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62061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1.下面的图片共同反映的是我国境内哪一原始人类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2. 2017年3月,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人类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10多万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遗址的“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

2、。考古学家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化石B史书C逻辑推理D民间传闻3. 西安半坡博物馆举办半坡文化的展览,下列能作为展览内容出现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 水稻A. B.C. D.4. 2017年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的主题确定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这主要是因为黄帝A.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 B.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他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 D.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5. 二里头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第一个节点,从满天星斗的没有概念的状态走向王权国家形态,最早的“中国”在这里出现。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6.荀子载:西周

3、“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7. 在参观殷墟时,导游指着右图中的一段残片告诉同学:“这些文字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有关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 B.金文C.小篆D.楷书8. 从下面两幅图片中,你能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是春秋护头铜胄 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的图案)A.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诸侯争霸战争十分频繁C.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 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9. 毛泽东曾写道:“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宄(奸宄,指犯法作乱的人)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

4、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这段话中体现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包括A鼓励耕织 B建立县制C奖励军功D严明法度10.“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称赞的是战国时期哪项工程A. 郑国渠 B. 灵渠C. 都江堰 D. 长城11. 梁启超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是下列哪个人物的重要贡献A. 孔子 B. 周武王 C. 秦始皇D. 汉武帝12. 陈胜吴广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秦朝的徭役繁重秦朝的赋税沉重秦朝统一度量衡秦朝严酷的刑罚A. B.C. D.13.西汉开国是一部历史文化题材的宏图巨制。西汉开国者是A秦始皇

5、嬴政 B汉高祖刘邦C汉武帝刘彻D汉光武帝刘秀14. 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大一统” D“王与马,共天下”15. 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小明学习的内容是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16. 2017年,中欧班列新疆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共开行700列班列,超额完成年初计划开行500列的目标任务,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历史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A张骞通西域 B西汉出击匈奴 C西域都护的设

6、置 D班超出使西域17.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的代表作是A.论语B.史记C.齐民要术D.水经注18.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A. 张骞 B. 蔡伦 C. 张仲景 D. 华佗19.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20.“借东风” 、“草船借箭”等故事反映了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的一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1. 七年级某

7、同学绘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或政权更替示意图,空格处应该填的朝代名称是十六国 北朝三国东晋 南朝A东汉 B西晋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图1 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C前秦 D北魏22. 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23.“三国鼎立”“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共同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是A.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4. 古书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精髓,想要学习了解北方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

8、方法,应查阅的古代书籍是A.伤寒杂病论B.九章算术C.齐民要术D.水经注25.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A.蔡伦 B.贾思勰 C. 王羲之 D.祖冲之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第卷为非选择题。请考生用蓝、黑色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作答。2答卷前,请考生先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分)材料一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9、。 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26. 材料一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3分)请写出“百家”中的两家。(4分)材料二冯友兰先生说:“孔子的仁,它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 孔子讨论文集第1集27. 材料二体现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 结合所学,再写出孔子的一项主张。(不得照抄材料)(3分)28. 十九大报告提倡文化自信。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请你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4分)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 汉书百官公卿表29材料一反

10、映出秦朝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制度?(3分)材料二:单位:个单位:万人 左:中央人口 左:中央辖郡右:封国人口 右:封国辖郡图一 图二30. 材料二中图一反映出西汉初期面临什么问题?(3分)图二反映出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4分)材料三31. 材料三反映的是西汉在对外交往方面取得的哪一成就?请写出为这一成就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6分)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32.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次改革?(4

11、分)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材料二孝文帝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拓跋元步六弧陆拔拔长孙贺兰贺达奚奚独孤刘乙旃叔孙勿忸于于丘穆陵穆尉迟尉图一图二 图三33.依据材料二,写出此次改革的具体措施。(9分)材料三:“可以这样说,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文化主动汉化的结果,却在一定程度上使汉文化鲜卑化或胡化了。”-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34.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简要写出此次改革的影响(4分)。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BADBA 6-10CABBC11-15CBBA C 16-20CBCBC21-25BCCCD二、材料题26.“百家争鸣”(3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任意两个即可)(4分)27.“仁”(3分);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有教无类等均可(3分)28言之成理即可(4分)29.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或者是 皇帝制度( 3分);30.诸侯国势力过大(3分)实行“推恩令”(4分)31.丝绸之路;张骞( 各3分32.北魏孝文帝改革(4分)33.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9分)34.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认为解释变量是影响被解释变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而这种变量关系是否确实存在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