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导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1586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导案(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作者: 日期:2 阿布都热合曼克买尔 2014-2015年第二学期第一课男生和女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会给双方带来乐趣。2、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过程与方法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教学重点: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会给双方带来乐趣。教学难点: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教学法:启发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201

2、5年3月3日 (星期二 )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同学们,我们男生和女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和生活,朝夕相处,有着无数的欢乐,可是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男生和女生有什么共性和差异。(板书课题)二、教学活动活动一:小测验1、参照教材表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比着填写男生和女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行为举止方面有哪些不同。(学生自主填表)2、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3、小结:男女生无论是在外在表现,还是内在性格方面,既有差异,又有很多共性。活动二:各抒己见1、学生自由学习课本P3的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男孩和女孩在要求

3、或态度上有什么不同,产生这些不同态度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交流)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将人们对异性的不同要求和态度进行归纳总结,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其是否合理。活动三:男女生擂台赛1、全班学生组成一个男生队和一个女生队,举行一次擂台赛。内容包括:看谁手最巧、谁的力量最大、谁的歌声最动听、谁的舞姿最优美等。2、结合以往班里和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夸夸班里的“功臣”,找找男生和女生在这些活动中的功劳。3、学生自主讲一讲男女生在一起有趣的故事。4、引导学生开展“我来夸夸你”的活动。(要求每生至少要夸两名异性同学)小结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充满个性的男孩或女孩形象。教学反思:第

4、一课 男生和女生(二)第二课时 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 一、导入教学同学们,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要防止以陈旧的思维定式看待男女生的差异。形成对性别特征的认知;学会欣赏异性的价值、魅力;知道世界因不同而丰富。 活动四:“悄悄话”信箱 1、在班级内设置“悄悄话”信箱,让学生把与异性同学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当时的心情、烦恼的原因写在纸条上,不要写明自己或他人的真实姓名,然后把纸条放进信箱。 2、让学生任意抽出一张纸条在全班阅读。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些烦恼的看法,共同分析造成烦恼的原因是什么。活动五:原来可以不烦恼 1、引导学生阅读P7案例,分小组在全班把这两个情境用小品的方式表演出

5、来。 2、根据第一个情境提示的问题,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与异性同学沟通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继续引导学生根据第二个情境提示的问题,想一想与异性同学开玩笑的时候就该注意哪些问题。活动六:好男孩好女孩形象设计大赛 1、自由阅读课本P8的内容,就课文提出的情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2、过渡: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让别人喜欢的好男孩或好女孩? 3、每个小组可组织学生讨论,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一个好男孩和好女孩的形象设计,并在班内交流汇报。4、老师可结合本班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表现自己在仪表、语言、行为等多个方面的良好形象,鼓励学生都成为具有良好形象的人。三、作业设计: 用自己的语言

6、来赞美班里的异性同学。板书设计第一课 男生和女生谁的手最巧、谁的力量最大谁的歌声最动听、谁的舞姿最优美教学反思:第二课朋友之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过程与方法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教学重点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教学难点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

7、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教学法:启发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学生搜集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他们总是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给我们以无私的关怀和帮助。二、教学活动活动一:我和朋友的故事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好朋友向大家作个介绍,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你们之间的浓厚友谊。学生自主交流介绍。引导讨论: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投影出示)有人说,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叶扁舟;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时的一架云梯;朋友是我们卧病在床

8、时的一声问候我认为朋友就像 , 。(学生围绕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活动二:朋友之间如何相处过渡:朋友之间相处融洽,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可是有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在你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不愉快的事呢?(学生自主交流)投影出示友谊树: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棵友谊树。有些行为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友谊之树茁壮成长,使它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着我们的友谊树。你认为这些行为分别有哪些?请把它们填写在树上的相应位置。(学生讨论交流,完成作业)富兰克林曾说过这样的话:“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

9、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纯真的赞美。”请结合自己或周围同学的实例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结合实例来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40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能结合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来谈谈他们的友谊之树为什么常青常绿吗?(学生读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教师小结:“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交,重在诚信,贵在理解,胸怀坦荡,志同道合。这样友谊之树才能茁壮成长。板书设计: 2 朋友之间朋友之交重在诚信贵在理解胸怀坦荡志同道合课后反思:第二课 朋友之间(二)第二课时 2015年3月12日 (星期四 )

10、一、导入教学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棵友谊树。有些行为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友谊之树茁壮成长,使它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着我们的友谊树。活动三: 读故事,明道理除了上面这些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朋友情深的故事?能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吗?教师提示:可以从古人的诗句中去理解,可以从自己看到的课外读物中去感受,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提炼。(小组交流。可以谈李白和汪伦的友谊、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等)到底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真正的朋友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本P13“故事与思考”,然后思考讨论:文章题目“朋友”为什么加引号?读了这个故事,你对“朋友”这个词语有什么新的认

11、识?三、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些什么?(学生交流)四、作业设计在你的眼中,朋友像什么?用你学到的知识善待朋友,和朋友真诚相处,请友谊之花长开不败。板书设计 2 朋友之间朋友之交、重在诚信贵在理解、胸怀坦荡志同道合、善待朋友教学反思:第三课 学会和谐相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懂得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觉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原则。过程与方法 懂得与人交往时发生冲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初步掌握化解冲突和矛盾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教学重点 懂得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觉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原则。教学

12、难点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教学法:启发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板书:3.学会和谐相处)课前老师向大家布置了收集与人和谐相处的资料,谁来汇报一下呢?二、学习新课谈话:老师真高兴,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是啊,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国人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中国社会创造成文明和谐的社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同学们也积极行动起来。我发现咱们班同学关系十分融洽,不知道你们有什么秘诀?能不能说一下你和同学们是怎么交往的呢?(板书:与人交往的规则)在组

13、长的带领下,回报各自与同学交往的经验,教师参入小组讨论,注意正确引导,各小组推荐,1人准备全班发言。小组推荐的人选全班交流。(随学生的交流师板书) 同学之间要讲诚信; 同学有了困难要帮助; 有事不要斤斤计较。师小结: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宝贝经验,老师感到非常欣慰,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活动。 活动一:与他人相处的黄金规则 1、阅读教材P14中的两个案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说他们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站在强迫别人玩和上前就插话的人的角度,设想他们当时的心态和这样做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同学虽不是有意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但在行动中只顾自己的意愿,没有顾及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从而引起了别人的反感和不快。 (2)站在被强迫和被打扰同学的角度,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对这种行为感到不快和反感。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存在和选择。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他们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有没有令他们或他们令别人不愉快或者不舒服的经历,并着重谈一谈自己当时的感受和事后的看法。 3、引导并理解孔子的名言和课前搜集的有关与人交往的格言警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交往?与人交往应遵循怎样的准则? 4、试着用名言提示的方法填一填课本P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