“流” 作者: 日期:2 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浅析企业人才的“留”与“流” 系(分院) 姓 名 学 号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浅析企业人才的“留”与“流”摘要:人才是指对某些成功成功人士的普遍称呼,可如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一些才艺双全的人才为何满腹抱负而得不到企业的重用从而造成人才的流失,而某些高端人才却留也难留?有的企业可能因为艺术地使用了好办法、恰当地使用了合适的人才,而较好地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但更多的企业却常常因为没有处理好人才管理工作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关键词:企业 人才留用 人才流失人力资源在现代经济中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是社会经济

2、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的最大资源。21世纪的经营理念是: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在激烈的人才竞争时代,如何减少企业人才流失和留住核心人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也是当今国内外企业管理者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 慎重考虑人才的留用 企业招聘人才,实质上也就是企业外部的人才流动进入企业的第一道关口;这一道关口是否把好,即能否留用合适的人才,不仅关系到留用的人才自身,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人才是否能留用、留住。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尤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对应性。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人才,也需要二流、三流等不同层次的人才,招聘时定位(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和人员岗位)要适应,不宜

3、把人才要求定位得脱离企业实际,这种企业实际一方面是现实的实力、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发展潜力。第二,同步性。人才的潜力、发展空间与人才的悟性、学习能力是紧密相关的,而且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招聘人才时要考虑人才的潜力、个人发展空间是否能与企业发展的步伐相同步,能够与企业发展趋于同步增长的人才是长期留下来的可能性较大,个人超前于企业太多或个人滞后于企业都会留下人才难以长期留下来的隐患。 第三,企业应该具有人才的“准确留用率”的观念,并重视与提高人才试用期的人才“准确留用率”。如果招聘的人才在试用期期间、试用期满时全没能留用,留用的人才未达到预期服务期就提前离职,或者留用的不是企业发展与岗位需求最

4、适合的人员,此次的招聘工作“准确留用率”就是很低的了,此次招聘也难讲是成功的了。第四,招聘工作应具有成本观念、效应观念。每次人才招聘工作,不仅有招聘工作事务性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投入,而且还有企业无形资产的投入。如果某一次招聘没有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付出的投入仅是事务性的投入;如果招聘的人员,没干几天就离开了企业,这时候的付出就是双倍的损失了,可能还会导致企业机密等更大程度上的流失。 二、 要全方位、全员性地留住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江山”,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人才的流失,特别是核心人才的流失,将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如何稳住人才,留住人才是各个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企业人才是一个

5、群体性的概念,不是仅指某一个个体;留住人才,不是说留住了某一个人才,就称其为留住人才了。 留住人才要从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企业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利用、有利于企业经营生产管理工作效率等全方位、全过程去研究、实施,主要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 注重意识的合流人才进入企业,首要的是流动进来的人才的思想意识流要尽快与企业的文化、企业员工的思想等相融合、同流合进,防止人才的思想意识流与企业员工的总体思想意识流存在逆流现象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旋涡、阻力。(二) 加强内部的交流,增进招聘的员工之间的协调性人才对企业或企业老板感兴趣并慕名而来,也许企业老板也认可、需要,但是这些人才之间是否能和谐

6、相处就不一定了。企业环境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其中员工之间的协调性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而且这种协调性往往不只是仅限于工作中协调性,工作之外的因素如个人性格、生活习惯、个人信仰、朋友圈等也会影响到工作中的沟通、协调。 (三) 动态全面的思路和方法留住人才静态的、孤立的思路与方法的是很难留住人才的,需有动态的、全面的思路与方法去留住人才。人才是来源于社会的,人才首先是社会的,然后才是企业的;企业是开放的,企业的人才是与社会相同而时刻会受社会影响的。而且,社会在变,企业的环境在变、人才也在变,如果企业不因人而宜采取不同的方法,只用一种静态、孤立、封闭的思路与方法去对时刻处于社会范围内动态的对象人

7、才做人才的管理工作,不难想象其效果将是事与愿违而留不住人才的。留住人才不是单靠企业老板、人力资源部就能做好的,是受社会、企业多方面的人和事影响来促成的。(四)合理使用人才在使用中留住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是留住人才的最好方法。在人才的使用中要时刻注重人才群体或个体进行心理分析,在掌握员工心态的基础上应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节作用,做到留人先留心;同时要将企业的发展、岗位的需求与企业人才群体和个体的素质、技能相结合,知企识人、知人善任;在应用中还要注重绩效考评对员工的激励、促进作用,良好的激励手段也能刺激人才在企业与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从而起到一种留人的作用。 三、辩证认识与处理人才流动与人才留住之间

8、的关系 企业具有的良好人才流动机制是企业人才管理水平较高的重要标志之一。市场、竞争对手、企业自身、企业的人才等都是无时无刻在变化的,作为企业来讲,就要以变应变,建立良好人才流动机制,引导人才的变化朝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变化,引导人才有序、有意义、有效益的流动。企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包括和反映出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到 位;同时人才管理到位、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也能更有效的吸引人才、留用人才、留住人才。 一个与社会没有或较少人才流动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但流动质量差(相对行业水平及企业的发展来说)的企业,不该流出的频繁流出,不该留住的却牢牢留住了,则更是没有希望的。流动人才是可取的,但要根据企业的

9、发展需求、调配社会人力资源的实力、平衡企业与社会之间人才流动的能力,有计划地实施人才流动策略。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引导企业最需要的合适人才流动进入企业,另一方面要随着企业的自然发展,一部分不适应、跟不上企业发展的人员(以前或许是人才)应能够自然地落伍、剥离于企业和岗位,通过岗位的竞争机制与适当的压力,增强员工、人才的进取精神,稳定保持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一个不能较好地控制人才流动朝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是一个缺乏实力、管理水平的企业,自然也难留住合适的人才。进入到企业内部的人才应是优化性的流动。人才内部流动是人才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人才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只有得到有效的配置,即人才

10、在工作中找到最合适自己发挥才能的位置,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益。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人才流动机制,既有利于人才成长,也有利于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善待员工的离职动机、善取离职员工的合理化建议,把处理离职员工的工作与技巧变为留住人才、宣传企业、广招人才的又一通道。一个主动或被动离开企业的人才,其动机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仍然对企业有感情的人才,还愿意离开企业后、继续为企业的发展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还有更多的人才在离开企业时有很多好的建议(在职、在岗时可能不便提);作为企业来讲,如果能尊重流动出企业的人才的选择,体贴因落伍而流动到其他企业、社会的人员的生活与工作,并能充分利用这些曾经在企业工作的人员的社会活动

11、能力、建议、信息等,对于留住仍在企业的人才一定是会有促进作用的。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的关系,防止把有益于企业的“人才流动”误解或处理为有害于企业的“人才流失”。人才流动有益于企业的发展,这已经为许多企业经营者所意识;但是经常听到很多企业经营者讲“人才多的是,不怕人才走;走一个,我可以再招一个、二个”,这里面就存在“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的认识上的混淆了。某一个(或群)企业正需要的人才流动出企业了,企业的声誉、发展及其现实的工作因为没有合适对应的人才及时补给而受到负面的影响或冲击,这时候的人才流动就成为人才流失了。另外,的确“人才多的是”,但是招聘、培养一个合适的人才是不

12、容易的,是需要或已经付出了企业一定代价的,而且再招聘进来的人才是否能留住呢?不难想象,有这种不正确想法的企业经营者,可能一时会招聘或留用一些人才,但不能长久留住人才的可能性就很大了。然而,人才流失往往又是不以企业意志为转移的,企业一旦初现个别的、甚至是局部的只要不影响企业大局的人才流失现象,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引以为戒、不认真吸取教训。企业只要不断地、下功夫完善人才管理工作,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就会得到预防,企业的人才就会在有效的人才流动中得到有效留住。结束语伴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强度不断加剧。在竞争的过程中,人力资源丰富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对于企业来说

13、,所有的“人”,从物质形态上看,是一种资源;从价值形态上看,则是一种资本。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现代商战中,人才竞争已发展到白热化的程度。留住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任何一项措施都没用,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措施,并将留住人才、赢取人才的忠诚与献身精神观测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留住人才需要长远的思考、系统的学习、深入的调查与规范的分析,当然本文提出的留人策略也只是出于分析和探讨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经济师2008年第五期。2郭全胜.人才流动理论、政策与实践. 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一月第19卷第一期。3王琪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人力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