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美术教育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616285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的美术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的美术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的美术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的美术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的美术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的美术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的美术教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的美术教育 作者: 日期:8 浅谈农村的美术教育 许树峰 单位:新城区滍阳镇肖营小学浅谈农村的美术教育 摘 要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美术教育;美术教学设备单一,甚至根本没有教学设备,教学模式、方法陈旧;教师专业素质偏低,大多是非专业老师代课,课改意识淡薄。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基层领导要重视美术教育,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强化审美教育,美化育人环境,促进审美教育;教师应挖掘乡土素材,提高自身的专业和文化素养,分析新课标,探索新方法,优化美术教学结构。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美术教育 教育现状 措施美术教育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辨别美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

2、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全面强化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然而,具有独特教育环境的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在深化改革、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却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现状分析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是:学校片面追求主科考试成绩,轻视美术教育;美术教学设备单一,甚至根本没有教学设备,教学模式、方法陈旧;教师专业素质偏低,大多是非专业老师代课,课改意识淡薄。1、学校忽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在农村小学,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总认为美术课是副科。根据笔者调查平顶山市新城区的20多所农村小学,总体分析,一至五年级学生大多没有专业老师教授美术课

3、,开课率为76;六年级学生几乎没有美术课,开课率少于19。甚至有个别学校没有开设美术课,但课表日程上却排有美术课,学生也发了美术课本,一位老师透露说,为了应付上面的来检查。除此之外,多数学校的老师还随意占用每周仅有的一节美术课,特别是临近期末,出现争课抢课的尴尬局面。一位农村小学的教师叹息说:“美术课其实就是名存实亡。2、教学投入相对匮乏一方面,教学设备单一,美术教师除了手边仅有的教科书、粉笔外,没有更多的辅助设备、图片资料等,学生甚至没有见过画夹、画板等器材。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对教学不努力钻研,教学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老化,教学效果令人担忧

4、。3、随意安排教学内容,重技能轻美育少数教师对每周的教学内容没有规范的计划,而是根据学校现有教学条件,或是自己准备的情况进行教学,随意安排教学内容,几个年级教授的内容几乎一样。偏重技能训练的内容多,理论讲解和欣赏内容少,教学中为技艺而技艺,教育思想简单化,放松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学生们不能从美术课中获得审美感知,总是把美术课与绘画等同起来,经常出现学生问老师今天应该画什么的问题。4、教师学历、专业知识有待提高在农村小学,学校没有很好地给美术教师提供进修、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中专学历和其他科任课教师替代上美术课的有四分之一左右,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有学生这样说:“老师上课像讲

5、故事一样,要么就叫我们照着什么画画。甚至,学生们认为老师只说不做,无真才实学,时间长了,学生便会厌烦,对美术课失去信心。在美术课教学中也常见到,课堂纪律很差,乱成一团。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美术教师在专业能力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不足。5、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各乡镇都有其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如: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剪纸、泥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田地间的花草树叶,谷米果豆,品种繁多,可制成漂亮的实物装饰画、粘贴画。很多丰富的农村资源还没有开发利用纳入美术教学内容。6、对新课标认识不足,课改意识淡薄小学美术新课标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理念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

6、大创新和突破,这场课程改革给美术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区对新课标的美术教学还处于实验实施阶段,老师们对新课标的认识还存在片面化、简单化的现象,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运用,多数教师都感觉困难。教学中教师没有很好地充当一个合格的组织者、引导者。有的教师一节课开始讲几分钟,连最简单的示范都没有,便让学生自己画,最后又用几分钟总结。整节课空洞、单调而又乏味。另一类则是少数教师对课改意识淡薄,依然因循守旧,我行我素,填鸭式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对策探讨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结合调查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美术教学改革方案应以审美教育为主线。

7、1、主管部门领导要重视美术教育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重视美术教育,给农村小学校配备美术专业教师,有些专业美术老师现在居然在教语文、数学等科目,美术课倒是成了照顾老弱、关系的面子科。同时,加强教育监督力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各校的教学实施情况,杜绝随意安排非专业美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端正教师教学态度,摆正美术教育教学的位置,把切实开齐课程、配备好美术等专业教师的情况作为评价一个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数,以引起农村小学校长的重视。教育主管部门还要为美术教师创造好的学习、交流和培训机会,以避免美术教学的随意性再次重演。2、强化审美教育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强化审美教育,有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

8、落实。农村小学的美术课教学,要克服教师上课的随意性、无的放失,但也要防止培养学生当“画家”或是在绘画上有一技之长的思想。要面对农村现状,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必备的绘画基础知识外,还要着力于学生的审美素质、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如:加强美术欣赏课教学,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加强泥工、编织、装饰画、实物版画等课业,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设计审美能力;通过礼貌待人,整洁大方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另外,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认识、创造美术作品美的多样性,如从造型、线条、色调、色彩搭配或是抽象的寓意上去认识与表现。不过,农村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较弱,如果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

9、路,使学生的作品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画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教师进行作业讲评时注意多说优点,多肯定学生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但如何以审美教育为先导,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建体,以美助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加强和完善。3、美化育人环境,促进审美教育这些年,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地改善农村教学条件,修建了一些新的教学楼,校园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地改善。然而,校园内地上的纸屑、果皮,白墙上的脚印、刀痕,新课桌上乱写乱涂等不良现象的反复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小学在管理、校园建设、环境美化以及对学生的文化、审美

10、教育等方面还需要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引起重视,通过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养成努力学习、讲究卫生、爱护校园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4、挖掘土素材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挖掘素材,对农村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接触和尝试,从而掌握制作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通过瓜豆、谷米、花叶、蛋壳、石子等制成美丽的粘贴装饰画:用玉米包、麦秆编制成一些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工艺品,如坐垫、花篮等,丰富的艺术财宝就在乡村。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艺术元素的存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认识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喜欢美术教学活动。5、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和文化素养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乡

11、村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养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行为习惯,决不要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放松对教学的要求。要加强学习,寻找进修机会,丰富自己的文化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自身审美素养,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专业知识。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具有理论探索的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开发乡村资源,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献身乡村教育事业的信念,教书育人。6、优化美术教学结构小学美术教学应建立由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活动课三个板块组成的课程结构。通过对必修课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审美认知;

12、选修课和课外活动课要着重开发具有乡村特点的美术、工艺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必修课、选修课及课外活动三者之间相辅相承,各有侧重,发挥着不同的育人功能。新城区肖营小学认真实施小学各年级的美术课教学及课外活动,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走在了前列。本校的美术课外活动、美术辅导班,在校领导的重视和老师生动的教学影响下办得红红火火,很有特点,值得借鉴。优化美术教学结构,还要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首先,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可增添乡土教材。农村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很多:树叶粘贴画、彩绘鹅卵石、奇石根雕、农村特色的服装设计、搭配与展示等等。就这一些课程资源,足可以令城里的学生们

13、望“农兴叹。还可以利用春秋季节,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风景写生,引导学生欣赏、描绘美丽的校园和家乡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其次,在把握新课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同时,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比如:上课前要写好教案,提出目标要求: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什么知识,掌握哪方面的技能,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围绕这一目标要求,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展示、启发、提问、讨论等方法来引导学生看看、想想、讲讲、画画,以及其他教学手段的补充应用,引发学生探索未知,体验成功和愉悦的情感,在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参考文献:李亦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北京师范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