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选修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5607607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选修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海安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选修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海安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选修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省海安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选修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省海安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选修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安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选修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市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选修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海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选修)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18年夏天,北大哲学系毕业生制作的MV哲学有点甜刷爆了朋友圈。海风吹拂过,爱琴海群星闪烁,世界本原是水是数是火。未经反思生活,值不值得一过谢谢哲学教我如何生活。“谢谢哲学”表明A.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B.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D. 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的智慧【答案】D【解析】【详解】“谢谢哲学”表明哲学是指导人生的艺术,是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的智慧,故选项

2、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哲学的产生,故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故B不合题意;C错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故答案选D。【点睛】哲学的功能和任务哲学的功能: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是美好生活的向导;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

3、世界。2.有人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下列与此观点一致的是A.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B.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C. 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D.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有人认为“自由”就是“由自”,就是“随心所欲”,即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强调了运动和规律的重要性,要求

4、人们尊重规律,顺应自然;但是顺应自然的观点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符合题意;“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3.黑格尔说:“密涅瓦的猫头鹰要等到黄昏到来,才会起飞。”马克思则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形象地比作为人类解放报晓的“高卢雄鸡”。对以上两个比喻理解正确的有“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揭示了哲学对时代的塑造和引导功能“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意在说明哲学是一种理性的沉思“高卢雄鸡”指出真正的哲学可以直接推动社会的进步真正的哲学既是“在

5、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也是“高卢雄鸡”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黑格尔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来比喻哲学,意在说明哲学是一种反思活动,是一种沉思的理性,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错误,哲学对社会的作用是间接的,而非直接;马克思则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形象地比作为人类解放报晓的“高卢雄鸡”主要表明真正的哲学既有反思功能,又能反作用于社会,具有革命性,故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点睛】“二二式”组合选择题解题方法“二二式”组合选择题是目前高考命题中出现较多的一种选择题命题形式,特别是课标卷,组合选择题一般以“二二式”形式出现。解答“二二式”组合选择题可以分两步:第一步,“缩小范围

6、”,在认真审读题干、明确题干指向的基础上,从自己最熟悉的题肢入手,在四个题肢中,确定一个明显不选的题肢或明显应该选择的题肢,据此对A、B、C、D四个选项进行初步排除或初步断定,从而缩小选择范围;第二步,“比较判断”,经初步排除或初步判断后,一般剩下两个选项,认定两个选项中的相同题肢为应选题肢,再对相异题肢进行比较和判断,看哪一个题肢更符合题干要求即可。4.我们常见的柳絮纷飞,在诗人笔下却是“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A. 客观实在性B. 主动创造性C. 直接现实性D. 目的计划性【答案】B【解析】【详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

7、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我们常见的柳絮纷飞,在诗人笔下却是“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适合题意,排除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A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5.小源在参加学校戏剧节的活动时发现了中西方戏剧艺术表现方式

8、的差异:西方戏剧舞台布景往往像缺面墙的房间,要求演戏像实际生活一样真实;而中国戏曲往往不需要真实布景,通过虚拟动作来展现空间的变化。对这种差异理解正确的有西方戏剧以写实为主,是对生活的主观映象中国戏曲以写意为主,并不依赖于现实世界审美观念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而具有主体差异性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错误,戏曲是对现实的反映,依赖于现实世界;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西方戏剧舞台布景往往像缺面墙的房间,要求演戏像实际生活一样真实,表明西方戏剧以写实为主,但加进了作者对戏剧的理解,是对

9、生活的主观映象,故符合题意;中西方戏剧艺术表现方式的差异表明审美观念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而具有主体差异性,故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6.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B. 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 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D. 高铁与环境和谐

10、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B【解析】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没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把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的关系看成是新旧事物的关系是错误的,A排除;与“人”字形铁路相比较,京张高铁在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方面要高得多,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B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成功的前提和基础,C说法错误,排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D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

11、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CD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为B。【点睛】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

12、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表现为: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8.狼曾经是令人憎恶和害怕的,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一些地方由于狼群消失,某些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植被过度消耗,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现在,人们对狼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国家实施了“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说明A. 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才是真理性认识B. 时间也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之一C. 纠正谬误、追求真理就是认识的目的D. 因受主客观条件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答案】D【解析】【详解】选项AB说法错误,因为实

13、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并不能保证认识的真理性,时间不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故排除。C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们对狼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历程,由最初的赶尽杀绝到今天的“引狼入室”,说明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故选D。【点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事物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

14、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9.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的各种理论已相当完备,当时的许多物理学家普遍有一种发展到顶的思想。不久“量子论”和“相对论”给经典物理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的风暴,为现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这说明A. 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B. 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相互包含C.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

15、超越自身D. 真理在不断被推翻中向前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量子论”和“相对论”给经典物理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的风暴,说明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C符合题意;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是相互包含,真理不断地向前发展,并没有被推翻,A、B、D表述都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10.天地间有杆秤,称斤两,量人心。古人以十六两为一斤,秤上刻有十六颗秤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以及福禄寿三星,告诫商人做生意不能缺斤短两,称重短一两少福,少二两减禄,缺三两折寿。以下对传统杆秤的文化内涵理解正确的是A. 星宿与秤星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客观的、固有的、自在的B. 称重短少与少福、减禄和折寿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联系C. 人们的美好愿望构建了商业活动与道德行为之间的联系D. 心中秤影响手中秤,人们能够建立新的联系为生活服务【答案】D【解析】【详解】选项A错误,星宿与秤星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客观的,更不是固有的、自在的,而是人为臆造的联系;选项B错误,称重短少与少福、减禄和折寿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臆造出来的联系;选项C错误,人们的经济实践活动构建了商业活动与道德行为之间的联系;选项D正确,材料所述的传统杆秤文化的内涵表明人们把心中秤与手中手中秤联系起来,为生活服务;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