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农村规划中村庄整体景观规划探讨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562911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新农村规划中村庄整体景观规划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新农村规划中村庄整体景观规划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新农村规划中村庄整体景观规划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新农村规划中村庄整体景观规划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新农村规划中村庄整体景观规划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新农村规划中村庄整体景观规划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新农村规划中村庄整体景观规划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 下) 北京新农村规划中村庄整体景观规划探讨 杨鹏1 张建2 捕要:村庄景观是新农村规划的基础与核心,良好优美的景观又是新农村景观规划所追求的目标。 村庄整体景观规划是在综合衡量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之后进行的策略性规划,是乡村规划的重 点与核心本文以北京市远郊区的韩台村为例,对村庄整体景观规划和村庄景观节点设计进行探讨, 并提出在新农村规划中对村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庄整体景观景观规划 一村庄整体景观的意义及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历史性的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 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

2、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广大农村进行规划,尤其 是对村庄景观进行整体规划是新农村规划重要的方面。, 村庄整体景观规划是在进行规划过程中,在空间,时间和感受等多方面形成的一个既具有完整 结构框架又存在个性差异的景观系统。根据整体景观规划的来源和过程,村庄整体景观可以分为原 生整体景观和引致整体景观两大类:原生村庄整体景观主要是通过对村庄的历史文脉环境分析提炼 后获得的整体景观;引致整体景观则是通过将一切中介途径引入村庄所获得的整体景观。在规划中 获得的引致整体景观途径较多。 村庄整体景观具有以下的特征。 个性由于村庄内居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生长环境的差异性,每个人对村庄的认知、感

3、受不同, 因而对整体景观的认知也是不同的。村庄整体景观的个性化就是景观的个人感知过程的体现,个性 化的景观感知形成了不同角度、重点和意境的整体景观。 地域性村庄景观认知的地域性特征来自于特定村庄不同于其他地域村庄的景观特点。由于不同地域 村庄的气候,风俗文化,社会组织结构存在差异,不同地域的人对相同景观的感受的过程与结果是 不同的。但是在群体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会产生类似的整体景观。 社会性村庄的开放性使得信息,技术和文化的流动更加频繁,增强了农村之间的联系,更加明确的 展示了村庄的整体景观,使人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村庄景观之前就能够获得大量的景观信息。 二村庄整体景观规划的基本方法 村庄整体景观规

4、划是在综合衡量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之后进行的策略性规划,是乡村规划 1 杨鹏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编:1 0 0 1 2 4 ,E m a i l :y p O e m a i l s b j u t e d u c r l ,北京 市朝阳区平乐同l o o 号 张建,北京丁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邮编:1 0 0 1 2 4 ,E - m a i hz h a n g j i a n O b j u t e d u c n ,北京市朝阳 区平乐同1 0 0u | 3 0 5 第r f 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 下) 的重点与核心。村庄整体景观规划的实质是

5、对村庄风貌的重塑,着重于村庄形象的塑造。村庄整体 景观规划是在新农村规划基础上的景观规划与建设的体系。需要具有村庄景观的硬质景观要素和软 质景观要素的双重功能。根据村庄整体景观的明晰与认同程度,可以将村庄景观划分为三种类型。 1 强化村庄形象方法 整体景观强化村庄形象主要是指具有明确的景观特征,意象明显,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被广 泛认同,具有历史和自然色彩的地方性景观。这种村庄景观通常具有唯一性和较高的可识别性,大 多是历史文化名村、古聚落、传统民居、风景名胜区、著名的当代社会文化村落、经济名村名乡等。 这类村庄的整体景观规划应突出村庄的独特历史人文要素,最大限度的利用村庄的地方性景观资源。

6、2 塑造村庄形象方法 重塑村庄形象是指景观特征不明显,意象不明确的,可识别性较差,彼此之间景观雷同的村庄。 这类村庄的景观环境特色不明显,长期以来在村庄的发展中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没有形成完整 确定的整体景观。这类村庄往往在景观规划过程中采用城市景观的手法,使村庄的特色和乡村的元 素消失殆尽。对这类村庄景观的规划目标就是经过一定时期的规划建设和景观建设以后。形成明确 的乡村整体景观。 3 重构乡村整体景观方法 重构乡村景观主要是指对景观破坏严重,长期受到经济或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的村庄景观,这 些负面影响因素包括: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安定的社会秩序、不良的社会风气、贫穷的经济发展状 况、紊乱的市

7、场经济秩序等。这些负面的影响一旦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认同,将成为阻碍村庄经济、 社会、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重构这类村庄的整体景观成为新农村规划 的重点环节。 三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生态旅游区的整体景观规划实伪 韩台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西南部,是流村镇所辖村庄。该村总面积为1 1 5 平方公里,南北较长。 村域内沟壑纵横,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4 0 0 “ - - 1 0 0 0 米之间,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 秀丽。韩台村距镇政府1 6 公里,西南与门头沟区交界,东北与本镇的菩萨鹿村、流石港村、新开村 和狼儿峪村为邻,高秦路从村北部穿过,是连接本村与外部区域的纽带,从

8、北京市区到韩台村约1 小时车程。韩台村是流村镇“百里环形旅游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保留适度发展的,以干果 种植、民俗旅游为主要特色的中型村庄。 对于这样一个典型的北方传统村落,如何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的优势进行保护性整体景观规划 是村庄规划的重点所在。该村总体规划定位为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生态旅游村,因而村庄整体景观 规划是村庄规划的核心和重点。同时整体景观规划也是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方面协调持续发展的 有效途径, 1 村庄气候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现状 韩台村的气候属温暖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I 爱。春季干旱少雨;夏季凉爽雨多,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降雨量为4 0 0 m m 左右。全年降雨主要

9、集中在六至八月份。该村附近没有常年河流,但是地表 3 0 6 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 下) 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山泉众多,总蓄水量l 万余立方。村域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水位在地下1 0 0 米左右且水质优良。 韩台村自然环境良好,村庄坐落于山体谷地处,被群山环抱,村内居民住宅沿山势高低错落分 布,形成山区特有的形态。村庄周边自然资源保护较好,近年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韩台村的山 区生态环境更改善显著。该村现有登记文物两处,一处为九圣神祠,位于村庄入口处村委会南侧山 坡上;另一处为观音送子庙在村南沟谷坡上。 2 村庄整体景观规划原则 韩台村整体景观规划的原则为提高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营造

10、公共活动空间。规划扩大现有村 内公共绿地面积,结合道路景观设置村民休闲场地,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宅间、路旁空 闲地,在村庄内建设组团绿地,并沿主要道路建设景观绿化带,种植常绿树种和景观灌木丛。 村域整体景观规划以村庄周边的登山步道作为景观组织的主要路线,将采摘园,民俗旅游接待, 山林眺望等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丰富的空间景观层次。 3 整体景观系统框架 景观框架可确定为“两轴多功能区景观均衡分布”。由于村庄的地势高差较大,因此景观带构成 的视觉走廊应着重考虑对周边景观的兼容性。因此以整个村庄作为开放性的景观节点,其内部为道 路绿地、民居建筑。规划中主要依托沿村庄两条主要道路的景观带为景观轴

11、线和景观核心,组织全 村的景观,规划使也这种视觉走廊与村民和游客交通出行的线路相协凋。通过次要道路和小路将绿 化风光引入村庄,形成风景优美的带状绿地系统。村内的建筑高度不宜超过两层,同时道路两侧建 筑应避免建成统一的高度,突出各自的围合性,道路两侧充分绿化形成绿色走廊。村内杂物堆放无 序、村民私搭乱建等现象严重破坏村庄环境。临时建筑的搭建应受到严格控制管理;应规范堆放村 民堆放杂物。多功能区指规划形成的多个功能区。 景观规划的空间框架:由于该村地形起伏较大,依照目前村庄用地结构进行大面积的绿化改造 并不适宜。因此规划以调整村庄形态的前提,先行进行村庄入口处的绿化整治工作,结合村口山景 和文保古

12、迹,将村口建设成为村庄入口的门户景观。同时拆除部分破旧和位于泥石流易发地带的村 民住宅,畅通村庄内部道路。 景观规划的色彩框架:规划中村民住宅以灰墙、灰瓦为色彩特点,这样不但符合山区建筑朴实 大方的特点,而求使得整个村庄景观整体而统一。对于原有住宅在维修时也应该建议用浅灰色粉刷 外立面。 4 主要景观节点建设 规划形成3 个绿地空间:九圣神祠休闲广场、送子观音庙旅游休闲广场,东部山林眺望节点。 同时将道路绿化空间与景观广场绿地相结合,形成线状绿化空间,丰富村庄绿化空间,增强环境景 观的层次。 ( 1 ) 九圣神祠休闲广场节点结合新建村委会大院和九圣神祠及其所在的山景进行建设,在进村道路 两侧建

13、设绿化景观带,在村委会前的大影壁上绘制韩台村景点分布图,便于了解韩台村周边的景致。 ( 2 ) 送子观音庙休闲广场节点结合区级保护文物送子观音庙的修复拆除寺庙周边质量较差的住宅, 3 0 7 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 下) 同时硬化前往寺庙盼步道,在步道两侧进行绿化,使得该处景观能够引入村庄内部形成借景。 ( 3 ) 山林眺望节点的景观规划结合地形地貌和登山步道布置休闲凉亭,使得凉亭能够眺望远山,眺 望错落有致的山区特有的民居景观。 四村庄整体景观规划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 保持和保护村庄整体景观风貌 从宏观上把握村庄整体景观风貌。村庄中山水系统和街道系统是村庄整体景观的核心,对于山

14、水系统应予以保护和利用,应尽量不破坏原有山体的自然形态,避免随便挖山、填塘,对水体裁弯 取直。保护现有河道及池塘水系的完整与贯通。 山区型村庄地形地貌比较复杂,村庄形态多呈现点式分散布局。村民住宅顺应地势,采取“尺 度宜小,体量忌大,宁低勿高;高低错落依山就势,忌开山平地成行成列”的原则;避免民居建设 平原化,使村落住宅失去山区建筑的特色。平原区村庄的地势平缓而开阔,居民宅基地相对宽敞, 院落规整,建筑风格宜有地域特征,应采取“宜园林化乡土气,忌城市化商业气;宜淡雅朴素,忌 豪华富丽”的原则。 对于村庄街道的系统和建筑色彩,应结合道路布局对街道两侧建筑的风格与体量、绿化景观节 点、广场节点等综

15、合分析,新建筑风格应与原整体协调统一,尽量运用地方建筑材料,同时选用清 新淡雅的色彩以保持地方特色。 2 景观规划中的村庄历史遗存 对各类完整的传统建筑、各类历史文化遗存( 如个体古建古庙、古城门、古围墙、过街楼、古 井、古桥梁:古建构件如民间砖雕及木粮彩绘等) 应积极保护、合理恢复部分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 则,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修缮。 3 营造村庄公共空问景观 村庄中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主要包括:村庄主要出入口、公共绿地、街道和广场等,是形成村 庄整体景观的要素。在村庄公共空间景观规划中,根据不同空间的布局特点,确定公园绿地、街道 和广场的性质、规模、相互之间的连接路径以及发展措施,突出地方

16、特色以充分展现具有乡土文化 氛围的新农村景象,并通过植物配置、小品与建筑空间营造等手段营造空间景观氛围。 村庄入口是村庄空间环境形成的重要标志点,对整体环境引导和识别起着重要作用。可通过建 筑小品、小型游园绿地等来加以组织,应简洁鲜明地表达出村庄的入口标志和环境特色。 五结语 村庄整体景观规划是新农村规划的基础与核心,良好优美的景观又是新农村景观规划所追求的 目标。在意象明显和具有一定美学价值的新农村景观规划中,继承和保持传统景观风貌和整体景观 是新农村规划的原则和目标;在缺乏地域性的和以现代景观为主的新农村景观规划中,则应充分发 挥规划设计者和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 下) 参考文献: 1 董艳芳,陈敏单彦名新农村规划设计实例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 0 0 6 2 方明,邵爱云新农村建设村庄治理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6 3 陈威景观新农村一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电力工业出版社,2 0 0 7 4 王云才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方法青岛:青岛出版社,2 0 0 4 北京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