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解质溶液三大守恒的教学.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609278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电解质溶液三大守恒的教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谈电解质溶液三大守恒的教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电解质溶液三大守恒的教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电解质溶液三大守恒的教学.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安市侨光中学林建成 电解质溶 液离子 间三 大守恒 为 : 电荷守恒 、 物料 守恒和质子守恒。三大守恒均是依据电离平衡和水解 平衡知识综合得出的推论 , 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学生必须对守恒原理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灵活运用, 这 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为此, 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 学案例, 创设解决问题的切人点, 然后层层深入 , 巧妙 设问, 引导学生自主推导三大守恒, 真正领会和理解三 大守恒原理并灵活运用。 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总 结了三大守恒的教学方法, 在此与诸位同行进行交流,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 荷数的

2、总和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的总和 , 即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学生在明白该守恒含义的前提 下, 以N 溶液为例 ,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导。过程如 下 : 问题切人 请学生写出该溶液中所有的阴、 阳 离子 , 并以N 表示其离子个数。学生很快写出溶液中存 在 的五种离子 : N ( N a + ) 、 N ( r I + ) 、 N ( S 2 - ) 、 N( I- I S 一 ) 、 N ( 0 H 一 ) 。 问题情景 为使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上述五 种离子个数之间必须满足什么关系? 交流讨论 学生先 自主进行推导 ,再以小组为 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最后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问题解决

3、师生共同分析后得出结论: N( N a + ) + N ( H+ ) =2 N ( S 2 - ) + N ( H S 一 ) + N( O H 一 ) 追问若将式中的微粒个数( N) 换成物质的 量( n ) , 能否成立?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得出关系式: n ( N a + ) + n ( H+ ) = 2 n ( S 2 - ) + n ( H S 一 ) + n ( 0H 一 ) ( 再追问若将式中的物质的量( n ) 换成物质 的量浓度 , 能否成立? 此问将引发学生较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 可同样先让学生自主进行推导, 再以小组为单 位进行交流讨论, 之后教师稍作点拨即可

4、得出结论。 二、 物料守恒 物料守衡是指电解质溶于水时, 发生了电离、 水解 等反应 , 某一离子部分转变为其它离子或分子, 但反应 前离子中所含的某元素的原子总数等于反应后溶液中 的离子、 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数的总和。 下面仍以 N a 2 S 溶液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导。过程如下: 问题切入请学生写N a _- ,S 晶体中阴、 阳离子个 数比的关系式: N ( N a + ) =N ( s 3 - ) ( 问题情景 若将N a ,_ S 晶体溶于水 , 与N a 的数 目会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有变 , 是转变为哪些离子或分 子?关系式要作怎样变化? 交流讨论 学生先 自主进行推导,

5、再以小组为 2 、 一份1 O 一1 5 分钟能完成的小测试卷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这-, v b的测试, 让 老师能及时的掌握,并且也能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吸 收情况。所以,课堂测试卷的题目需要老师精心的设 计。 课前预习卷的问题也不是说简单的提一些“ 是 什么? ” 的问题, 需要设计一些吸引学生, 让不同层次的 学生都有思考的空间的高质量问题 ,这是老师应该具 备的能力, 也是不断努力的目标。 这种策略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他们把对两条策 略的兴趣, 逐渐转变成为对数学的兴趣。 笔者对学生的 学习行为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有许多证据支持学生所 发生的这种积极变化。 如成绩一直不太好的某学生

6、说 : “ 过去我们的数学作业不仅量大, 老师还逼着交, 没办 法只好抄别人的。 现在我们把过去只重视 交没交 , 变 成了关心 会不会 , 这是个质的变化 , 作业量虽小了, 但却练得实了。” 学生学的有目标, 每天都知道自己的成绩有没有 具体的进步, 每天都有机会受到老师的表扬。 只要我们 深刻认识到“ 减负” 的真正含义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 育, 我们就会在培养学生爱学习、 会学习、 肯于刻苦学 习的路上 , 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而且会越走路越宽。 涤谶高中 物 理 教 学 中 艟 物理学史教育的 必 d b J 义 惠安高级中学 姜江波 物理学史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描述物理学发展的 历史

7、, 再现了物理学各个最重要的基本概念, 基本定律 和基本理论的酝酿, 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其研究 与学习, 能让学生懂得从一个时期到另一时期过渡中, 引起物理学观念、物理学研究方法和物理学领域发生 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和研究物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新编 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物理知 识的结论,而且应该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方 法,了解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深 入的。在展开教学内容时要介绍一些历史背景和物理 思想的演化。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 教育显得很有必要。 一 、加强物理学史的教育。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 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 “ 学

8、习的最好动机 ,乃是 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 。这就是说, 浓厚的学习兴趣 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 , 使学生自强不息 , 奋发向上。 没有任何兴趣, 而被迫进行的学习, 会扼杀学生掌握知 识的意愿。高中物理的难度与深度在初中物理的基础 上有较大的跨越。 物理理论越来越抽象, 数学工具越来 越高深, 逻辑方法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高考物理的考试 越来越侧重能力的考查。 这些对学生的要求和提高, 学 生对物理产生 了一种敬而远之 的心态 。 在这种情况下 , 如果能充分利用物理学史的学习,以著名物理学家成 , , , , - , I , , , l l, , , , l l, l , , ll ,

9、, , , , , l l, l l , l, , 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之后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问题情景 此时水电离出的H + 将部分转化成哪 教师总结教师针对各小组代表得出的结论进 行点评后, 得出以下结论: 1 N ( N a + ) =N ( S 2 - ) +N ( H S 一 ) +N ( H 2 S ) ( 二 推导至此,接下去可类似推导物料守恒,提问学 生 : 若将式中的微粒个数( N ) 换成物质的量( n ) 或物 质的量浓度c , 能否成立?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已是顺理 成章 。 三、 质子守恒 质子守衡与酸碱质子理论有关,但在中学阶段一 般指水,即在电解质的水溶液中, H

10、: 0 发生电离生成了 质子( ) 和氢氧根离子( O H - ) , 质子( H + ) 可能有一部分 与某些离子结合成其它的离子、 分子等, 但其总数与水 起始时电离出的质子( H + ) 总数相等 , 即等于氢氧根离 子( OH 一 ) 的总数。 还是以N a 2 s 溶液为例引导学生进行 分析推导。过程如下 : 问题切人 纯水中水电离的c ( H + ) 与c ( O H - ) 相 等, 若往水中加入N a -S 晶体形成溶液后, c ( H ) 与c ( O H - ) 解知识 , 学生很快可得出结论。 些离子或分子? 交流讨论 学生经思考后,与小组其他同学进 行交流, 不难得出H

11、 + 有部分转化成H S 一 和H 2 S 。 问题情景c ( H + ) 、 O I s - ) 、 c ( H 2 s ) 和c ( O H 一 ) 必须满 足什么关系才能使水电离出的总的氢离子浓度与氢氧 根离子浓度相等? 交流讨论学生先 自主进行推导,再以小组为 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之后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总结教师针对各小组代表得出的结论进 行点评后 , 得出结论 : c ( H ) +c ( H S - ) +2 c ( H 2 s )=C ( O H 一 ) 完成以上三大守恒的推导,教师可对三大守恒进 行小结 ,作适 当的归纳和比较之后 ,再 以N a 2 C O 、 N a 3 P O 溶液等例子让学生当堂练习,以达到及时强化 的目的。由于三大守恒均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 教学案例自主推导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守恒的 原理和实质, 应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 学生的推理能力 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