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学校心理学研究综述 (1)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5609289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中小学学校心理学研究综述 (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中小学学校心理学研究综述 (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中小学学校心理学研究综述 (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中小学学校心理学研究综述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中小学学校心理学研究综述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0卷第 3期 2 0 1 1 年 5月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T A I Y U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Vo 1 1 0 No 3 Ma y 201 1 【 教育学】 我国中小学学校心理学研究综述 李清华 , 杨 军 ( 1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重庆4 0 0 7 1 5 ; 2 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 重庆4 0 0 0 4 7 ) 一 、学校心理学概述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

2、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 物, 是心理学为学校教育服务的重要途径。学校心理学以发 展性辅导为主, 以预防性辅导为辅, 以学生的人格、 身心发展 以及认知、 学习、 适应等为主要研究领域, 同时也根据学校教 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 对教师、 家长进行适当的心理援助和咨 询。实质上它是一门关于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如何开展心理辅 导与咨询的学问, 属于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它在我 国的发展起步却较晚, 才十几年的历史, 1 9 9 3年我 国才有第 一 个学校心理学的专业组织。学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义上 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 , 甚至还包括班级管理 、 学校管理、 教师 的讲课评估等, 但凡学校中有

3、关心理学的问题, 都是学校心理 学的服务范围。从狭义上讲, 我国学者认为, 学校心理学主要 研究 5 2 4岁不 同年龄 阶段 的学生在成长过程 中遇到 的各类 问题 , 以儿童和青少年所遇到的发展性问题为主, 障碍性问题 为辅 。 一 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信 仰多元化 , 价值观多样化, 家庭不稳定 , 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 不影响广大青少年的成长。适应社会 、 适应学校环境对这些 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 _ 2 不管是从国内还是国 外的调查资料来看, 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令人担忧 , 因 此对学校心理学进行全面、 系统 、 深入的实证研究是非

4、常必要 且迫切的。本文拟就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与分析, 以推进此项 研究向更科学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二、 以往研 究综述 以往关于中小学学校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很多, 主要集中 在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 、 学校心理学家的培 养和积极心理学角度的学校心理学研究四个方面。 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环境适应良好, 且具有相对稳定 、 不 受环境制约的值得赞许的人格特质, 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 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它主要表现为 六大特征, 即: 智力正常、 情绪稳定心境良好 、 意志坚强、 人际 关系 良好、 行为和谐、 反应适度。 _ l 而近年

5、来, 中小学生的心 理健康呈现种种问题。汪明和卢玲利( 2 0 1 0 ) 采用华东师大 周步成教授修订的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 MH T ) 作为研究工 具, 对安徽阜阳市及所属县区农民工子女寄宿生较多的学校, 采用分层取样, 抽取了9 0 0名来自农村的高中生进行调查 , 结 果显示, 不管是留守寄宿学生还是非留守学生, 在学习焦虑和 过敏倾向上都占了很大比例 , 其他几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 上的问题。 _ 3 胡云霞、 董正旺( 2 0 0 9 ) 也采用 MH T对福建省 1 O 所学校 1 0 3 2名中小学生做了心理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 ( 1 ) 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冲动 恐怖

6、 身体症状 对人焦虑 过敏 自责 学习焦虑 孤独倾向; ( 2 ) 各年级焦虑倾向检 出率随年级升高而递增 , 毕业班与非毕业班相比有增高现象, 其中初一年级学生由于不存在升学考试 的压力, 则 出现“ V” 形低谷; ( 3 ) 从性别上看 , 焦虑倾向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 P 0 O 1 ) 。 _ 4 杨兆华等人( 2 0 1 0 ) 也采用 MH T C R量表对德阳市 2 0 3 0名中小学生做了调查 , 结果也发现几乎一半的学生都有 收稿日期 2 0 1 1 0 31 0 作者简介 李清华( 1 9 8 7一) , 女, 土家族, 重庆石柱人,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 杨军(

7、 1 9 8 7一) , 男, 土家族 , 重庆秀山人, 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在读研究生。 第 3期 李清华 , 杨军: 我国中小学学校心理学研究综述 1 5 1 学习焦虑的问题, 其他几个方面问题也占了一定比例。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 应该快乐 、 健康地成长, 然 而大量研究都表明了现在的中小学生出现了众多心理问题, 是何原因导致的呢?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措施呢?总结以往的 研究显示, 导致中小学诸多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 ( 1 ) 自身因素, 尤其是初中生 , 刚进入青春期, 生理和心理所发生 的极大的变化而造成的不适应; ( 2 ) 学校和家庭因素, 考试压 力

8、, 学校和家长的期望 , 还有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 , 家庭溺爱 等不 良教育方式越来越多; ( 3 ) 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 社会现象更加复杂多变, 淫秽的书刊、 录像、 网吧、 金钱的 诱惑, 读书无用思想的侵蚀等等 , 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 负面影响。关于措施方面的研究, 胡云霞等( 2 0 0 9 ) 特别强调 家庭教育。 刘晓静 ( 2 0 1 0 ) 提出设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 坚 持开展心理 咨询 服务, 强调学校教育应 和家庭 教育相结 合。 王翠梅( 2 0 0 9 )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三 点措施: ( 1 ) 形成家庭、 学校 、 社会的统一

9、体, 共同关注和重视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问题 ; ( 2 ) 留守儿童父母应尽可能地 保持与小孩的沟通与联系, 倾听子女的心声, 关心他们的成 长, 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 ; ( 3 ) 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 理, 建议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数据库 , 定时对他们的 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 , 请心理专家给孩子引导 、 讲学。 杨 兆华等人( 2 0 1 0 ) 提出建立“ 医校共育” 新型校园心理健康服 务模式, 建立“ 快乐心理咨询室” 、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 开展心 理素质训练和活动 、 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网站 、 开展家长 联谊活动、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评价。 2 中小学心理

10、健康教育实施现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 要依托, 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 点, 有 目的、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 开发心理潜 能, 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 动。 学校心理学开始于2 O世纪 2 0年代 , 以美国心理学 家格塞尔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学校教育工作为标志, 学校心 理学作为一种职业, 于 2 O世纪 6 0年代在美国以立法形式得 到承认 , 随后十年间, 心理教育学作为一门颇具生命力和实用 价值的学科在发达国家普遍引起重视。在我国, 心理健康教 育的思想和萌芽其实在数千年前就有了, 伟大的孑

11、L 子就是古 代杰出的代表。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于2 0世纪 8 0年代中 期才开始在我国高校萌芽, 随之才慢慢扩展到中小学, 直到现 在 , 它在我国的开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叶一舵( 2 0 0 8 ) 总结为五点: ( 1 ) 呼声高涨 , 但观念并未到位, 突出表现为行 动上落实不够或形式主义还较严重; ( 2 ) 宏观政策明确 , 但缺 乏具体化操作方案, 突出表现为政策导向与落实及监督措施 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 ( 3 ) 异军突起 , 但缺乏其他教育的 支持与配合 , 突出表现为心理健康教师的“ 孤军奋战” ; ( 4 ) 师 资队伍建设虽得到重视, 但进程缓慢 , 突出表

12、现为师资数量仍 然严重不足 , 质量普遍不高; ( 5 ) 相关活动层出不穷, 尽显繁 荣 , 但大多缺乏规划、 规范, 且管理混乱、 薄弱, 突出表现为短 期行为明显 , 功利色彩浓厚。 浙江作为东南沿海经济较发 达省份 , 心理健康教育也启动较早, 前不久 , 浙江师范大学心 理研究所课题组采用 自编调研提纲, 考察了浙江省 5 9所中小 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结果显示 , 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 办学理念带动、 科研课题引领 、 校本课程开发、 班级管理渗透、 专职兼职运行 、 现代手段支撑和区域整体推进方面取得了一 些成效 , 但还是存在认识不到位、 发展不均衡、 师资队伍建设 欠佳

13、等问题 ,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他们提出把心理健康教育 列入中小学绩效考核的指标, 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学历资质 等措施。 苏计峰等人( 2 0 0 8 ) 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分析了当 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状况: 认识观念模糊 、 师资 力量薄弱、 课程教育德育化 、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育化等表 现, 主张从加大宣传力度、 建立健全机构、 转变教育观念、 开展 师资培训等方面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的措施。 u l _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 、 设置和途径等方面, 王小棉 ( 2 0 0 6 ) 指出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多是按学科课程 的形式安排的, 沿用

14、学科教学模式, 或只是运用角色扮演 、 学 生讨论等较简单的形式, 大多数学生缺乏体验和感受, 而一些 事先经过充分准备和演练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显得不真 实、 不 自然, 因此他的研究强调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一种走 向真实与自然的形式。 ” 俞雷( 2 0 0 7 ) 强调对心理健康隐性课 程的开发, 即学校在进行常规教学活动的同时, 通过无意识的 感染 、 熏陶、 认同等教育方式使学生改善心理机能、 发挥个人 潜能。他提 出学科 渗透、 寓教 于 “ 动” 、 优化 环境 三条途 径 。 3 学校心理学家的现状及培养 学校心理学家拥有教育心理测量和评估的专业知识背 景 , 在学校组织中主

15、要的任务是: 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与学 生 、 家长、 教师以及学校领导交流; 对课程的设置、 教学计划的 实施以及班级的管理提供咨询和进行评估。他们扮演着心理 卫生的保健者、 德育工作的辅助者 、 学习的辅导者以及职业选 择的指导者等角色o 1 4 埘一 廖全明和刘宗发( 2 0 0 6 ) 指出我 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科班式的学校专业培养模式和半路出 家式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等两种典型师资培养模式 , 但存在 着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相脱节、 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 与心理咨询师的培养混为一谈等问题 , 他们提出通过加强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材教法体 系等措施加以解决

16、。 l副杨飒飒( 2 0 0 7 ) 对职校的心理辅导师应 具备的素质及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除了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对学校心理辅导员的资格和训练提出的三项要求 ( 具有教学文凭或教师合格证书; 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 系统 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 以外, 认为一个合格的学校心理辅导 人员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 ( 1 ) 高尚的职业道德; ( 2 ) 优良的个性品质 ; ( 3 ) 扎实的心理学与辅导学理论知识; ( 4 ) 熟练掌握辅导的方法与技术 ; ( 5 ) 有实际工作经验。 l 1 6 4 学校心理学研究新思路积 极心理学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去研究学校心理学 , 是心理学研究的 一 种新思路, 近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积极心理学 认为心理学不仅应对损伤 、 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 也应对力量 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每个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 都具有多 种基本需要, 都重视自我发展。方学虹( 2 0 1 0 ) 指出消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