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6281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而数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关键词】创新意识优化自主探索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显然,创新的主阵地、主渠道在课堂。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必要优化现行的课堂、打破传

2、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的观念。本文就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是创新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概念和性质的教学,要关注概念和性质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性质的学习方式。 ”如计算 22004(0.5)2003 时,若学生没有经历乘方的意义和幂的运算性质探索过程,他们能想得到用乘方的意义或逆用幂的运算性质来计算吗? 2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并形成进行质疑的习惯。

3、 ”创新意识首先是怀疑的精神、求实的态度、综合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形成进行质疑的习惯。如在学习了概率与统计后,提出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有一则广告自称:有 75%的人使用该公司的产品,你有什么想法?经过讨论学生易发现”有 75%的人使用该公司的产品”是不可信的,从而对此提出质疑。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辨别是非,评价优劣的思维品质(即批判性的思维) 。 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增强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 帮助他们(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4、,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就说明: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的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学生不仅能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创新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三、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我们的教学要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3及关注数学与现实世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的分化是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某一领域,但是分科不是目的,知识的综合运用才是最终目的

5、。宽阔而丰富的跨学科知识,能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学科内的知识综合转为学科间的知识综合必然成为各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 数学与政治、物理、化学、医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要更多的把数学与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与外界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钻研各学科,弄清各学科之间哪些地方有联系,哪些地方可以渗透,灵活的运用到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各科知识逐渐形成一个活的网络结构,为学生的创新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而且通过渗透,能教给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广阔

6、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四、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勤思善变的品质,拓宽创造性新思维的多向性。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中要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而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是创造思维品质的养成。所谓创造性思维,4是指人类在某种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排除固定的思维方式和

7、陈旧的解题方法,探求解题的新思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和不同空间去认识、分析和思考;从问题的纵向、横向和逆向去探求;引导学生进行多因素分析、多空间对比、多角度论证、多方位思维,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单一性向多向性发展。 五、指导学生自制试卷,促使学生不断尝试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方法。自制试卷是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既是一个在没有老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是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又可让学生对知识重心梳理与内化,对问题重心认识与把握,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体现。同时通过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克服困难的艰辛和体会到

8、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因此自制试卷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创新的过程。六、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 学习,学生能够:.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倡导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会使数学知识更加5鲜活起来,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会有质的变化。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加强: 1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在所有

9、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用的,这样使学生多接触社会问题,多了解生活常识,可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利用课本中的“试一试” 、 “读一读” ,发展实践探究能力。这些内容只要经过教师的加工创造,就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材。教师有义务引导和帮助有兴趣的学生选择相关材料阅读、思考。 3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设置探究课题、社会调查等,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并走向社会,使学生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已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是一个不断创造的创新者,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锁,打开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愿意自我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