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试题及标准答案2002-2004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606708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试题及标准答案2002-200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传播学试题及标准答案2002-2004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传播学试题及标准答案2002-2004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传播学试题及标准答案2002-2004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传播学试题及标准答案2002-2004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试题及标准答案2002-20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试题及标准答案2002-2004(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2年(上)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传播学概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强调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关系的传播效果理论是A“议程设置功能”理论B“培养”理论C“意见领袖”论D“沉默的螺旋”理论2J赖利和M赖利创建了A控制论模式B5W模式C德福勒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3直接导致“魔弹”论被否定的理论是A有限效果论B新的强效力论C适度效果论D信源的可信性效果论4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A普遍性B抽象性C有效性D指说性5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A有限效果论B议程设置论C“魔弹”论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6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领袖人物是A卢卡奇B葛兰西C霍夫兰D霍克海默7最早提出“把关”概念的是A卢因B霍克海默C施

2、拉姆D拉斯韦尔8“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研究A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B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C大众传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D大众传播同舆论及社会心理的关系9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完善了A怀特的把关研究B霍夫兰的把关研究C布里德的潜网研究D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10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A译码B编码C编码和译码D反馈1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B媒介即讯息C冷、热媒介之分D全球一村12可以解释“电视观众往往会在他们方便的时候收看电视节目”的理论是A认识连贯论B实用论C使用与满足论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13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A康德B施拉

3、姆C申农D维纳14梅罗维茨的理论认为,应当把情境视为A信息系统B社会系统C环境系统D组织系统15大众传播的反馈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直接性B一次性C延迟性D及时性16大众传播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A麻醉精神的功能的失调B娱乐功能的失调C文化传递功能的失调D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17“魔弹论”出现于A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B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C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D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18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事情,而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这种观点是A传播功能的自我中心说B传播功能的工具说C传播功能的“游戏说”D传播功能的“发展个性”说19控制论模式使传播模式从“单向直线性”变为A多维单向

4、性B双向直线性C单向循环性D双向循环性20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称为A受控B操控C施控D遥控21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A问卷调查法B抽样调查法C个案研究法D内容分析法22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态度是A中立B肯定C否定D批判23能完整地对网络传播中的信息流通形式加以概括的提法是A互动对话式B点对面C点对点D电子对话式24刊登广告所施的传播影响是A自由选择的B任意性的C有意图的D强制性的25涉及心理过程的实验,要在隔音室中进行,以消除外界之光与声等对心理过程的干扰、这个实验中光与声是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实验对象26传播学研究中的传播学派是由A欧洲学者创立的B亚洲学者创立的C美国

5、学者创立的D非洲学者创立的27网络传播的新动态之一是A“拉”技术的出现B“拉”技术的深化C“推”技术的出现及其应用D“推”技术代替拉技术28小组讨论或座谈会属于A组织传播B人际传播C社会传播D群体传播29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是A历史比较法B内容分析法C逻辑归纳法D客观描述法30传播单位这个概念出现于A拉斯韦尔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D德福勒模式二、多项选择题31如果消费者对某些广告的大肆宣传已感到厌烦时广告仍然继续“狂轰滥炸”,其效果适得其反。这一现象说明了A信息超量的后果B信息低量的后果C大众传播的麻醉性功能失调D广告的功能失E调信息流量的控制失调32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

6、韦尔认为传播具有三大功能,它们分别是A环境监测B文化传播C社会发展D社会协调E娱乐33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组织包括A地方电视台B广告公司C报业集团D音像出版社E电影制片厂34伯洛的传播过程理论的主要论点是A传播是一个静态的过程B传播是一动态的过程C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D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封闭E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35传播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具有A区域性B不同个性C共同性D社会性E全球性三、名词解释36非语言符号 37休眠效果 38传播单位 39大众传播四、简答题40意见领袖有哪些主要特点? 41传播的控制研究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42大众传播出现功能失调的原因是什么? 43与报刊、电视

7、相比,广播的优势有哪些?44英尼斯有关传播媒介的偏倚性观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五、论述题45论述在传播效果研究中,“传播流程”研究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研究成果。46试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宣传报道为例,说明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要点。答案1.A2.D3.A4.B5.D6.D7.A8.D9.D10.C11.B12.D13.A14.A15.C16.D17.B18.C19.D20.C21.B22.B23.B24.C25.C26.C27.C28.D29.B30.C31.ACDE32.ABD33.ABCDE34.BCE35.CD2003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

8、30分)1、在得福勒模式中突出并加入了()A受众一词; B。传播者的概念; C反馈的机能; D。媒介的概念;2、在数字化时代,经济竞争的关键是()A信息竞争; B。设备竞争; C能源竞争; D。物质资料竞争;3、问卷回收率最高的问卷发放方式是()A报刊问卷发放; B。邮寄发放; C访员发放; D。电话发放;4、受众在信息自选时,所谓“选择性接触”是指()A理解; B。注意; C。记忆; D。吸收;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众对媒介的议题的经验越是直接,受媒介的影响越大; B受众对媒介的议题的经验越是间接,受媒介的影响越大;C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越大,受媒介影响越大; D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

9、越小,受媒介影响越大;6、网络时代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管理中遇到的全新问题是A不良信息内容的国际性流传; B。“黑客”现象; C“垃圾”信息的流传; D。版权纠纷;7、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引申出一个重要思想是A传播单位; B。反馈; C。双向循环; D。符号解读; 8、认为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带来危险的报刊理论是A极权主义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 ; C社会责任理论; D。权力媒介理论;9、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A。认识连贯论; B。认知不和谐论 C。实用论; 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10、受众给报社、电台、电视台写信或打电话表达他们的意见、愿望和

10、要求,这些充分表明受众是A。信息接受者; B。信息到达的目的地 C。信息的主动寻觅者; D。大众传播过程的反馈信息源11、在大街上,对经过某一电线杆的行人进行抽样,每隔10个人抽取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属于A偶遇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定额抽样12、在麦克卢汉的笔下,与电视一起被划归为“冷媒介”的还有()A电话; B。电报 C。无线电广播 D。无声电影13、卡尔∙霍夫兰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取得的研究成果是()A对劝服态度改变的研究 B。对舆论调查方法的改进 C对创建信息理论的贡献 D。对战争宣传的分析1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A社会心理过程; B。理性过程 C感性过程; D。选择过程15、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中的第二阶段是指()A新闻采集 B。新闻策划 C。新闻翻译 D。新闻加工16、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人物葛兰西曾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是()A物化 B。文化霸权 C。阶级意识 D。批判17、大众传播的“整合”功能,指的是()A社会协调功能; B。雷达功能 C娱乐功能; D。文化传递功能18、传播过程中的编码又被称做()A符号解读; B。符号化 C。发信 D。解释者19、以“单一型”影响力为主的意见领袖通常出现在()A。传统社会 B。农村社会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