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5606916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A. 工具种类繁多B. 生产自给自足C. 注重精耕细作D. 经济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解读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故C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农业工具种类繁多的结论,故A错误;B、D两项材料未体现

2、,故排除。2.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A. 工匠优秀,原料上等B. 技术高超,不计成本C. 规模生产,面向市场D. 分工细密,管理严格【答案】D【解析】【详解】从漆杯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的名字可知D项正确。仅仅从一只杯子杯底的刻字,无法得出“原料、技术、 规模、面向市场”等结论,所以只有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点睛】论从史出讲反复论证;孤证不立,只凭一个个例,无法得出相关历史结论,只能代表个性和特征。3. 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一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 去本就末,不循古

3、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A.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 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 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 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去本就末,不循古道”不难判断,指的是弃农经商的现象;而“州郡吏民及诸营兵”说明了人员的广泛性,证明人们的商业意识浓厚。A项不符合史实,重农抑商的政策一直是最基本的经济政策;C项中的“滋生腐败”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材料不符,材料讲的是经商的人员多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快。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商业意识【名师点睛】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

4、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题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4. 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 )A.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B. 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C. 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D. 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依据所学,唐代的时

5、候,市与坊是分开的,有时间的严格限制,政府严格监管,故A、B错误,排除;材料“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说明当时市场专业化明显,故D符合题意;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与史实不符。所以应选D。5.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A. 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D. 减轻了农民赋税力役【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宋代不抑土地兼并带来经济发展的景象,可知允许土地私有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反

6、映的是人口增长,农业发展,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私有带来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没有体现导致社会矛盾恶化,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人口增加和农业发展,没有体现农民赋税减轻,故D项错误。6.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这一变化反映了A. 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B.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 雇佣关系逐步普及【答案】A【解析】从“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到“匠班银”的变化说明了官府对工匠控制的削弱,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白银成为流

7、通货币,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故D项错误。点睛:明确“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到“匠班银”变化,从而分析出答案。7.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对这种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 知识分子与商人群体由对立走向合流B.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观念D. 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分子与商人既非对立,也非合流关系,故A项错误;B项有违史实,说法错误;根据材料“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

8、大量出现”,结合所学,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着传统的等级观念,故C项正确;“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8.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迥异于传统”、“向工业文明演进”可以判断出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而出现的标志是产生了雇佣关系,故C项正确;ABD项是中国传

9、统经济模式的表现,排除。所以答案选C。点睛:从材料中的关键系信息“迥异于传统”、“向工业文明演进”“明清时期”“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新的发展趋向,即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中国出现;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就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9.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地方人士慨叹苏州曩时列肆如栉,货物填溢,楼阁相望,“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导致苏州和上海地位更替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A. 苏州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B. 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C. 运河贸

10、易被海运彻底取代D.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苏州经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通商口岸,所以出现了“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的现象。本题选B。A项中的“衰落 ”是不符合史实的;C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的签订【名师点睛】南京条约(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10.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

11、:“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一次A. 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B. 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C. 失败了的抗击外来侵略运动D. 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故B正确;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故A排除;洋务运动主要目的并不是抗击外来侵略,故C排除;洋务运动并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

12、强涂饰”,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的性质和结局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B. 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C. 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D.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经济得到了一个短暂发展的春天;“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因此可以看出外国资本主义对

13、中国经济的侵略是制约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故选D。A项是现象而不是本质;B项是指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出现在1927年后;C项说法片面。项。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短暂的春天【名师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发展六阶段阶段时间原因主要史实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自然经济开始瓦解(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1)上海的发昌机器厂(2)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3)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实业救国热潮(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14、2)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3)由沿海向内地扩展短暂春天19121919年(1)辛亥革命的鼓舞(2)“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1)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2)厂矿企业增多(3)一战后萧条较快发展19271936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2)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沉重打击抗战爆发后(1)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吞并(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陷入绝境抗战胜利后(1)美国取得在华特权(2)官僚资本的挤压(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12. 下

15、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A. 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B. 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C.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D. 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答案】D【解析】A项是天津固有的自然优势,图片信息提示该企业创办于1932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应该是南京国民政府。13.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 建立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